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466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河西务断层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控盆断裂,新近纪-第四纪时期渤海湾盆地整体进入热沉降 阶段后,该断层仍然存在构造活动,2018年在河北永清县发生的地震就是由该断层的活动所引发。文章利用地震数据对河 西务断层的结构特征和新近纪以来的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西务断层新近纪以来具有右旋走滑的张扭特征,主 断层在剖面上具有负花状结构,平面上具有分段性,北段和南段兼具右旋走滑和拉张的特征,中段则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 特征。运动学模型表明,这种分段差异性主要由各段主断层走向和块体走滑运动方向的夹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2.
最新的勘探和研究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发育了中、上侏罗统2套有效烃源岩并以上侏罗统为主力烃源岩层,在其供烃范围内形成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下生上储式"和中-上侏罗统"自生自储式"2类成藏组合,取得了我国东部海域以侏罗系为唯一源岩的含油气盆地勘探突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近海盆地残留"黑色侏罗系"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本文采用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我国近海主要盆地残留"黑色侏罗系"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残留侏罗系暗色泥岩烃源岩非均质性较强,多属"中等"级别,局部发育"中等-好"、"中等-差"级别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大多存在早(J3-K1)、晚(E2末-N1)2期生、排烃高峰,生烃总量达1.4×1011 t,资源前景乐观,预测可形成侏罗系"自生自储式"和侏罗系-白垩系(或新生界)"下生上储式"2类源储组合。  相似文献   
153.
针对南黄海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重大需求,在收集、整理下扬子苏、浙、皖地区地质和地化资料的基础上,依托科学钻探CSDP-2井岩心,系统对比了南黄海盆地与下扬子陆区早志留世古地理背景和沉积充填特征,进而利用一系列地化测试数据总结了南黄海盆地下志留统烃源岩特征并探讨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目前已钻遇了坟头组和高家边组上部两套丰度很低的厚层、暗色(粉砂质)泥岩,其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热演化程度已整体进入过成熟阶段;受控于全球海侵事件和扬子板块构造活动的发展阶段,早志留世初期深水陆棚环境逐渐向后期的浅水陆棚环境演变,加之早期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良好的保存条件,使得下扬子区高家边组下部烃源岩的品质明显高于上部,并以底部黑色笔石页岩段有机质丰度最高。因此,南黄海盆地高家边组底部理应存在一套优质烃源岩层,可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154.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中生代以来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多期洋壳俯冲及其多构造体系叠加改造,其盆地原型、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应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最新地震调查、钻井和临近陆域资料,通过海陆对比、中生界层序地层建立、构造-沉积演化过程重塑,探讨中生界油气成藏的关键问题和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存在2个超层序7个层序,中生代以来演化表现为晚三叠世前的被动大陆边缘基底、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活动大陆边缘拗陷、白垩纪活动陆缘断陷盆地;早期基底NE向格架控制中生代盆地结构与宏观含油气性,中生代两期构造演化造就了两套生储盖组合,基隆运动、渔山运动和雁荡运动控制早期油气的生成、聚集,龙井运动主要控制早期油气藏调整与改造、再成藏;继承性隆起(斜坡)闽江斜坡和"凹中凸"台北转折带是中生界油气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5.
根据长山群岛 1965-2016 年渔业统计资料,分析长山群岛海域主要捕捞渔获物产量、平均营养级 (Mean trophic level, MTL)、渔业均衡指数 (Fishing in balance index,FiB) 年际变化,探讨其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52年来渔获物 MTL 周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1) 长山群岛捕捞产量、MTL 和 FiB 指数呈阶段性变化; (2) 长山群岛渔业资源开发经历初期开发、扩张捕捞、过度捕捞、资源破坏等四个阶段,渔业资源环境正在逐渐恶化;(3) 受人类捕捞活动影响,MTL 在 15~19 年和 24~34 年两种时间尺度下呈周期波动,30 年为第一主周期,17 年为第二主周期。长山群岛渔业资源破坏日益严重,未来几年平均营养级将呈下降趋势。为防止渔业资源进一步衰退,应加强捕捞活动管理力度,落实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完善预警机制,构建海洋渔业资源监测系统;同时应积极调整长山群岛渔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56.
157.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压汞数据、测井曲线及储层物性等资料,对平北地区基底岩浆岩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条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以花岗岩储层物性最好,其储集空间以构造缝、溶蚀缝和溶蚀孔为主,其中,构造缝占比61%,在作为良好的储集空间的同时,也为原生孔隙的连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区花岗岩储层发育具Ⅰ型模式,即,整体呈漏斗形,上部地区因裂缝、溶蚀孔洞被充填而形成致密区,储层物性差;中部大气淡水淋滤和构造应力作用下,裂缝发育,具备优异的储集空间和孔喉条件,为优质储层发育区;下部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弱,构造应力影响小,裂缝不发育,储层物性最差。研究认为优质基底岩浆岩储层位于基底中上部,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强,构造应力强,断层、断裂较为发育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8.
<正>0引言"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是一个聚焦中国大陆架以及东亚大陆边缘的形成演化,以中国大陆架的地层、构造、环境和资源等科学问题作为具体目标,以获取连续的大陆架海底岩心为手段,进行多学科多目标综合研究的科学计划。CSDP-2井选址在工作程度较高且科学问题比较聚焦的南黄海,是大陆架科学钻探的第二口科学探井。其科学目标为,获取中—古生界的连  相似文献   
159.
淮北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生产和在建矿井在50对以上,随着煤矿的生产与建设,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断裂构造的存在,对找煤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出发,对已有的地物等地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煤层所处深度、构造情况进行解释,对找煤成果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60.
文章选取了学校地理课堂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教师提问案例,以学生是否可以较好地表述答案为依据,分析了教师课堂提问的误区,且分别对课堂提问的误区提出了相应的纠正对策,以期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准确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