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多源遥感土地覆被产品在欧洲地区的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云锋  张千力  戴昭鑫  黄玫  闫慧敏 《地理研究》2015,34(10):1839-1852
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对于全球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卫星遥感是唯一能够快速获取大尺度区域土地覆被信息的方法。基于GLOBCOVER2005、GLOBCOVER2009、GLC2000、MODIS2000等4种全球卫星遥感土地覆被产品,研究其在欧洲地区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 4种产品对于欧洲土地覆被构成特征的刻画基本一致,即以耕地、林地为主,以草地、水体、灌丛等其他类型为辅;② 4种产品对耕地、林地识别的混淆程度最低、一致性最好,对草地、灌丛、裸地识别的混淆程度最高、一致性最差;③ 欧洲有75%的土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侧及北欧地区、中欧—东欧大平原及巴黎盆地等地区的一致性最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科拉半岛、伯朝拉河—新地岛、伊比利亚半岛以及伏尔加河流域下游等地区的一致性最差;④ 4种产品两两比较时,参考精度大致在38.56%~77.65%之间。GLOBCOVER2009/GLOBCOVER2005组合的参考精度最高,反映出土地覆被变化所引起的误差远小于不同制作机构、不同数据源、不同判读方法所引起的制作误差。  相似文献   
22.
新疆西天山金、铜矿地球化学背景探讨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西天山金、铜矿成矿地球化学背景的分析,认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是其最主要的成矿类型,浅成变质碎屑岩型金矿、铜镍硫化物矿床、块状硫化物铜矿床为其重要的矿化类型,指出了C1-1次火山岩地层等有利成矿部位,并就本区金、铜矿找矿方向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23.
非线性科学与地球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云锋  戴塔根 《中国地质》1999,(6):35-36,12
近20年来,人们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大量的是非线性的和远离平衡的,自然界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地球就是一个开放的、非平衡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它依赖于与宇宙星体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以及内部的耗散过程来维持自身的运动状态以及各  相似文献   
24.
国家尺度社会经济数据格网化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可将传统关系型社会经济数据转变为空间化的矢量或者格网数据.首先,分析了传统关系型社会经济数据库的不足,并对社会经济数据格网化理论研究及格网数据库建设的历史做了回顾;在明确社会经济数据格网化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经济数据格网化的3个基本要求,即时间可比、空间一致和逻辑自洽;同时提出了一个包括...  相似文献   
25.
中国北方典型农牧交错区的土壤风蚀危险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风蚀及其引发的土地退化、沙化和沙尘暴是中国北方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通过定量评估中国北方典型农牧交错地区土壤风蚀危险程度,可以为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了包括风场强度、植被覆盖率、地形起伏度、土壤干燥度等因子在内的风蚀危险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依据遥感参数反演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形成了上述因子的空间分布数据。另外,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土壤风蚀危险度评价模型,得到研究区土壤风蚀危险度的空间分布。最后,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探讨了风蚀危险度空间分布格局的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背景。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风蚀极险型区域面积为1.47×104km2,强险型区域面积为6.09×104km2,危险型区域面积为3.47×104km2,轻险型区域面积为3.45×104km2,无险型区域面积为2.19×104km2。本区土壤风蚀危险度呈现出从东南到西北逐渐增强的趋势,这与区域的植被、气候,以及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6.
2000~2008年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壤风蚀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国茂  刘越  艳燕  胡云锋 《地理科学》2011,31(12):1493-1499
选择内蒙古中部为研究区,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层次分析法为依托,在深入调研风蚀驱动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驱动因子相对全面并且实践可行的土壤风蚀危险度模型;基于该模型,综合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地面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对研究区2000~2008年土壤风蚀危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动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从东南到西北土壤风蚀危险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不同的风蚀危险等级区有着不一样的主导控制因子;在2000~2008年期间,区域土壤风蚀危险程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以来风场强度的持续下降及植被NDVI的持续上升是促使区域土壤风蚀危险度下降的控制因子,而气候干燥度在2005年的大幅上升则是当年区域土壤风蚀危险度上升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7.
空间尺度转换数据精度评价的准则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芝英  胡云锋  刘越  艳燕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574-1582
空间尺度问题是地理学、生态学和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空间数据尺度转换是将数据从一个空间尺度转换到另一个空间尺度的过程, 它是尺度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尺度转换后的成果数据深入分析, 提炼尺度转换成果数据精度评价的原则、指标以及模型方法, 这对正确选择和应用尺度转换成果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评述尺度和尺度转换研究概念、内容和主要进展的基础上, 本文主要从数据处理、地图学角度出发, 提出了空间数据尺度转换精度评价的3 项基本准则, 即保持构成信息守恒、保持面积信息守恒、保持区域空间格局和形态信息守恒。继而据此将当前常见的指标进行了梳理和归并;根据上述准则和指标, 结合GIS 方法、常规统计方法、地统计方法等, 给出了上述评价指标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方法和典型案例。最后指出, 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研究目标, 针对性选择尺度转换效应函数, 通过开展模型模拟和对比分析, 最终确定合适的尺度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28.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为研究区,应用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数据(HJ-1A CCD)及美国陆地卫星数据(Landsat ETM+),在充分考虑区域土壤和植被类型等背景基础上,先后使用了MNF、二维散点制图以及PPI方法,得到具有时空针对性的纯净像元;以此为基础,运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得到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数据;最后,结合研究区其它权威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LUCC)数据,对比分析了本研究所得的植被覆盖度数据精度,评价了2000~2009年间区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过程,指出本区在实施有关生态工程后植被覆盖度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研究结果证明,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地区应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的方法是简洁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29.
Urban clusters are the expected products of high levels of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in a country, as well as being the basic units of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competition. With respect to China, urban clusters are regarded as the dominant formation for boosting the Chinese urbanization process. However, to date, there is no coincident, efficient, and credible methodological system and set of techniques to identify Chinese urban cluster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of a computerized identification method supported b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iques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urban cluster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executed based o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base,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nd socio-economic data with the aid of ArcInfo Macro Language programming. In the method, preliminary boundaries a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and final identifications are achieved from limiting city numbers, population, and GDP in a region with the aid of the rasterized socio-economic datas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dentifies nine Chinese urban clusters, i.e., Pearl River Delta, Lower Yangtze River Valley,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Northeast China Plain, Middle Yangtze River Valley, Central China Plains, Western Taiwan Strait, Guanzhong and Chengdu-Chongqing urban clusters. This research represents the first study involving the computerized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urban clusters. Moreover, compared to other related studies, the study’s approach, which combines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is shown to be a distinct, effective and reliable way of identifying urban clusters.  相似文献   
30.
在当前智能终端、移动通信和云计算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自动化已成为土地调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弥补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流程繁琐、内外业分离、协同采集能力较差等缺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安卓智能终端的便携式土地资源协同采集系统的架构设计,实现了位置获取、地图显示、采样规划、信息采集、数据展示、报表生成、数据同步等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结合在内蒙古自治区及河北省的野外考察,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正确性。与其他领域类似应用系统相比,该终端系统在采样规划设计、多源信息自动获取、规范化报表生成、多人及多终端同步共享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