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南海与邻近海洋的水通量交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一个局地加密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给出位于细网格海域的南中国海与其邻近海洋之间水交换的年平均和月变化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南海与周围海洋交换的水通量受南海季风的影响较大,其中吕宋海峡的交换量最大,其次为南海南部边界的断面,再者依次为台湾海峡,民都洛海峡和巴拉巴克海峡,另外还对南海各个海峡的热通量,盐通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22.
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应用: 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一个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来揭示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南海北部上混合层的厚度(即混合层的下界深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在南海南部上混合层的变化明显不同,前者的混合强度的变化幅度远比后者的要大得多.(2)在中南半岛中部东岸外海的西边界区域内,由于经常受冷涡控制,下层冷水涌升,上层水体层化显着,使得该海区垂直混合减弱.(3)在一些气旋(反气旋)涡的边缘,混合层厚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水平梯度较大.(4)南海上混合层的厚度分布特征与上层环流的分布格局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地转调整关系.  相似文献   
23.
琼州海峡的流、浪、潮要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测的10个点的资料并结合数模计算简述了琼州海峡流、浪、潮的基本特征。由于受地形及流系的复杂影响,其水体流动基本为东西走向的往复流,波浪受台风及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制约,台风的4级波高出现率全年占51%_56%。给出的10个计算点各种重现期的波高、流速值及其方向,是拟建的跨海工程的重要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24.
内潮动力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南沙群岛海域出现的内潮现象,利用一个两层数值模式,通过数值试验来探讨潮汐性质,水体的层结程度,跃层所在的深度,风应力等因子对陆架坡折处内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潮的波动周期只与海区的潮汐性质有关,风应力,非线性效应以及正压潮源地的深度等都可改变内潮的波动振幅,内潮的波动振幅随海区的水体层结构程度及温跃层所在的深度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25.
与南沙深水区温跃层有关的海水平均温度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章  蔡树群 《热带海洋》2000,19(4):10-14
在确定温跃层三要素(深度(上界深度)、厚度和强度)及测站温度垂直最大梯度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南沙深水测站(水深大于1000m)在温跃层上界深度范围内的平均温度、温跃层下界渡以下自300m层至800m层之间的平均温度。分析表明,在温跃层上界深度范围内,海水平均温度的水平分布明显显示出低温海水自南沙的西北部向东南部缓慢推进之势,似是东北季风驱动的结果。温度垂直梯度越大,它在垂直方向上阻碍上层海水的热量  相似文献   
26.
南海东北部受黑潮入侵、季风等动力因素的影响,背景剪切流场复杂,涡旋众多,水体垂向层结季节性变化明显,同时又因吕宋海峡的复杂底地形和强潮流的影响,内潮、内孤立波现象显著。但是,以往关于内潮、内孤立波的研究很少考虑到背景剪切流场和涡旋对其影响,因而难以揭示内波的生成、传播和演变规律。主要概述了南海东北部的剪切流、涡旋和内波等多种中尺度物理现象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而提出未来关于南海东北部剪切流场对内波生成、传播和演变影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7.
利用2006年Argo浮标资料分析吕宋海峡以东海域水团季节特性和混合层的月平均变化规律;并分别利用Argo多年季节平均资料与2006年资料,以秋季为例,基于P矢量方法计算该区域流场;同时考虑风生流的影响,将所得结果分别与利用Levitus和高度计资料计算的流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团特性季节变化不明显,春冬季表层水团与夏秋季比较表现为低温高盐;次表层、中层和深层季节变化不大;混合层深度明显表现为冬季最深、夏季最浅的季节性变化。利用2002—2009年Argo季节平均资料基于P矢量方法能得到地转流场的基本结构,与Levitus资料的计算结果相比较,除可以反映黑潮,还可以反映一些涡旋结构;利用2006年秋季Argo资料计算流场与高度计资料计算的地转流场比较,其流场结构位置吻合得比较好,但存在流速偏小等不足,这可能与Argo资料较少且分布不均以及插值误差等有关,但其可以获得流场的三维结构,而利用高度计资料计算只能得到表层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28.
Generally, tsunami waves become hazardous only when approaching the coast. Studying the runup and inundation of tsunami waves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tsunami evolution and for tsunami hazard assessment. Here, we simulated the 1993 Hokkaido-Nansei-Oki (HNO) tsunami using a finite-difference model based on nonlinear shallow-water equations. We focused on the runup and inundation of tsunami wave propagation onto coastal area of Okushiri Island near Hokkaido, Japan,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runup heights with the morphology and bathymetry of the seashore. In the simulation, a nested 4-layer grid system and moving boundary technique are adopted to study runup and inundation. The calculated tsunami heights and inundations in the region agreed well with field measurements. The local bathymetric and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had a first-order effect on the runup.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focusing of certain local bathymetric features would amplify both wave height and current velocity remarkab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utation on dense grids is necessary to reproduce the observed runup heights, and inundation veloc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preventing tsunami devastation. In addition, we discussed the potential capability of sediment transport to illustrate the impact of tsunami waves on coastal geomorphology.  相似文献   
29.
A continuously stratified nonlinear model is set up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opographical character on the generation of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over a sill by tidal flow. One of the reasons why almost all of the generated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propagate westward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s explained. The model simulations describe th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internal waves well. When the strength of imposed barotropic tides and the water stratification stay unchanged, the steepness of the sill slope can control both (a) whether or not the waves induced over a sill by tidal flow are linear internal waves or nonlinear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and (b) the amplitude of the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generated. If the steepness of the sill is asymmetric, the nonlinear internal solitary waves may be induced on the steeper side of the sill. These conclusions are supported by a numerical experiment with a monthly-mean stratification and an actual seafloor topography from the Luzon Strait.  相似文献   
30.
利用一个耦合的数值模式对南海东北部及台湾海峡附近的环境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多种可能的动力机制,对该海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风应力、黑潮作为驱动机制时,该模式的计算结果大致与正压模式的计算结果桢,风应力促使研究海区流场的结构和强度发生变化,而黑潮才可能是该海区动力机制的主要因子,黑潮入流,入射角及海区层结程度等因素对该海区流态变化的影响较大;文章同时指出摩擦效应对于流场结构产生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