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锡铜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其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非常发育.通过对本区黄岗梁、白音诺和浩布高三个重要的矽卡岩及其大中型Fe(Sn)、Pb、Zn多金属矿床的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矽卡岩及其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区域上由南西向北东,矽卡岩由石榴石矽卡岩为主,向辉石矽卡岩为主的变化趋势.矿化由 Sn (Fe)向中部的Pb (Zn)多金属和北东部的Cu(Au)多金属的变化趋势;而矿区的矽卡岩分带则表现为近矽卡岩带和远矽卡岩带,近矽卡岩带以石榴石矽卡岩为主,与Fe(Sn)矿化关系密切,为早期矽卡岩矿化的产物;远矽卡岩带以辉石矽卡岩为主,其矿化与Pb、Zn多金属有成因联系,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的结果.这一分带特征无论对于斑岩和矽卡岩成矿系列的成矿研究,还是区域的进一步找矿预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蒙赤峰北部两个重要的成矿带及其成矿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将赤峰北部划分为两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即西部黄岗梁-浩布高锡多金属成矿带和东部敖尔盖-好来宝钢金多金属成矿带。西带以大进式脉伏潜火山 型锡铜银铅锌矿化为代表;东带以扁扁山式班岩型铜金锌铅矿化为代表。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发现三叠纪金矿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前,在苏尼特左旗地区确定了元古宙地层、韧性剪切带,并发现了金矿化。该区总体属含古老地块并经中生代改造的中古生代造山带,金矿化带产于NE与NEE向构造组成的楔形体内,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围岩为奥陶—志留—泥盆纪英云闪长岩,中新元古界温都尔庙群绢云片岩、绿泥片岩,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安山岩等。金矿石类型包括石英(硫化物)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糜棱岩型。2件含Au石英脉中绢云母的Ar Ar法坪年龄分别为(337 56±0 93)和(236 45±0 53)Ma,根据绢云母的产出特征推断,前者可能代表华力西早期华北板块与蒙古古板块碰撞热事件的时代,并叠加有225 60、247 58Ma的热事件;后者代表金矿成矿时代,与大规模韧性剪切作用主要活动期相同,成矿作用可能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南款金多金属矿田位于太行山北段野狐-连巴岭-东团堡多金属成矿带上;控矿因素主要是阜平幔枝构造逐级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断裂构造和岩浆岩,地层仅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质基础和物理化学环境;燕山期侵入的中酸性岩体、岩株、岩脉及隐伏和半隐伏的岩枝、岩株的空间展布规律决定了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成矿元素的组合规律;断裂构造的类型和性质更是直接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形态、矿化类型等矿床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银多金属矿床与火山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成东  艾永富 《地质论评》1999,45(7):488-494
该区的银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受前中生代基底东西向深大断裂和中生代的北东向构造岩浆带控制,由东向西构成北东—东西向带状分布的银多金属矿带集中区。其成矿与中元古代和中生代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即中元古代大红峪碱性玄武岩,中生代的酸性偏碱性火山岩。古元古代的变粒岩、中、新元古代的沉积岩中的特定层位和中生代燕山期张家口旋回火山岩具有矿源层特征。根据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该区存在四类银多金属矿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厚覆盖区找矿评价历来是地质找矿的难点。通过内蒙新巴尔虎右旗额仁陶勒盖银矿区的方法实验,认为在干旱、风成沙干扰大的厚覆盖区,选取采样深度40cm、粒度-140目,采用离子电导率(搅拌时间在1min以上)、热释汞(炉温取800℃)、元素活动态的水溶态和吸附态测量可以很好地发现异常。在阿敦楚鲁、哈如勒敖包远景区应用这些方法,圈定的异常比常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吻合性好,浓集中心明显。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属含古老地块并经中生代改造的中古生代造山带,存在金、锡等丰度较高的锡林浩特元古宙杂岩、古生代蛇绿岩及板块缝合带、二叠系火山岩、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大规模火山-侵入活动及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本区金矿化类型主要有:韧性剪切带中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产于幔源中基性侵入岩中的铜金矿,燕山晚期斑岩型铜金矿,与燕山期次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脉状铜矿床中的伴生金矿化,微细浸染型金矿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等.研究区金矿成矿时代可分为242~229Ma、169~161.8Ma、132~159Ma (可能以130~140Ma为主)、127~109.2Ma四个区间.认识到存在印支期成矿、燕山期多阶段成矿等特点对于区内金矿勘查有重要意义.新发现7个矿床(点)的伴生金矿化.毛登、大井等多金属矿床的伴生金矿化具有重要的潜在工业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是地幔热柱在地壳上的综合表现形式,一般由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盖层拆离滑脱层、上叠断陷火山-沉积盆地等三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叉发育独特的断裂构造体系,核部岩浆-变质杂岩中往往发育轴部韧性剪切带、脆性叠加剪切带、岩体侵位构造等;外围拆离层发育主拆离滑脱带、次级拆离滑脱带、反向铲状断裂、横张断裂等;上叠断陷火山-沉积盆地中发育裂陷构造、与次火山机构相关的环状断裂、放射状断裂等。它们不仅是幔枝构造的鉴定标志,也是沿地幔热柱-亚热柱向上迁移的深源成矿气-液体的储集场所,往往成为很好的成矿控矿构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