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龙首山岩群成岩时代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颗粒锆石 U- Pb法获得了龙首山岩群奥长花岗岩 2 0 15± 16 Ma的上交点年龄和 4 5 2±16 Ma下交点年龄 ,上交点代表成岩的时代 ,下交点揭示的为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同碰撞热构造事件 ;结合 Sm-Nd、Rb- Sr法的年龄数据和区域地质对比 ,认为龙首山岩群成岩时代属古元古代 ,它反映的是华北陆台除 2 5 0 0 Ma和 180 0 Ma之外 ,又一重要构造 -热事件  相似文献   
42.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43.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祁连山西段中元古代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毛景文杨建民左国朝吴茂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甘肃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中元古代蛇绿岩北祁连山西段...  相似文献   
44.
东川裂谷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东川裂谷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强烈,也是重要的铁铜成矿期。火山活动旋回均经历爆发—喷发—喷溢—(喷流)阶段。主要发育在裂谷中心落因火山链和蓑衣坡火山盆地中。落因火山链早期形成火山—沉积角砾岩段,火山活动以喷溢的火山熔岩为主,主要有钠质基性熔岩、玄武岩、安山岩,均已蚀变,并有钠长斑岩的侵入活动。中期火山喷发形成凝灰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发育了铁铜矿化。在蓑衣坡火山盆地中因民期火山—岩浆活动发育两次火山—沉积旋回,即两次爆发(角砾岩)—喷发(凝灰岩)—喷溢(熔岩)—喷流(硅质岩),在喷流相发育赤铁矿层和含铜硅质岩层。  相似文献   
45.
本区早泥盆世旱山微大陆与塔里木板块的北山地体间发生对接,原洋区变为残留滨浅海区。中泥盆世该区形成中央断块山,相应南带的断陷山间洼地内形成陆相磨拉石堆积,北带与南蒙古洋毗邻,形成陆缘滨浅海火山-磨拉石沉积。经计算,中带造山隆起侵蚀速率为0.154mm/a。晚泥盆世火山岩显示弱碱性和深熔岩浆喷溢特点,表明陆壳演化尚未达到完全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46.
甘肃西北和内蒙古西端的北山地区,发育有罗圈冰期和南沱冰期的古冰成岩沉积,在白湖-马鬃山一带构成长达数百公里的山岳冰川隆起带,并分隔了南北两个断陷沉积盆地。其南侧沉积盆地南缘的塔里木古陆当时并没有大陆冰川覆盖,而北侧盆地的北部与洋区相连。冰碛物皆来源于山岳冰川隆起带,常以冰筏形式携带到盆地远处坠落,构成环境多样的含冰碛岩的海相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47.
拉屋铜锌矿床位于冈底斯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成矿地质条件非常有利.矿体赋存于NW向同沉积断裂(F3)及附近的矽卡岩地层中,呈层状、似层状、透镜体状,主要受矽卡岩层与喷流机构构造控制,为典型的喷流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矿床.经系统的地、物、化勘查,控制了铜、锌(333以上)资源量达13.56万吨.文章总结了该矿区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48.
北山铅锌矿床严格受控于NNE向组断层及上泥盆统生物礁白云岩,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特征、生物礁岩建造、赋矿层位、矿带的分布特征等具有良好的规律,研究新发现了NNE向断层F0、生物礁白云岩,拓宽了找矿思路,并据此找到了新的矿带Ⅵ,根据新发现的断层及矿带,上甫-肯跃背斜东西两翼及其向南向北延伸的部位,是今后找矿的重点突破部位.  相似文献   
49.
西藏拉屋铜锌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拉屋铜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区申扎—旁多铜银铅锌金成矿带内重要的矿床。文章总结了该矿床的形成机制,认为矿化早期形成于喷流沉积,后期得到了岩浆热液的叠加富集,F3是一条持续活动的同沉积断层,后期又是热液活动通道,是导矿储矿构造,二长花岗岩体及岩脉对早期形成的矽卡岩及矿体的形态起着破坏作用。拉屋矿床矿体为典型的喷流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据此成矿理论指导,近年在该区实际找矿勘查中,圈定了八个重点综合异常,控制了铜、锌(333以上)资源量达13.56万吨,实现了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0.
中亚地区中、南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及成矿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横贯中亚地区的中、南天山造山带,在元古宙末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时,先后以中天山南缘断裂为主线分裂出被洋区围限的众多大小不一的地块群。斜贯全区的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在古生代演化过程中具有转换断层性质,明显控制了南天山东西两侧的构造演化及成矿过程的差异性发展。中天山微板块北缘发育寒武纪-奥陶纪古洋盆,其南缘西段由寒武纪到中泥盆世经历两次扩张,形成多岛洋的构造格局,其中志留纪洋区被动陆缘上的碳硅质砂页岩建造成为金矿床的最佳赋存层位;东段洋区从震旦纪开始扩张,直到晚泥盆世闭合,晚石炭世南天山东西两侧在造山构造极性上发生西段由南向北、而东段由北向南呈相反方向逆掩推覆的造山过程,同时伴有碰撞型花岗岩浆活动,形成了钨、锡、铌-钽、钼、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床。晚二叠世-三叠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以右旋走滑运动为特征,伴随有后碰撞型花岗岩浆活动,从而为汞锑成矿带的生成奠定了基础。侏罗纪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进入走滑拉分期。新生代印度板块向北推挤,致使南天山发生挤压缩短而强烈抬升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