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文章使用4种分离培养基, 从10个广西涠洲岛柳珊瑚样本中分离可培养真菌, 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得到涠洲岛柳珊瑚共附生真菌多样性信息, 并采用96孔板法测定了真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形成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从涠洲岛柳珊瑚样本中分离得到191株共附生真菌, 鉴定为26个种。这些真菌均属于子囊菌门, 分布于6个属: 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黑孢霉属(Nigrospora)和Parengyodontium属。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种属, 占总菌株种类的69.23%; 次优属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抑菌活性筛选发现有11种真菌至少对一种指示菌有抑制活性, 占菌种总数的42.31%; 有7种真菌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抑制活性, 半数有效浓度(EC50)范围为40.3~155μg·mL-1, 菌株Penicillium cinnamopurpureum GXIMD00518、Aspergillus carneus GXIMD00519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活性, EC50分别为105.4μg·mL-1和117.4μg·mL-1。  相似文献   
82.
针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和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生态和经济问题,利用微生物定向培育技术,选择土壤和牛粪混合的菌源母质筛选出具有较强分解能力的纤维素分解菌群(NMCel);将玉米秸秆和牲畜粪便按照5∶3(干重比)的比例混合,加入稀释后的NMCel菌液进行有氧发酵,发酵60d后制备成具有一定保水性、透气性和粘性的有机混合物。这种有机混合物对裸沙的修复能力较好,可以显著提高裸沙地表土壤碳氮含量和促进裸沙地表生物结皮的形成。有机混合物的最佳播撒方式是:在裸沙表面播施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等固沙植物种子后播撒1kg·5m-2有机混合物,然后覆盖遮阴网。有机混合物的播撒使沙丘裸露创面的植被盖度从6%增加到26%,保水性提高24%~47%,抗风蚀能力提高了5.4~8.6倍。  相似文献   
83.
扬子地块西南缘是我国重要铜成矿带之一,该区已发现多个典型的火山-沉积碎屑岩型和陆相砂页岩型铜矿.蝉战河铜矿床具有典型的两种矿床类型特征.在系统总结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两种矿床类型的各自特征,初步认为区内具中—大型铜矿成矿条件,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4.
陈静  李玉霖  崔夺  毛伟  赵学勇 《中国沙漠》2014,34(3):696-703
氮素和水分是半干旱沙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氮沉降和降水量与降水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沙地生态系统功能。本文通过科尔沁沙地草地连续2年增加水分(夏季增雨,冬季增雪)、添加氮素和同时添加氮素和水分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4种优势草本植物种(尖头叶藜Chenopodium acuminatum 、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 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 )地上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添加氮素或水分对当地4种优势植物平均地上总生物量、各构件平均生物量及繁殖体和茎平均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影响。夏季增雨×氮素添加使4种植物平均地上总生物量及各构件平均生物量在2010年显著增加,冬季增雪×氮素添加使叶生物量分配在2010年显著增加;但是在2012年各处理对生物量的分配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夏季增雨×氮素添加能够解除氮素对水分的限制作用,使植物将所获得的有限资源供于叶片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但是添加氮素与水分影响的生物量分配变化程度因物种而异,对尖头叶藜、白草、糙隐子草的影响不明显,对狗尾草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5.
本文研究了小西南岔-杨金沟地区的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沉积岩建造的建造特征;探讨了区域航磁场、航磁异常等地球物理特征;剖析了区域化探异常、区域遥感、自然重砂异常特征,进而总结了区域综合找矿信息及标志。  相似文献   
86.
华南扬子陆块成冰纪冰川作用的启动时限及其全球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口冰期和南沱冰期是华南地区引人注目的2次成冰纪冰川事件,但其确切启动时间及其全球对比关系仍未有定论。为此,对桂北地区成冰系(南华系)长安组底部和南沱组底部冰成杂砾岩开展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长安组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分布于958—717 Ma,显著峰值为720、753、805及848 Ma,最年轻一组 206Pb/238U 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719.6±6.1 Ma,可解释为长安组最大沉积年龄;南沱组碎屑锆石U-Pb 年龄集中分布于987—649 Ma,显著峰值为650、720、753、779、803、823及848 Ma,最年轻一组 206Pb/238U 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649.3±6.2 Ma,可解释为南沱组最大沉积年龄。结合已发表的相关年龄数据可知,江口冰期很可能启动于ca.715 Ma,与塔里木、阿拉伯—努比亚、劳伦等陆块的Sturtian冰川作用高度同步;南沱冰期的启动应晚于650 Ma,与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劳伦等陆块的Marinoan冰川作用基本同步。另外,碎屑锆石U-Pb年龄谱与CL图像显示,长安组和南沱组的物质来源主要为下伏新元古界岩浆—沉积记录,揭示出冰川对下伏地层的强烈刨蚀作用和华南新元古代幕式构造岩浆热事件。扬子陆块成冰纪冰川刨蚀作用可能与Rodinia 超大陆“裂离”有关的强烈伸展活动存在联系,并可能持续至Marinoan 冰期结束。  相似文献   
87.
寻找紧缺的银矿资源——地质工作者的急迫使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近二十年来全世界工业的快速发展,银的用途益发广泛,白银需求量迅锰增加,它不仅是我国紧缺的矿产资源,而且已成为世界市场上的走俏商品,全世界已连续九年需大于供,九年累计缺银10亿盎司,并且缺口越来越大。专家们预测:到1998年底全世界库存的银锭消耗上扬,从1996年的4美元/盎司,涨到1998年2月份的7.81美元/盎司。与白银相反,近两年黄金供远过于求,1997年全世界多出393吨,故金价急剧下  相似文献   
88.
基于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模似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并以首都圈地区为例,利用地震活动性资料的8种时空参数在地震预报中进行了应用探索.通过对1967-1992年间信息的学习演化,获得了20条拥有不同适应度的具有层次结构的地震预报规则集.对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预报规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发现了人们以往难于考虑周全的可能具有重要预报意义的异常组配.应用探索表明: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应用具有自适应和潜在学习能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分类体系,将可能推动人们对地震前兆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9.
正首都圈是人口稠密,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该区位于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和华北平原NE-NNE向构造带交汇部位,也是我国东部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鉴于首都圈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位置和新构造活动背景,加强该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断层滑动失稳可能性研究,具有时代紧迫性和现实必要性。首先依据首都圈地区的历史地震目录,分析该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利用首都圈地区的原地应力测量资料,研究该区域地壳浅层应力积累水平。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