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雪峰隆起北部加里东事件的K-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胡召齐  朱光  张必龙  张力 《地质论评》2010,56(4):490-500
详细的野外构造变形分析表明雪峰隆起经历了加里东期、印支期、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和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共4次变形事件,后3期褶皱变形的方位可能分别为北西西、北东—北北东和近南北向,而加里东期褶皱方位因受后期叠加改造影响而无法准确识别。雪峰隆起北部板溪群板岩伊利石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其经历了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板溪群板岩伊利石K-Ar年代学研究表明雪峰隆起经历了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大致略早于419Ma(晚志留世初)。所获得的419~389Ma(晚志留世—中泥盆世)的冷却年龄,指示了雪峰隆起发生过加里东期隆升。华南加里东变形事件直接影响到雪峰隆起本身,向西的波及界线可能为该隆起西界上的张家界—花垣—凯里断裂带。  相似文献   
22.
地壳元素丰度的计算尚处在探索性研究阶段。笔者根据岩石测量成果,采用岩层厚度和岩石出露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安徽省域及3个地层区40种元素或氧化物的表壳丰度值。通过与陆壳丰度值和所在构造区域丰度值对比,本次计算的丰度值波动范围小,富集元素与省内已发现矿种元素大部分一致,较好地反映了安徽省及3个地层区表壳丰度特征,为安徽省地质找矿、环境监测、土地利用等建立了一份地球化学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23.
皖南铺岭地区铺岭新元古代铺岭组变火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变火成岩Si O2含量在49%~52%之间,属于基性岩类,里特曼指数介于3.1~4.7之间,属于钙碱性向碱性过渡,属钙碱性玄武岩类。Rb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亏损,富集U、LREE等元素。皖南铺岭组变玄武岩稀土总量介于(61.07~85.41)×10-6之间,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总体为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的右倾模式,其重稀土元素曲线较平坦。皖南上溪口铺岭组变玄武岩为弧后盆地扩张晚期产物,有一定的岛弧特征,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MORB的特征。  相似文献   
24.
大别山东段的变质地层格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完成的大别山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别山的中深变质杂岩解体为变质变形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两部分,但所建立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大多沿用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层名称。与之同期,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发现以来的地质研究也揭示出大别山中深变质岩的主体为正片麻岩,并以变质特征及其构造属性划分出4个构造单元。本文依据前人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将大别山的变质地层划分为4个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单位,3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论述了它们与区域地质调查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的对比,以及与4个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5.
张八岭隆起广泛分布的平缓韧性剪切带与郯庐断裂带平移作用形成的陡立韧性剪切带明显不同。通过对平缓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分析,结合早白垩世盆地特征、中国东部变质核杂岩伸展拆离断层和同构造岩浆岩同位素定年结果,厘定出张八岭隆起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该变质核杂岩上盘由南华纪-奥陶纪沉积地层和早白垩世盆地组成,下盘为新元古代浅变质碎屑沉积岩、变海相火山岩(基底)以及早白垩世侵入岩,上下盘之间被一条主伸展拆离断层所分隔。变质核杂岩长轴为NE-SW向,指示构造反映上盘向SE剪切滑动,与中国东部变质核杂岩的伸展方向完全一致。通过本次变质核杂岩的厘定,结合野外地质事实,笔者认为管店-马厂断裂是郯庐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是对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末第三次左行平移的响应。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构造-岩浆-成矿关系模型,揭示了张八岭隆起早白垩世经历了早期伸展(变质核杂岩阶段)-挤压走滑(管店-马厂断裂形成阶段)-晚期伸展(闪长质脉岩侵位阶段)3个构造阶段,多期构造、岩浆的叠加作用下,形成了本区的金多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26.
合肥盆地伸展方向的演变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白垩纪一古近纪期间合肥盆地沉积格局、断层活动性、同火山活动正断层、岩脉展布方位、盆缘断层运动学与断层擦痕应力场反演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对伸展方向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早一中期为NWW-SEE向拉伸.早白垩世晚期为NW-SE向拉伸,而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期间为近南北向拉伸.通过对比太平洋区大洋...  相似文献   
27.
休宁桃溪断裂破碎带构造解析及其区域控矿作用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休宁县-歙县整装勘查区北西缘的休宁桃溪构造破碎带,岩石破碎,矿化蚀变强烈。详细的构造研究从中解析出逆冲推覆、左行平移作用、正断层作用和右行平移作用等多起变形。带中花岗斑岩侵入及金多金属矿矿化与构造的关系研究表明,逆冲推覆构造为成矿前构造,北东向平移断层控制了区内岩浆岩的分布,以北东向为主的正断层是成矿期构造,而右行平移断层是成矿后构造。本构造破碎带的多期变形及其与成矿关系可以为休宁县-歙县整装勘查区的构造控矿作用提供勘查。  相似文献   
28.
糜棱岩化过程中矿物变形温度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有效确定中—低温下糜棱岩变形温度一直以来都没有比较理想的方法,而在研究韧性剪切带过程中对其变形温度的确定又常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近年来国际上对天然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变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利用矿物变形指示变形温度的方法。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长石与石英的变形方式具有阶段性,其变形与动态重结晶型式与温度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石英变形中的滑移系及其C 轴组构图主要受变形温度的控制。低温变形中的方解石e 双晶纹形态也与温度呈密切的相关性。观测这些矿物变形的显微构造,可以很好地估计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化过程中的变形温度。  相似文献   
29.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形成时代:不整合面的证据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确定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形成时代是了解上扬子地区这一重要板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详细的野外工作显示,该构造带中、上三叠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其没有发生过印支期褶皱。区内上三叠统与下侏罗统,中、下侏罗统和中、上侏罗统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又指示其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之后。区内白垩纪盆地边缘下白垩统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较平缓的上白垩统地层也覆盖在下伏较陡立的不同时代地层之上,从而指示该构造带形成于早白垩世之前。综合分析后限定川东—湘鄂西北部的“侏罗山式”褶皱带的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初期间,而不是过去认为的印支期或早燕山期。  相似文献   
30.
郯庐断裂带沂沭段伸展活动断层泥K-Ar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沂沭段白垩纪的断陷活动形成了由4条北北东向正断层所控制的地堑式盆地.盆地形成后这4条断层的再次活动形成了断层泥带.详细的野外工作表明,它们的再次活动是在区域NE-SW向拉伸中发生的正-左行平移.工作中对这4条断层中的断层泥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与K-Ar同位素定年.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断层泥样品最小粒级的伊利石结晶度值都大于0.42oΔ2θ,指示其演化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50℃.将代表碎屑成因的2M1型伊利石百分含量与实测K-Ar年龄值进行拟合,给出西界断裂(F4)的活动时间为90Ma,而东界断裂(F1)的活动时间为70~60Ma.在同一区域拉伸应力场作用下的这两次断裂活动中,郯庐断裂带沂沭段整体隆升,早期地堑内并没有再次接受沉积.本工作证明了郯庐断裂带沂沭段在晚白垩世仍处于伸展活动,支持华北克拉通东部在岩浆活动平静期内岩石圈减薄仍在进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