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安徽东至花山锑(金)矿位于江南过渡带内。其锑工业资源量为中型矿床规模,伴生金为小型矿床规模,为安徽省首个发现的中型锑矿。锑(金)矿体赋存在F1东西向压性断层上盘次一级裂隙中。含矿岩性主要为碎裂、蚀变泥质条纹灰岩,时代属于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2y)。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参照邻区查册桥花岗闪长斑岩U-Pb年龄为142~148Ma以及处于同一大地构造环境,我们推测其也属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花山锑(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式矿床。深部形成的岩浆上升时,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萃取地层中锑、金等元素被运移至断层破碎带富集成矿。同时,结合邻区青阳酉华、江西、皖南罗冲-宋冲等锑矿床,认为长江中下游-江南过渡带深大断裂附近的碳酸盐岩地层(如杨柳岗组)中破碎带部位是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22.
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3.
内蒙古二连盆地早白垩世砂岩型铀矿目的层时代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赛汉高毕和巴彦乌拉地区是二连盆地两个新近突破的砂岩型铀矿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二级构造单元,前者位于乌兰察布坳陷的东北角,后者位于马尼特坳陷的西南角,中间由贺根山断裂分隔。由于两个地区的含矿目的层的厚度、岩性、岩石颜色、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存在一定的差别,故而引起了两地的含矿目的层时代的争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砂岩型铀矿区部分钻孔进行了古地磁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地磁极性序列变化基本相似,相当于国际标准年表的阿普第—阿尔必期。同时,在两个地区采集的部分孢粉样品分析结果显示,均获得较多早白垩世的标志分子,组合面貌与我国北方早白垩世赛汉塔拉组Cicatricosisporites-Disacciatrileti孢粉植物群的特征非常相符。古地磁和孢粉分析资料共同有力地证实了二连盆地的这两个地区砂岩型铀矿的目的层属于同一个层位,即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  相似文献   
24.
在对德兴矿区可能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地区进行取样、检测的基础之上,采用了不同方法对德兴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德兴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砷、汞、铬、镉、锌、铜和铅重金属污染,尤其以德兴矿区为中心的区域污染最为严重。此外,乐安河中下游沿岸地区、西北方向的煤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5.
以数字矿床为手段,进行资源三维定位、定量研究是危机矿山隐伏矿体找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对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的地质模型、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以Mincromine软件为平台建立了3号脉9个共生结构带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钻孔数据开展隐伏矿体的定位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可可托海3号脉仍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矿体中大于工业品住的BeO保有资源量60t,预测资源量63t。可为矿山的复采提供4~5年的资源保证。在矿脉的外围及深部,大于边界品位的BeO远景资源量1118t,Li20大于边界品位的资源量241t,显示3号脉具有良好的深入勘探开发的前景。对实例的研究也表明,基于数字矿床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6.
基于IGS数据分析中心提供的全球电离层TEC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中的ARMA模型对2008-05-12汶川Ms8.0地震的电离层TEC资料进行处理,将ARMA模型TEC预报值作为电离层TEC背景参考值,对地震前后的电离层TEC进行异常探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取得了与其他研究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新发现震前第13d、12d、10d、7d也存在电离层TEC异常扰动现象。说明以全球电离层TEC数据为基础,利用ARMA模型同样能有效探测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扰动现象,并达到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27.
在隧道的施工和运营中,隧道衬砌不可避免会产生裂纹。裂纹和地震荷载的相互作用将加剧隧道的破坏,因此研究带裂纹隧道衬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证明本文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首先用相互作用积分的方法计算动载作用下的静态裂纹,并与解析解进行比对,发现二者的吻合性很好。计算结果表明相互作用积分法可以用来精确地计算动载作用下带裂纹结构的动应力强度因子。用这种经过验证的方法来计算带裂纹重载铁路隧道衬砌的动应力强度因子和动承载力安全系数,可以看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I型裂纹的动应力强度因子在隧道结构的安全中起控制作用。当裂纹的长度大于某特定值时,隧道处于很危险的状态。  相似文献   
28.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隐伏矿体预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建平  吕鹏  吴文  赵洁  胡青 《地学前缘》2007,14(5):54-62
在现代成矿预测理论研究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商业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一套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隐伏矿体三维立体定量预测方法和流程,结合云南个旧锡矿实例探讨大比例尺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的数据预处理、三维地质建模过程和三维定量预测方法。使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找矿信息量法确定了研究区找矿有利靶区,计算了含矿远景单元的找矿概率,估算了工程验证区金属资源矿体量。应用实例表明了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隐伏矿体三维定量、定位和定概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沉积盆地中流体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整个地球范围内研究流体与岩石、流体与流体的相互作用是地学界当前乃至今后重要的课题。砂岩因其发育孔隙为流体的流动和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场所。地表以下较深处形成的热流体运移到较浅部时,与“冷”砂岩之间存在着温度、成分等多方面的差异,两者之间必然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研究砂岩的物质成分,砂岩的格架颗粒的蚀变现象,新生胶结物矿物的形成,储层砂岩孔隙度在垂向上的变化,碳酸盐矿物、石英次生加大边和石英裂隙中的包裹体温度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的变化情况追踪砂岩对热流体作用的响应标记,同时探讨了砂岩与热流体作用的机理,为进一步研究油气运移与砂岩储层的质量及储层预测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村油田石炭系构造特征、储层、油气分布特征、主要油藏类型及其成藏条件的研究,建立了该区成藏综合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上处于构造斜坡带,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地层产状平缓;研究区在石炭纪处于区域拉张构造应力背景,并在拉张应力作用下形成以北东—南西向展布为主的拉张型断裂组合样式;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地层等高线平直,不利于形成背斜构造圈闭,但各级断裂发育,为形成断层遮挡圈闭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依据石炭系断裂分布、断裂模式及其组合,将研究区的断裂划分为复合地垒系统、复合地堑系统和零星断裂系统。控制研究区油气运聚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断裂、裂缝及岩性变化或物性封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