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西藏洞错蛇绿岩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鲍佩声 《中国科学D辑》2007,37(3):298-307
洞错蛇绿岩出露于班公-怒江缝合带西段,可恢复的洋壳岩石总厚度约5 km,自下而上依次由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基性岩床(墙)杂岩和基性熔岩组成,呈构造岩片侵位于侏罗系(木嘎岗日群J2mg)地层中。洞错蛇绿岩的堆晶岩系具有纯橄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的岩石组合,反映其属PTG系列蛇绿岩,形成于洋中脊构造环境;基性熔岩富碱(Na2O+K2O)、TiO2、P2O5,且具有LREE显著富集的右倾REE 配分型式([La/Yb]n=6.94~16.6)和Th 、Nb、Ta、Zr 、Hf略具正异常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属典型的洋岛玄武岩(OIB);基性熔岩所具有的87Sr/86Sr比值(0.704363~0.705007) 高、 143Nd/144Nd 比值(0.512708~0.512887)低,以及εNd(t)值介于+2.700504~+5.774559等,反映其来源于亏损地幔 (DM)与富集地幔 (EMⅠ)二组分混合的地幔源区。综合分析认为,洞错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有大量富集地幔物质加入的洋中脊环境, 与板块汇聚环境下的“岛弧型”蛇绿岩存在明显差异。新获得的堆晶橄长岩中锆石SHRIMP U-Pb 年龄  相似文献   
102.
王瑜  李锦轶 《岩石学报》2007,23(3):617-624
本文简要报导位于北京西山房山岩体以西约15km左右的南窖闪长岩脉形成的锆石U-Pb年龄,以及区内变形岩层中同变形的白云母和绢云母矿物的40Ar/39Ar年龄.在野外构造研究、室内岩石及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获得细粒闪长岩岩脉锆石U-Pb年龄为136±1Ma,并且该岩脉受到后期构造片理化的改造.区内变形岩层中所发育的南东东110°~120°矿物拉伸线理及相关的“褶叠层”中同变形的白云母、绢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33±1~127±1Ma.显然这些变形并非形成于三叠纪或“印支期”,而是形成于大规模的向北西方向强烈的挤压变形之后,与相邻区域的岩浆热作用同期或稍晚.这些构造-热年代学证据对于区内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重要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3.
西藏高原西北缘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佩声  肖序常  苏犁 《地质学报》2006,80(10):1578-1588
西藏高原西北缘钾质火山岩属橄榄玄粗岩(shoshonite)系列。其K-Ar同位素年龄变化于0.28~7.79Ma,属中新世末—更新世;其K2O/Na2O几乎均>1,Mg#值有较宽的范围(从0.51~0.64),且具有较低的Cr,Ni含量(均≤326×10-6)。它们代表着经历了不同程度分异演化的岩浆结晶产物。研究区钾质火山岩(shoshon-ites)以高度富集LREE和LILE(K,Rb,Sr,Ba,Th)以及高度亏损HREE和HFSE(Nb,Ta,Zr,Hf,Ti)等元素为特征。(La/Yb)n高达29.82~84.94。钾质火山岩对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配分型式均为向右陡倾的LREE富集型。对原始地幔标准化的痕量元素蛛网图均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钾质火山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0.707755~0.710426)和较低的143Nd/144Nd(0.51196~0.512439)比值。上述特征表明这些火山岩来源于富集的地幔源区。钾质火山岩较高的Ba/Nb比值(40.84~97.28)、较高的Th/Ta及Ce/Yb比值(131~366)、和较低的Nb/Y比值(0.9~3.3),结合Th/Yb-Ta/Yb及(Th×100)/Zr-(Nb×100)/Zr判别图,提示了它们也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但与其伴生的钙碱性火山岩为早期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岩,而钾质火山岩则为晚期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4.
再论西昆仑库地蛇绿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29  
肖序常  王军  苏犁  宋述光 《地质通报》2003,22(10):745-750
近年从事西部造山带,特别是西昆仑造山带研究的国内外地质学家,对库地蛇绿岩的发生时限、环境及其构造演化讨论较热烈。原因是:它很可能是中国较早发生的古蛇绿岩之一,涉及青藏高原北缘是否存在“原(古)特提斯(ProterozoicTethys)”大洋以及地质历史早期板块构造演化特征、Rodinia古陆的裂解-聚合等问题,讨论焦点是对该蛇绿岩发生的时限和形成环境的判别、认识问题。本文结合历次对该蛇绿岩的观察,重点就最近该蛇绿岩中石英辉长岩的锆石SHRIMP-Ⅱ测年给出510Ma±4Ma及其构造意义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105.
低喜马拉雅结晶杂岩构成了北北东向阿伦背斜的核部,该背斜东、西两翼由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组成,这两者之间的界线为主中央冲断层(MCT1)。MCT1原为向南逆冲的韧性断层,后遭受北北东向褶皱作用而转变为正断层。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顶部被藏南拆离系下部的韧性正断层所截,与其上覆的北坳组分开,北坳组顶部又被一脆性正断层将其与上覆的藏南特提斯沉积岩分开。这条韧性正断层称为STD1.其上部的脆性正断层称为STD2。独居石U-Th-Pb测年结果和构造分析表明,藏南定日地区的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就是借助这2条韧性断层MCT1与STD1在大约13 Ma时从藏南中下地壳折返至地壳浅部的,然后再遭受近南北向的褶皱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前言     
本期是综合报道青藏高原1:25万区调成果的第二本专辑,当我尚未深入综合研究先期青藏高原区调成果专辑之际,在编辑部同志辛勤、高效工作下,这第二本专辑又呈现在我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7.
2004年5月8日,是李春昱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  相似文献   
108.
东天山晚古生代以来大地构造与矿产勘查   总被引:85,自引:8,他引:85  
大地构造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地球科学中的纯基础性理论研究,实际上它与矿产勘查工作关系也很密切,其结论可为资源评价特别是含矿潜力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近年研究东天山地区构造格架取得的新资料和新认识,对该区部分矿产的含矿潜力及找矿方向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9.
黑龙江省东部中太古代碎屑岩浆锆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黑龙江省东部牡丹江市以东八面通杂岩(原黑龙江群)的黑云花岗片麻岩中发现了早期旋回的碎屑岩浆锆石,采用锆石单颗粒双带源逐层蒸发-沉积法,测得该锆石的结晶时代为2871±8Ma,属中太古代晚期。这是迄今发现的该区最古老地质记录。由此推测,文献中所说的佳木斯地块南部可能曾经发育中太古代结晶基底,黑龙江省东部地壳形成过程中曾经遭受了中太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10.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据大量的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数据,对青藏高原划分了6个地体,虽然该区地壳是分块的,但该区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岩石圈构造单元;若从安多分界,南北地壳结构、构造不同。南部构造复杂,北部简单。经研究本区地壳的缩短与加厚,主要与板片俯冲和逆冲、叠覆等8种因素有关。本区隆升的力学机制,可能是以印度板块向北挤压力为主,同时受到欧亚板块向南挤压力。这种双向挤压力,导致软流圈运动,同时还受到核幔边界突起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