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扶阳方治疗缺血性中风(IS)恢复期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 例IS恢复期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 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扶阳方治疗,对照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治疗28 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23/25),对照组为76.00%(1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明显改变。结论:扶阳方治疗IS恢复期阳虚证疗效确切,明显优于补阳还五汤,为运用中医扶阳理论治疗IS恢复期提供了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02.
介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用VC++开发的灾害天气历史个例库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系统实现了:1)灾害天气个例相关气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入库、查询检索。2)在具有GIS功能的平台上快速方便地浏览MICAPS数据、图片格式数据、数据库资料以及NetCDF、GRIB格式数据和转换的二进制数据。3)各级台站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定制个性化的灾害性天气历史个例库。  相似文献   
103.
澧阳平原岩板垱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风化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显高于黄土高原黄土,稍高于镇江下蜀黄土,处于中等的风化阶段。多个风化指标的垂向变化表明岩板垱剖面化学风化强度表现为风化较强、风化较弱、风化加强和风化较强4个阶段的变化。化学风化强度指示澧阳平原27~6.0 ka B.P.间,气候环境经历了相对暖湿-凉湿-气候回暖-温暖湿润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 例FD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予以足三里穴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为94.00%(47/50)。中医症状积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FD的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5.
排灌系统底泥特征是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影响的重要途径,为此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永济灌域灌排系统底泥有机碳和总氮含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灌域内永济给水干渠(简称永济干渠)与四号、五号排水干沟(简称四排干、五排干)表层底泥的有机质(OM)及总氮(TN)含量特征分布有所差异。其中均以五排干上游底泥中含量最高,OMTN平均值分别为3.60%和0.35%,超出河套地区平均值的4.82倍和2.94倍;其底泥有机指数也达到重污染水平,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永济干渠底泥OM与TN含量最低,分别为1.41%和0.03%,属于清洁贫营养化级别;四排干底泥OM与TN含量介于五排干和永济干渠之间,其上游较为清洁,基本接近平均值,C/N平均在17左右。排干底泥有机质与总氮含量之间显著相关,y(TN)=0.141x(OM)-0.180(r=0.978;P<0.001)。  相似文献   
106.
湖北屈家岭遗址孢粉、炭屑记录与古文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北屈家岭遗址附近的河湖相沉积剖面及文化层的孢粉和炭屑分析表明,距今5400—4200年间,遗址周边地区分布有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林,大量的禾本科(Gramineae)和松属(Pinus)花粉及炭屑表明这一时期有强烈的人类活动,暖湿的气候条件为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距今4200—2200年间,莎草科(Cyperaceae)花粉和水蕨(Ceratopteris)孢子的减少反映生境干旱化,遗址周边发育由蒿属(Artemisia)、藜科(Chenopodiaceae)、唐松草(Thalictrum)和蕨类植物组成的坡草丛;这种生境干旱化是由气候变干和强烈人类活动所致。伴随着生境日趋干旱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走向衰亡。距今2200年前,莎草科花粉和水蕨孢子含量增加表明这一时期遗址周围生境比较湿润,与此同时,大量的禾本科花粉及高浓度的炭屑指示着又一人类活动高潮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7.
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建立了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7534个古文化遗址的GIS数据库,利用ArcGIS软件,从环境考古学的角度,对不同时期古文化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坡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别:1) 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平原边缘的山前台地—岗地和高冲积平原等海拔高程适中的地区,海拔高程较低的平原中心区与海拔较高的山地则分布很少;2) 西周以后,文化遗址分布高程呈现下降趋势,从山前台地—岗地、高冲积平原向平缓的低冲积平原转移;秦汉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址则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程更低、坡度平缓的低冲积平原和湖积—冲积平原;3) 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空间分布模式,反映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现场调查资料重组了2010年3月6日庞凌河流域中的一次陷落地震的灾害过程,并结合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地震记录探讨了该次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该次事件的地下水异常点均位于龙临—头布暗河系统中,个别异常点位于断裂上,断裂内部的岩溶物质相对疏松。地震波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事件具有陷落地震的特征。地震发生在前,地下水异常发生在后。据此认为,本次事件可能是一次陷落地震,陷落的岩溶不仅造成了地震,还堵塞了地下河,进而造成了地下水异常。  相似文献   
109.
河套永济灌域土壤酸碱性与养分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干旱区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盐碱化土壤剖面pH值与土壤水分和养分之间的关系,测定河套永济灌域荒地、林地、农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20、20~40、40~60、60~80、80~100 cm剖面土壤pH值、含水率(SMC)、有机质(OM)、总氮(TN)、Zn、Cu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pH值平均值为9.13;土壤含水率2.96%~31.35%;土壤OM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30、0.49 g·kg-1;微量营养元素Zn、Cu平均值分别为107.20、32.78 mg·kg-1,是相应背景值的1.9、1.7倍;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H值差异性极显著(P<0.001),高低顺序为荒地 > 农田 > 林地,在垂直剖面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H值主要受TN含量的影响,回归方程为YpH=9.336-0.409XTNP=0.001);表层(0~40 cm)土壤pH值在一定程度上受Cu含量的影响,回归方程为YpH=0.018 XCu+8.523(P=0.003)。在河套永济灌域,一方面土壤碱化会导致土壤养分含量的贫瘠,另一方面施肥等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表层碱性,同时造成微量元素的累积,加重土壤碱性的作用也非常显著,因此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应合理科学地施用农药化肥。  相似文献   
110.
重游西山每念名山神已游,林泉乳气稣金秋。释门革履烛香盛,洗石铅华粉汗稠。伴侣青春祷美梦,孤殇烈女寝澎涛。风光两粤千年话,旧韵新词总不休。大藤峡怀古一线横矶渡义军,瑶旗屡举剪霾。藤魂入石存英气,峡泪长河拥月温。桂平行诗二首@莫鸿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