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510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矿震识别及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震主要受开采活动、矿山所处构造环境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矿震的识别研究进展,然后从矿震震源机制、矿震与构造关系、矿震与瓦斯溢出、矿震与开采进程关系、矿震成因力学机制理论与实验研究等角度对矿震的成因研究进行了阐述,最后给出矿震识别及成因研究的进一步建议。矿震成因研究深化了对天然地震的认识。在研究矿震发生机理时,必须针对具体条件进行深入讨论与分析,应更多采用有关数学和力学手段,结合具体的生产地质条件和科学实验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可利用层析成像技术详细了解矿震演变过程,深化对地壳介质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或位错过程的认识,进而对矿震发震成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52.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研究宁夏南部及邻区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垂直向Pg和Sg波振幅比方法计算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宁夏南部及邻区的40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然后对计算所得的40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及应力场分析,利用格点尝试法研究灵武—吴忠地区(I区)和宁夏南部地区(II区)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受北东东向压应力作用而形成右旋走滑型断层,同时又带有张性分量;I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以水平作用为主,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北东向发生压缩,北西向发生相对扩张;II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以水平作用为主,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北东东向发生压缩,北北西向发生相对扩张。  相似文献   
953.
强降雨作用下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降雨作用易造成堆积层滑坡发生,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基于Green-Ampt(GA)模型,同时考虑湿润锋以上饱和带渗流作用,推导了一种新的滑坡降雨入渗函数,弥补了GA模型只适用于无限长坡的不足。为考虑降雨入渗对土体条块强度的影响,采用整体抗剪强度准则评价滑坡稳定性,并在受力分析时考虑了湿润锋以上饱和带渗透力作用,建立了滑坡稳定性系数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滑坡降雨入渗的尺寸效应非常明显,湿润锋扩展速率随着坡长的增大而增大,当滑坡无限长时新降雨入渗模型与GA模型计算结果相同,说明GA模型是新模型的一个特例。此外,降雨初期,滑坡稳定性下降较快;随着降雨的持续,稳定性下降速率逐渐放缓。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提出的降雨入渗模型和评价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揭示的现象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4.
数字化施工是大型建设工程的现代化施工需求。本文通过现场的实际应用,对比了应用徕卡3D摊铺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施工与应用平衡梁系统的传统施工在作业中的精度,并进行了能效分析。  相似文献   
955.
银矿是广东优势矿种之一。在对广东银矿成矿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类型银矿的预测模型,并利用地质参数体积法在MRAS资源评价系统平台上估算了广东银矿的潜在资源量,进而对其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银矿资源量有望增加2倍以上;岩浆热液型、叠加(复合)型和浅成中—低温热液型是广东银矿的主要矿床类型,也是未来找矿的主攻类型。根据预测结果,广东银矿资源量主要集中于富湾、凡口和厚婆坳地区,建议在这3个地区设立勘查部署区。  相似文献   
956.
涉县地震台在2005年建成了符合《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电磁观测)》(中国地震局,2001)要求的地磁FHD相对记录室。本文描述了从观测场地清理,到选定磁房位置,从建材选择,到建成符合标准的地磁相对记录室的建设过程,总结了一些需要掌握的技术要点和心得及经验,希望为其他台站的地磁记录室建设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57.
为了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青藏高原岩石圈深部结构,探讨高原岩石圈形变特征、应变状态、热结构、板块(或地体)运动和壳、幔物质流变等重要科学问题,必须研究高原内部各个地质构造区域壳、幔电性结构沿东西方向的变化;INDEPTH—MT在喜马拉雅.西藏南部地区完成了6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研究.通过这6条剖面的电性结构成像,讨论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导电性三维结构特点;发现西藏南部沿东西方向超出1000km范围,较普遍存在中、下地壳高导层,这高导层并不完全是连续的,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高导层变薄、变浅、电阻率升高.讨论了藏南岩石圈的流变性问题,认为藏南中、下地壳具有良导电性,可以证明西藏巨厚的地壳中确实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藏南巨厚的中、下地壳的物质状态是热的、软弱的、塑性的,甚至可能是“流变”的;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的讨论认为,与藏南大地电磁资料相适应的地壳部分熔融百分比应能达到5%~14%;对于地壳中的细晶岩来说,在这个熔融百分比下引起黏度的降低量有可能达到引起地壳“流变性”的要求:但对于花岗岩来说,也许不足以引起地壳产生“流变”.  相似文献   
958.
江永宏 《现代地质》2009,23(3):490-496
采用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分析法,对湘黔地区黑色岩系型镍钼矿床中2个样品的重晶石标型特征进行了研究。贵州遵义中南村和湖南张家界柑子坪的重晶石化学成分特征为:Cr2O3、NiO、SiO2含量高,分别为0.39%、0.96%、0.65%;而Al2O3含量低,仅为0.15%以下。w(Sr)/w(Ba)比值变化在0.011~0.034之间。湖南张家界柑子坪的重晶石中硫同位素值为54.3‰~57.4‰。重晶石的成分、同位素等标型特征的研究均反映了重晶石的热水成因。  相似文献   
959.
石灰岩和砂岩高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岩石加温装置和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机, 对石灰岩和砂岩试样高温后的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升高, 两种岩石纵波波速逐渐减小。单轴压缩过程中的全程应力应变曲线经历了压密、弹性、屈服、破坏4个阶段; 达到峰值应力后两种岩石均发生脆性破坏, 砂岩破坏时呈锥形炸裂, 而石灰岩则呈草捆状破坏。高温对两种岩石的强度都有一定的弱化作用, 其峰值应力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石灰岩700 ℃时强度降幅达84.59 %, 而砂岩强度仅比常温降低22 %左右。两种岩石的峰值应变都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 但具体表现不尽相同, 石灰岩500 ℃时应变增加了30.57 %, 500 ℃之后峰值应变基本无变化, 甚至到700 ℃时还略有降低; 砂岩700 ℃时峰值应变增加了80.63 %, 其峰值应变的变化与其微观结构变化相关。随着温度升高, 两种岩石的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均减小, 700 ℃时石灰岩弹性模量降幅为86.8 %, 砂岩弹性模量降幅为46.94 %; 700 ℃时石灰岩变形模量下降了83.9 %, 砂岩的变形模量下降了53.06 %。   相似文献   
960.
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生态廊道、河流廊道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江西修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分析江西修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主体——修河河流廊道的现状、建设要求和生态功能侧重点的基础上,确定了修河河流廊道的宽度,提出了针对不同功能需要和不同区段的修河河流廊道建设模式,以期为修河河流廊道的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把修河打造成"蓝水绿岸"式的生态河流廊道,并为我国河流廊道型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模式和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