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626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年来在区域调查基础上,于甘蒙北山中南带首次发现了六条由南向北推覆的构造带,在每个推覆陶造带边缘发育大小不一的飞来峰。推覆体走向近东西,推覆在震旦系至中、下侏罗统之上,最大直观推覆距达55km,累积推覆距大于150km,并被上侏罗统不整合覆盖,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02.
103.
本文研究了甘蒙北山及东疆天山早古生代地壳类型,划分为元古代的古陆壳、早古生代洋壳、拉张型过渡壳、汇聚型过渡壳。早古生代沿着库米什—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小黄山一线自震旦世晚期由东向西逐渐开裂,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全面打开,形成库米什—小黄山洋盆。其北侧由塔里木古板块北缘分离出中天山微大陆。且末断裂带斜贯全区,起了控制东西两侧构造发展的转换断层作用。甘蒙北山较东疆天山的地壳类型更为复杂,先后发育有奥陶纪拉张型过渡壳—裂谷带和志留纪汇聚型过渡壳—沟弧盆体系。晚古生代全区构造演化进入开合交替时期,其开时形成拉张过渡壳,早古生代洋区在库鲁克塔格北缘哈孜布拉克塔格地区延续到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104.
在华北遥测地震台网联网中,临汾台网与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联网中心是无线传输。其主要设备是IC-M700TY电台。该电台最大发射功率为100W,在传输中,直呼通话清晰,数传效果也较理想。但因该电台发射功率较大,高频自动天调与M700TY电台为分离的两部分,所以当电台发射信号(直呼通话与数字传输)时,对768记录器的干扰较大,有时768记录器  相似文献   
105.
地中海东部大地震成核问题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它们的震源时间函数的急始特性,使用同一反演方法确定了发生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破坏了地表的浅源大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都呈现出类似的特性,这些地震的断层滑动类型包括:正断层、走滑断层和冲断层型。这些急始型震源时间函数可能反映了破坏障碍体的困难性,即在破裂成核的动力断裂过程完成后,断层的局部地区仍未破坏,也可能反映了通常发生在大地震破裂期间的某些特殊的物理过程(如蠕变不稳定性)。发生在类似地质构造环境中,且震源机制也类似的地震,反映出共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地理学的方向与任务若干问题的商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我国地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公元前五世纪,《禹贡》一书概括地阐述了我国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它是全世界最早的地理学著作之一。其后,汉代的《汉书地理志》,唐代的《元和郡县志》,清代的《大清一统志》等都是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宋代以后,全国各省府县所编的地方志,也都是重要的区域地理志。凡此都  相似文献   
107.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中特提斯多岛弧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25万地质填图成果,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弧-盆系时空结构自北向南划分为五峰尖-拉热拉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缘火山-岩浆弧带、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北、南亚带和昂龙岗日-班戈白垩纪—始新世岩浆弧带等,初步认为中特提斯洋经历了三叠纪—早侏罗世扩张,中—晚侏罗世往北、南双向俯冲,晚三叠世—早白垩世残余洋(海)盆和早—晚白垩世陆-弧(陆)碰撞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8.
以数字化校园工程———“数字成都理工大学”为例,探讨利用航空影像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基础空间地理信息的方法及途径。并采用三维建模软件Cyber C ity对建筑物进行三维建模。而对于复杂地物,采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IMAGIS软件建立单个模型,从而实现了成都理工大学校区的三维可视化虚拟重建和漫游。实践证明,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影像,能够有效地获取大范围区域地表地物的三维信息,并快速地建立地面模型和三维景观。  相似文献   
109.
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夹白山一带晚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110.
基于空间信息网格(SIG)的矿产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GIS的普及和深化,空间信息的大数据量、高复杂性和难共享的问题对其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空间信息网格(Spatial Information Grid,SIG)作为创新性的网络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给出SIG基本定义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基于SIG的矿产资源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