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12.
东秦岭钼矿床及其深部构造制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东秦岭地区分布14个大型、中、小型的钼矿床,构成了长200km、宽20km的巨量钼矿化集中区。根据对钼矿床特征分析,矿床形成在燕山期活动的中酸性小岩体内部、接触带和外围,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岩,它们具有较高的酸、碱和钾含量特征。主要的矿床类型有:①斑岩型钼矿;②斑岩.夕卡岩型钼矿;③夕卡岩型钼矿;④爆破角砾岩型钼矿;⑤热液脉型钼矿。尽管这些矿床类型不同,但是他们都与花岗斑岩的活动有关,深部格子状构造控制了一系列中酸性花岗岩浆的侵位和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豫西—陕西洛南斑岩钼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钼矿带,已积累大量地质资料。为使其条理化、定量化,并指导新的找矿工作,我们进行了系统整理,在定量分析地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成钼岩体统计预测的数学模型。参加计算的岩体共49个(见表4),其中本区岩体42个,为了提高所建预测模型的代表性,並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相对比,除将本区三个岩基(老君山、蟒岭、老牛山岩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新型卷烟滤嘴有二段复合滤嘴、三段复合滤嘴和纯纸滤嘴。本文介绍河南省南阳地区海泡石的活化实验及研制的海泡石纯纸滤嘴、海泡石纸-醋纤丝束二段复合滤嘴和活化海泡石三段复合(模拟)滤嘴,以及新型滤嘴烟的评吸和检测结果,并对海泡石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该成矿带成岩成矿的三个重要问题,即成矿岩体的主要判别标志,稳定同位素组成对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揭示及脉状钼矿床物质来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关系三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成因地质模型是美国地质学家费青、麦克卡门等人首先提出的。该方法应用于内生矿床资源预测,在国内属于首次。成因地质模型在斑岩型钼钨资源总量预测上的应用可以分五个步骤:1、选择预测区、划分预测单元2、确立成因模型的概念,即研究成矿机制、建立成矿模式、划分成矿阶段,并确立各成矿阶段的成因概念:3、建立成因地质模型,根据与斑岩钼矿形成阶段的成因概念相联系的74个地质标志及它们在反映成矿阶段中的逻辑关系,经过运算、精简,制作了包括8个阶段44个地质变量的逻辑线路图,根据线路图上每个阶段相联系的各标志之间逻辑关系,构置了各阶段的逻辑函数f_1—f_8,建立数学地质模型,即根据模型单元计算的逻辑函数值,利用特征分析方法,建立各单元的有利度(F)计算公式,然后以各单元计算的有利性测度(F值)为自变量,以单元矿床规模(对数值)为因变量,建立一元二次回归预测模型;5、据根建立的预测模型,对预测区98个单元进行了预测,共预测出F级储量×××.×万吨,包括大型矿床4个,中型矿床2个,小型矿床4个。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东秦岭地区发育的73个有代表性的花岗岩类岩体的岩石化学成分。通过其中的600多件标本分析对比,确认四类不同成因系列的花岗岩(分别是S型、I型、A型、M型)有着不同的岩石化学组合特征,根据这些特征着重讨论元素共生组合及岩浆演化规律。通过多方面的岩石化学分析,得出各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所对应特征元素分别是:S型(SiO_2);I型(K_2O);A型(SiO_2、K_2O、Na_2O);M型(CaO、MgO、FeO)。并且对岩石的碱性程度、氧化还原环境、铝指数、钙指数、钾指数等作了相应的研究,列出了岩石化学成分平均值。  相似文献   
18.
熊耳岭岩体位于河南省卢氏县龙驹街至熊耳岭一带。呈北西—南东向延伸的椭圆形复式岩基。出露面积约65平方公里。岩体北部与陶湾群地层呈断层接触,南侧与宽坪群呈侵入接触(图1)。该岩体过去没有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一直被误认为是燕山期产物。笔者经过各种室内外研究,认为:熊耳岭岩体应属加里东期产物,岩体年龄为450百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