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机成熟度及演化史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原生有机组分(镜状体和动物有机组分)反射率是评价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机成熟度的有效方法。从分析的探井和露头区110多个寒武系样品有机组分反射率数据来看,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均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尚未发现目前仍处于生油窗阶段的寒武系中等成熟的烃源岩。利用BasinMod-1D软件计算了250口探井,26条地震测线中约340个人工井点有机成熟度随时间的变化,据此编制不同地质时期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有机成熟度平面变化图。目前满加尔凹陷中下寒武统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在3%以上,中下寒武统烃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区分布在塔中隆起主垒带、塔北隆起的凸起区(英买力凸起)和巴楚断隆—部分地区,其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 在1.6%~2.0%之间。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气藏生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南2井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一口重要的预探井,该井在侏罗系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天然气组分与碳同位素组成表明该气藏中的天然气属于腐泥型天然气.由于该区存在多套源岩,天然气来自干酪根气还是原油裂解气存在一定争议.通过应用生烃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的方法,认为英南2井天然气以原油裂解气为主,约占72%,气源来自寒武-下奥陶统干酪根的二次生气、中上奥陶统油藏的裂解气.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主要充注时间在65Ma之后,属晚期成藏,持续充注.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塔里木盆地典型露头剖面及钻揭地层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各区块志留系层序地层基准剖面.志留系可划分出SQ1-SQ5五个层序,不同地区因残留程度不同而层序划分有所差别.志留系层序边界除SB1全盆易于追踪外,其他均不易追踪.根据地震相响应特征,志留系各个层序内部进一步划分体系域均比较困难.SQ1、SQ3为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型层...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油源岩有机成熟度和生烃历史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库车坳陷存在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和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J2q)两套湖相油源岩,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这两套油源岩现今成熟度分布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一是对钻孔和露头剖面两套油源岩样品镜质组反射率实测分析;二是从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特别是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实测数据限定分别位于中下侏罗统(J1y和J2k)煤系地层上下的两套油源岩的有机成熟度;三是从地层分层数据和地温史对人工井(中)两套油源岩成熟度的模拟分析.库车坳陷黄山街组和恰克马克组露头剖面油源岩镜质组反射率自东向西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在东部基本上处于临界成熟-成熟阶段,而西部则处于凝析油-湿气阶段或干气阶段.库车坳陷黄山街组油源岩主要生油阶段位于65~5 Ma,生油高峰约在23~12 Ma,油源灶最早(约65 Ma)出现在坳陷西部,不断向东部扩展;恰克马克组湖相油源岩主要生油阶段位于12 Ma至现今,生油高峰约在5~2 Ma,油源灶最早(约12 Ma)出现在拜城凹陷腹部,后向四周扩展.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烃源岩生成甲烷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根据压力下黄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结果 ,应用 Kinetics和 GOR- Isotope Kinetics专用软件 ,获得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参数及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煤系泥岩及三叠系泥岩热解生成甲烷具有各自的活化能分布范围 ,分别是 197~ 2 6 8k J/ mol、180~ 2 6 0 k J/ mol、2 14~2 89k J/ m ol,频率因子各为 5 .2 6 5× 10 1 3s- 1、9.76 1× 10 1 1 s- 1、2 .2 70× 10 1 4s- 1 ,反映它们的生烃行为有所差异 ;其相应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也有差别 ,平均活化能分别是 2 2 8k J/ mol、2 0 5 k J/ mol、2 31k J/ mol。在此基础上 ,应用这些动力学参数 ,并结合地质背景 ,进一步探讨了依南 2气藏天然气的成因和运聚成藏模式。研究表明 ,依南 2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库车坳陷阳霞凹陷中心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主要聚气时间为 5~ 0 Ma,对应 Ro 为 1.2 5 %~ 1.95 % ,天然气散失率为 2 5 %~ 30 %。该研究对塔里木盆地 ,乃至我国其他地区天然气藏的成因评价与成藏过程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断裂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野外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并通过对地震、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资料的精细解释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断裂系统。塔东南新生代断裂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大体系:阿尔金断裂体系、车尔臣断裂体系和西昆仑断裂体系。阿尔金北缘断层在存在走滑性质的同时,更多的表现为向北西的强烈冲断;车尔臣断裂体系由车尔臣断裂及次级断层和一系列反冲断层组成,除表现为向北西冲断外,还具有左行走滑特征;西昆仑断裂体系主要由自南向北的冲断的逆冲断层组成,在与阿尔金断裂交汇处,受阿尔金左行走滑的影响呈弧形弯曲。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原油物性、族组分、轻烃组分、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实验资料,系统分析了库车坳陷东部凝析油的物性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厘定了凝析油的成因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油气充注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东部凝析油属于典型的陆相油,具有密度低、粘度低、凝固点低、含硫低和含蜡中等的特征,碳同位素关系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 凝析油主要来自三叠系湖相烃源岩。库车坳陷东部凝析油和天然气具有不同源、不同期的特征,凝析油主要为湖相烃源岩在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天然气主要为煤系烃源岩在高-过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 ,凝析油的成熟度低于天然气的成熟度,且早期原油遭受气洗改造作用。因此,库车坳陷东部总体上具有“早油晚气”的充注特征,现今的凝析油是早期形成的原油被气洗改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尽管已经有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海相原油沥青质中以及原油中1,2,3,4-四甲基苯与1-烷基-2,3,6.三甲基苯系列化合物检出的报道,但其来源仍然未得到证实.分别利用瞬间热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与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技术(GC-C-IRMS)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北与塔中地区典型海相原油沥青质的热解产物组成与热解产物中单个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原油沥青质的热解产物中普遍检出了高含量的1,2,3,4-四甲基苯.热解产物中1,2,3,4-四甲基苯的δ^13C值在-19.6‰—~24.0‰之间,正构烷烃的δ^13C范围在-33.2‰—35.1‰之间.1,2,3,4一四甲基苯相对于正构烷烃以及原油沥青质显著富集^13C(分别达10.8‰~15.2‰与8.4‰~13.4‰,证明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沥青质热解产物中检出的丰富的1,2,3,4-四甲基苯来源于营光合作用的绿硫细菌(Chlorobiaceae).由此可推测塔里木盆地多数海相原油沥青质的母源应形成于静水条件下H2s充溢的强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模拟技术,对原油、氯仿沥青"A"、原油族组分(饱和烃馏分、芳烃馏分、非烃馏分和沥青质馏分)、烃源岩和干酪根样品进行模拟实验并对其产物进行系统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样品模拟实验的气态烃产率特征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是原油组分中各馏分由于化学结构上的不同,这种差异性更加明显.此外,不同类型样品裂解气体组分中C2/C3值不仅与C2/iC4值而且与模拟温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模拟温度在500~550℃时,C2/C3值约为2,对应的C2/iC4值约为10.当模拟温度大于500℃以后,烃源岩和干酪根裂解气的C1/C2,C1/C3明显高于原油和氯仿沥青"A"的裂解气.在同样的模拟温度下,烃源岩和干酪根裂解气的干燥系数明显高于原油和氯仿沥青"A"裂解气,当模拟温度在500~800℃范围内,两者的差值总体上在10%以上.这些特征为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的区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地球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叶城凹陷拥有多套烃源岩层,主要为石炭系卡拉乌依组、二叠系棋盘组与普司格组2-3段、侏罗系煤系地层与叶尔羌群等,这些烃源岩都可能是柯东1井凝析油和柯克亚第三系原油的母源。在这一地区,油源一直是一个很具争议性的问题。选取了叶城凹陷克里阳构造带柯东1井2个凝析油、柯克亚构造带7个第三系原油,以及叶城凹陷各烃源岩层具有代表性的17个烃源岩样品,对其生物标志物及正构烷烃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等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分析。油油对比揭示,柯东1井原油与柯克亚第三系原油在正构烷烃组分、成熟度与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显示同源的特征。油源对比显示,普司格组2-3段下部是这些原油的源岩。这一烃源岩层具有与柯克亚地区原油一致的成熟度和相似的特征性生物标志物,即高含量的重排藿烷、Ts和 C27-C29重排甾烷等,而其他烃源岩层则不具备这类特征。较高成熟阶段形成的原油,解释了普司格组2-3段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与柯东1井等原油在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比值上具有2‰~3‰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