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188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美国大陆反射剖面测量协会(简称COCORP)自1975年以来在十几个州开展了系统的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工作。开展这一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壳的深部结构状况,并在与地表地质构造相联系的基础上阐明各大地构造单元的成因机制和发展特点,进而揭示整个地壳的演化规律。COCORP由于利用了可控震源的装置,比较准确地探测出了莫霍面以上的各种地质界而,其中尤其是缓倾斜的和近乎水平的界面。这种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向人们提供了从三维角  相似文献   
22.
造山带构造研究中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厚  吴正文 《地质论评》2002,48(4):337-344
简要分析和评述了造山带构造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学术概念问题:造山带,造山带类型、造山作用和造山过程、造山带构造格局、造山作用模式。指出不宜将造山带定义直接与板块边缘构造位置和板块间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造山作用和造山带不仅出现在板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地带,而且可以出现在远离板边界的地方--即所谓板内造山带。强调了板内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确定板内造山的主要依据,指出在造山带分类、造山带构造山带。强调了板内造山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确定内造山带的主要依据,指出在造山带分类、造山带构造格局和造山作用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内造山带的客观存在,以及板内造山带成因动力机制研究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3.
将C/S移植到CICS三层次结构的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其低成本和易于编程,两层次的C/S结构是目前流行的体系结构。但因为两层次C/S结构固有的局限性,当系统大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必须要采用多层次的体系结构,而IBM公司的CICS是开发大型分布式应用系统的主流代表之一。作者在本文中介绍了将PowerBuider开发的两层次C/S结构移植到CICS三层次结构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24.
地震多参数油气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多参数综合油气预测方法是一种基于地震数据计算储层段地震资料的富氏谱,功率谱,自相关,自回归和振幅等35种特征参数,并经广义线性分类,以实现油气异常圈定的方法技术,该方法的客观性较强,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经过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以及火山岩储层的预测和识别检验。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广泛的市场价值,适应了油公司勘探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大别山造山带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郭华  吴正文  柴育成  冯明 《现代地质》2002,16(2):121-129
大别山造山带为一条中生代陆内造山带 ,其构造系统是由逆冲推覆构造组成的构造楔形体 ,尖端指向南。构成逆冲系统的 4条主干逆掩断层 ,由南向北呈后展式 (上叠式 )依次扩展 ,并使基底岩系和沉积盖层同时卷入构造变形 ,形成了大型薄皮构造 ,造成地壳缩短量达 46 8%。大别山造山带的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 (J3 1—K1)。  相似文献   
26.
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闽西地区的早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由3个基本构造单元组成:西部结晶基底仰冲带、中部活化基底剪切滑脱带和东部盖层褶皱冲断带。古构造应力测定表明由西向东应力值依次递减。利用层长守恒原理,估算出的逆冲作用所造成的地壳缩短率至少达45%,缩短量近120km。逆冲推覆总体受华夏古陆基底构造作用的控制。乃华夏古陆西北边缘指向南东逆冲带的一部分。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指出北西的前陆边缘的褶皱冲断带一起,共同构成了华南早  相似文献   
27.
舒小辛 《复式油气田》1996,1(1):46-52,T001
沙三段下部纹层泥岩由富有机质纹层泥岩和钙质块状纹层泥岩组成。富有机质纹层泥岩由富有机质纹层、富粘土矿物纹层一方解石层组成。钙质块状纹层岩由细粒方解石纹层、富粘土矿物纹层组成。富有机质纹层通常含有机质、粘土矿物、石英、长石和黄铁矿。富粘土矿物纹层由粘土矿物、铁白云石、细粒方石、石英、长石和黄铁矿组成。  相似文献   
28.
地质雷达方法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铁路、公路和电站等项目的建设中,隧道隐蔽工程所占比例较大。为了严格控制隧道的施工质量,检测方法由传统的破检向无损检测转变,并对无损检测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探地雷达技术具有高效率、高分辨率和异常图像直观等突出优点,因此,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隧道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测中。这里从地质雷达方法原理出发,从理论上研究了电磁波在隧道衬砌内的传播规律、反射能力和基本雷达图像特征,并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正确判识各类雷达异常的经验,提出了常用的反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9.
舒孝敬 《铀矿地质》2007,23(3):150-155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西北部阿萨巴斯卡盆地McArthur River铀矿床是世界上最大、最富的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笔者通过对该矿床的剖析,从宏观上对这类铀矿床的一些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在我国寻找不整合面型或相似类型的铀矿床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