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89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6年   5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选用陕西15处水文站长系列径流资料,应用差积曲线分析径流的周期性丰枯变化;采用径流连丰连枯统计及其丰枯水年所占比例,分析径流的丰枯变化规律;通过对径流长短系列相对误差对比及不同频率年径流分析,评价径流资料系列的代表性。结果表明:1956—2000年系列丰水期、枯水期长度基本相同,也基本包括了完整的丰枯周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水文短系列。  相似文献   
62.
在人工遮雨的条件下,采用盆栽的种植方式探究"皖麦68"营养生长期(返青期—开花期)及生殖生长期(开花期—成熟期)轻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5%)及复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5%)对其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至成熟期充分供水(CK)的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产量最高。开花至成熟期复水(DN)的小麦叶片在复水后光合能力迅速恢复,表现出了超补偿效应:光合速率(16.43μmol/(m~2·s))甚至超过了CK(15.01μmol/(m~2·s));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小麦旗叶的光响应曲线,其中DN的曲角θ最大;DN产量较CK略有降低但千粒重为34.51 g,高于CK(34.44 g)。开花至成熟期轻度干旱(ND)及全生育期轻度干旱(DD)的小麦光合特征参数与产量均显著降低。DD产量最低、品质最差,但其收获指数I_H高于CK、仅次于DN。在小麦返青期—开花期进行水分管理适量减少灌溉,开花期—成熟期复水能够提升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量,获得较高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63.
64.
根据《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方法若干规定》中规定“为使所有地球化学图上等量线值有个统一的尺度,使用0.1log ppm含量间隔勾绘等量线,作表2的规定”。按此规定10~100之间应绘12、15、20、25、30、40、50、60、80九条等量线,目前所见到的地球化学图,在10至100之间用线性内插这九个量,10至100的中数是55,那么在靠近10的一半有七条等量线通过,而靠近100的一半只通过两条,图面上很不均匀,明显地表现出严重的畸变(见图1)。  相似文献   
65.
66.
从加盖河涌综合属性的定义入手,着眼于各类属性的勘测技术(如管线勘测、雷达探测及QV探测等技术)的应用效果,阐述加盖河涌综合属性的勘测技术,分析其在河涌治理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介于目前在检定总辐射表时,检定时间比较长,需要2—4小时,基本都是手工劳动,后期处理没有配套的PC程序,只能手工检测,而且人为造成的系统误差比较大。因此,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将总辐射表的检定由人工转为自动化,以提高检定质量,降低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68.
湘西北地区一次局地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06年8月24日晚常德西北地区的局部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V的不断生成与合并维持MCC的生命史,3个MCC组成一个有组织的MCS,中尺度辐合线是造成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回波的生成和发展趋向暖湿气流流入的方向,中低层东南暖湿气流为特大暴雨提供充足水汽,闪电活动的开始指示强降水的开始,南北向地形的抬升作用有利于回波维持和加强,提高回波降水效率和延长降水时间。  相似文献   
69.
詹美强  葛永刚  贾利蓉  严华 《现代地质》2019,33(5):1118-1127
拟建川藏铁路是自然、地质环境最为复杂的铁路工程,地质灾害作为局部乃至全线的关键控制节点,关乎川藏铁路建设的成败。野外调查表明,德弄弄巴古滑坡位于藏东地区藏曲河右岸一级阶地上,在川藏铁路选线或建设过程中备受关注,其稳定性是直接影响着铁路选线的必要条件。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德弄弄巴古滑坡堆积体的物理力学特征和稳定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天然工况下,组成德弄弄巴古滑坡的碎石土干密度达1.75 g/cm^3以上,含水率低于4%,并且堆积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含水率呈显著相关性,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和GEO-SLOPE稳定性分析表明,堆积体在天然和暴雨工况下整体稳定,但在强降雨条件下,坡脚和坡体后缘地形转折处稳定性较差,坡脚稳定性系数仅0.761。该滑坡在暴雨、地震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极有可能发生局部失稳,影响铁路建设和坡体上居民安全,应进行必要的综合治理和稳定性监测。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