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10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对目前藻类逆境胁迫下信号传导途径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1)钙信号系统,藻类通过细胞内Ca2+的变化产生钙信号,Ca2+与钙调素等钙信号受体结合,进而影响钙调素结合蛋白等靶蛋白的活性,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和生理反应;(2)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磷脂酰肌醇在磷脂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第二信使IP3与DAG,它们可以进一步激活离子通道或蛋白激酶,调节藻类的各种生理反应过程;(3)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通过藻类中蛋白质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传递信号,并使信号级联放大;(4)蓝藻的二元信号传导系统,蓝藻既具有类似细菌的二元传导系统,又具有真核生物的Ser/Thr或Tyr蛋白质激酶来行使信号传导功能;(5)NO,cAMP等其他信号分子也参与藻类的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72.
采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辅以MODIS数据产品,应用像元的分类方法,选用水体指数AWEI(Automated Water Extraction Index)提取水体,估算了2011年南美洲陆表水域总面积。同时,在南美洲各大气候带内监测其典型水域的年内季节性面积及其变化。研究表明,南美洲陆表水域总面积为30.5×104 km2,水域率为1.69%,主要集中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巴拉那河流域,以及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南美洲共计有湖泊9579个,总面积为14.2×104 km2,占水域总面积的46.42%;河渠总面积达15.7×104 km2,占水域总面积的51.56%;水库坑塘总面积达6144.8 km2,占南美洲地表水域总面积的2.01%。从各大气候区看,热带地区的水域面积明显受到旱雨季的影响,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带内水域的干湿季变化最为明显;温带地区的水域面积变化相对较小,但有明显的四季之分;高原山地气候区由于其独特的气候特征,水域面积变化较小;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内的水域面积季节性波动很小,但是冬夏2个季节变化明显。从南美洲各国家看,水域面积最大的国家为巴西(14.7×104 km2),占南美洲水域总面积的48.17%,水域率为1.72%;其次为阿根廷(3.4×104 km2),占南美洲水域总面积的11.24%,水域率为1.23%;委内瑞拉的水域率最大(3.08%)。  相似文献   
173.
利用ARPS模式,通过调节过大地形山脉的湿大气静力稳定度进行敏感性试验,研究了湿大气静力稳定度对大地形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大气静力稳定度的改变影响了地形重力波的形成、维持和传播机制。当静力稳定度偏小时,地形重力波容易破碎,得不到有效维持;当静力稳定度偏大时,地形重力波又不易形成;仅当静力稳定度达到适合的强度时,地形重力波才能得到有效维持和传播。此外,垂直上升速度分布、辐合辐散运动及水汽的凝结输送等是影响大地形降水强度及分布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4.
利用闽南地区动剪模量比和阻尼比实验数据,对7种典型土类动剪模量比和阻尼比进行建模和分析,给出闽南地区典型土类动剪模量比和阻尼比的推荐值;通过ESE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块,计算水平成层场地的地震反应,研究土的动剪模量比和阻尼比、土层剪切波速的变异性对场地地表峰值加速度及其反应谱的影响,对于指导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合理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5.
从雷诺输运定理中的控制体定义出发,介绍基于GMS(groundwater model system)软件界面下,如何快速构建基岩矿区地下三维实体(控制体)模型,以及在GMS界面下如何实现通过实体模型向标准有限差分模型(MODF—LOW)和三维有限元网格模型的转换。以供矿坑涌水量的数值计算及模拟使用。  相似文献   
176.
镇旬铅锌矿田矿物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镇旬铅锌矿田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本区铅锌矿床最初形成于中一体温、弱-中等还原环境,成矿介质属低盐度,酸性条件下的Cl^--SO4^2--F^-/K^ -Na^ -Ca^2 (Mg^2 )热卤水流体,成因以沉积为主;经多期改造后的矿床出现中偏高温的成矿,加之沉积围岩的盐类组分不断及时地加入到成矿热液中,致使原喷流热流体类型逐渐演变为CI^---F^-(SO4^2-)/Na^ (K^ )-Mg^2 (Ca^2 )型。  相似文献   
177.
镇旬铅锌矿田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镇旬铅锌矿田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硫同位素组成正向偏离陨石硫,均一化程度较低,复杂多源,主要来源于同沉积期海水硫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主要落于变质岩区,主要来源于基底的志留—寒武系;含矿流体是多源的,可能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铅同位素组成均一,属正常单阶段演化的普通铅类型,是同源但不同时代的,其来源于壳幔混合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178.
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和制图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臧淑英  祖元刚 《地理科学》1999,19(5):466-469
森林资源信息的提取和制图依赖于大量空间数据的有效处理,探讨了ARC/INFO7.0.1和ARCVIEW3.0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分析及制图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并以中国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的塔源林场为例,对方法的具体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9.
巴罗型中压变质带与巴肯型低压高温变质带的成因与大陆板块边缘的碰撞造山及陆内造山作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变质带的空间时间配置关系、压力类型、变质作用pTt轨迹、伴生的岩浆岩等等,可以区分出3种类型的大陆造山模式:弧-陆拼贴型、陆-陆碰撞型(可进一步分为中高压型碰撞造山带和双变质型山带型(paired metamorphic mountain belt)陆-陆碰撞带)、陆内造山地壳加厚-伸展型。巴罗型中压变质带普遍出现于地壳加厚-热弛豫的构造环境,但巴肯型低压变质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及物理化学条件在不同的造山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热源至少有:壳内岩浆侵入或岩浆板底垫托、沉降盆地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热、构造热穹隆、变质核杂岩、地下热流体传热等。大陆边缘造山带中巴罗型变质带的倒转以及板内造山带中变质带问断等现象与造山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记录了造山过程中的重要的地质事件,也是探讨造山历史的理想场所。由于四川丹巴地区松潘—甘孜造山带形成于很独特的3个板块双极性构造环境,表现出与世界上典型造山带诸多相似的地方,如巴罗型中压变质带、巴肯型低压高温带同时在一系列变质穹隆中发育,但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通常只发育在大陆边缘的倒转的巴罗带和陆内造山过程中的变质相间断同时出现,显然这与本?  相似文献   
180.
碎屑岩骨架颗粒溶解的热力学条件及其在克拉2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基于热力学相平衡原理, 探讨了不同成分的斜长石和钾长石在成岩作用期间与地下流体之间的反应平衡关系, 尤其是温度和流体成分(pH值, K+, Na+, Ca2+的活度等)对长石溶解-沉淀平衡的影响. 通过检测库车坳陷中克拉2气田的储层物性、次生孔隙、长石溶解的结构特征、次生粘土矿物、地下水化学特征, 发现克拉2气田中储层质量最好的岩层的次生孔隙非常发育, 而且其中的斜长石的溶解特征也十分明显, 斜长石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溶解的特征, 而钾长石表现出清楚的次生加大的现象. 地下水化学成分刚好落在长石溶解热力学相图的钾长石沉淀区、钙长石的完全溶解区以及钠长石组分的部分溶解区, 很好地解释了本区的长石溶解特征. 因此, 可得出长石的溶解对本区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发育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推测这些位于异常高压带的长石骨架颗粒溶解所需要的溶剂极可能来自深部的泥岩富含有机酸的挤出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