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西昆仑山前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  王军  肖序常  迟振卿  王彦斌 《地质通报》2009,28(12):1779-1785
西昆仑山前河流普遍发育6级阶地,利用光释光(OSL)与热释光(TL)方法对采自西昆仑山前几条主要河流的低阶地堆积物样品进行年代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河流低阶地的形成具有同时性,构造活动是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河流阶地的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西昆仑山前河流阶地最早形成于约1.2Ma,T4、T3、T2阶地分别形成于约39ka、18ka和5ka。多级阶地的形成反映了河流自早更新世中期开始下切于活动抬升的西昆仑山。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区域对比揭示了西昆仑第四纪晚期以来的隆升过程,区域构造活动明显地影响河流的形态与行为。河流阶地的分布、地貌特征及区域对比表明,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演化受新构造活动、山脉隆升、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李锦轶  杨天南  李亚萍  朱志新 《地质通报》2009,28(12):1817-1826
卡拉麦里断裂带是新疆北部乃至中亚地区一条显著的大型断裂带,是在古生代洋盆关闭以后形成的。对于其前身古洋盆关闭过程中的古洋岩石圈板块的俯冲极性,在地质界有单向俯冲和双向俯冲2种对立的认识,对于该带是否是不同古板块之间的缝合带也存在截然不同的论点。根据20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和对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简要地论述了该断裂带及其南侧地区的地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提出了该带是弧后盆地关闭的遗迹,其南侧为弧后盆地被动边缘,在该弧后盆地关闭的过程中古洋岩石圈板块向北俯冲的论点。最后,简要地探讨了该带对东准噶尔古构造-成矿格局演变和中亚地区古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制约。  相似文献   
74.
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分区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和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议把北亚造山区南部及其毗邻地区地壳构造单元划分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布列亚-佳木斯、塔里木和中朝等5个古板块,每个古板块再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古陆和古陆缘区,并简要讨论了各个古板块的组成和演化以及蒙古弧、准噶尔盆地基底和北山与毗邻地区关系等几个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提出了蒙古-鄂霍茨克碰撞带不是古板块缝合带、华北北缘是一条复合造山带而不是克拉通、在晚古生代存在一个大华北古陆、北亚造山区前身洋盆包括中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太平洋和新元古代大陆裂解形成的古亚洲洋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75.
吐哈盆地南缘土屋铜矿以西侵入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的海豹滩环状杂岩体,由纯橄榄岩、含长橄榄岩、橄长岩、斜长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其中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269.2±3.2Ma,斜长岩中的锆石SHRIMPU_Pb表面年龄为282~287Ma;侵入康古尔塔格碰撞带变形石炭系地层的恰特卡尔塔格杂岩体由蛇纹岩、含橄榄斜长岩、蚀变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277.0±1.6Ma;侵入大南湖泥盆纪活动陆缘型花岗岩的基性岩墙中的锆石SHRIMPU_Pb表面年龄为271~280Ma,类似的基性岩墙还见于克孜尔卡拉萨依早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土屋铜矿北花岗闪长岩体。上述两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及侵入三个花岗质岩体的基性岩墙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都是来自亏损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岩浆活动的影响,属于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幔源岩浆杂岩带的一部分。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吐哈盆地南缘及天山—准噶尔—南蒙古地区、斋桑碰撞带及其两侧地区、环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地区和中朝陆块北缘—北山南部地区二叠纪岩浆岩带的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都存在差异、但都是中亚地区地壳垂向生长的地质记录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76.
西藏吉定蛇绿岩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对地幔过程的制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吉定蛇绿岩地幔橄榄岩PGE总量略高于原始地幔,但其玄武岩比大洋中脊玄 武岩中的PGE含量高,且Pd/Ir比值明显偏低.堆晶岩、岩墙群和玄武岩具明显 Pt负异 常和 Rh正异常,形成特殊的“N”型 PGE模式,地幔橄榄岩与壳层岩石具有相似的分布 模式.提出吉定蛇绿岩PGE分布与本区地幔较高程度部分熔融有关,岩浆结晶分异作 用使PGE分异,导致堆晶岩中PGE含量向上变低.吉定蛇绿岩中Au高是由于后期交 代蚀变的结果; Pt-Pd分异说明两者分别受合金相和硫化物相控制;Rh正异常可能与熔 体中较高的fo_2有关.  相似文献   
77.
通过深地震反射剖面,宽频天然深地震探测,广角折射、反射剖面,结合地表地质观察、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弹性模拟计算等,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所谓高原北缘向南呈A型俯冲,南缘向北俯冲构成的青藏高原地壳加厚、隆升的“双俯冲”(two-sidedsubduction)模式提出质疑,认为高原北缘至少在西昆仑与塔里木(欧亚板块)之间不存在长距离的俯冲,在新生代以来的强劲挤压中,塔里木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在这里呈现南北向挤压应力场,因而青藏高原西北缘陆-陆碰撞造山、盆山的形成受到“南北双向挤压模式”所控制,也是造成青藏高原西北缘新生代期地壳加厚、隆升的重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78.
79.
笔者通过对该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其与金成矿关系的详细研究,系统地总结了该区内生金矿 生金矿化特征,论述了金矿化与地质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
沿着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由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数据,给出岩石圈演经的一般图像,青藏高原系由6个地体组成的;高原在垂向与横向是不均匀的,各地体间的组构是不同的;高原地壳的缩短与隆升是因素的,包括其中向北运动的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及柴达木盆地阻力,地幔热活动比预期要差;喜马拉雅山带不同于安第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有其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