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552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法测得产于碱性岩体中具有超大型潜力的东坪金矿床含金石英脉的年龄为(103±8)Ma,远晚于赋矿岩体的就位时间(元古宙),显示了成岩与成矿是两期不同构造运动的产物,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87Sr/86Sr示踪结果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赋矿碱性岩体。研究结果认为,东坪金矿是后期与大气降水热液有关的改造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2.
关于侵入岩体中金矿床成因研究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莫测辉  王秀璋 《地质论评》1997,43(2):139-147
各时代、不同类型侵入岩中的金矿床是金矿的主要类型。关于金矿床与岩体的成因关系目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传统的岩浆热液成因观点仍居统治地位,其原因往往在于不少研究者把岩液热液成因当成了固定模式应用于具体矿床的研究,而不是建立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近年来金矿的研究进展,强调侵入岩中金矿床的研究的研究要综合考虑成岩成矿的时代与时差,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等各方面因素。金矿床定年的进展研究表明,矿  相似文献   
33.
对祖尔肯乌拉山地区 4个火山岩样品进行了Ar -Ar年龄测定 ,其坪年龄分别为 (40 91± 1 18)Ma、(41 0 7± 0 80 )Ma、(42 0 0± 1 31)Ma、(39 0 0± 2 0 6 )Ma。它们代表了这些火山岩的形成时代 ,表明本区在古近纪始新世中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34.
为了验证大地震发生前或者非均匀脆性介质宏观破坏前加卸载响应比和能量加速释放等前兆现象,本文进行了三轴应力(压缩)条件下大尺度岩石破坏声发射实验。实验采用4组岩石试件,并且分为单调加载和循环加载两种方式。实验结果证明了脆性材料宏观破坏前加卸载响应比升高和能量加速释放这两种前兆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岩石试件损伤演化的新的物理量——态矢量。  相似文献   
35.
山东半岛海岸带面临着各类复杂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受到了多环芳烃(PAHs)等持久性有机物的污染,本文研究了整个山东半岛典型海岸带62个站点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和潜在风险进行解析与评价。研究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总含量为0.06~3191.40 ng/g(平均值262.08 ng/g),与国内外海岸带相比,山东半岛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PAHs整体污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但个别站点的PAHs含量偏高。运用特征比值法、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解析研究区PAHs主要来源为木柴、煤炭、油类的燃烧以及油类泄露的联合作用。采用效应区间低值法(ERL)和中值法(ERM)对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周边所有站点及威海、青岛周边个别站点苊、芴浓度位于ERL值与ERM值之间,但多数站点对生态环境潜在负面效应很小。山东半岛典型海岸带中PAHs对生物的毒副作用尚在安全可控范围内,极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6.
以位于"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的皂角沱崩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崩塌所处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环境进行野外调查,分析崩塌的发育特征;采用不连续变形分析软件DDA,对坡体失稳崩塌的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地形放大效应在震中区是客观存在的,具倾向坡外的陡倾控制性结构面的高陡突出地形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该坡体崩塌失稳模式为:峰值加速度放大→增加的振幅迫使岩体沿陡倾坡外的控制性结构面迅速拉裂→沿滑动面发生崩滑→高速脱离滑源区→巨大的势能和动能驱动块体做长距离运动。通过数值模拟可知,随着斜坡坡高的增大,地震加速度和速度无论是在水平向,还是在竖直向均存在放大效应,但是水平向的放大效应较竖直向更明显;结构面监测点的加速度和速度放大系数相比稳定的坡体要大得多,地震袭来,当遇到陡倾坡外的不连续结构面时,斜坡动力响应强烈,最终危岩体沿控制性结构面发生崩滑破坏。  相似文献   
37.
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鼓山阶(Drumian)底界附近碳酸盐岩的δ~(13)C值分布于0.5‰~–3.0‰之间,δ~(18)O值分布于–4.0‰~–12.0‰之间,少数碳酸盐岩样品的δ~(18)O值低于–10.0‰,指示岩石经历成岩期后蚀变作用影响,但δ~(13)C、δ~(18)O之间的非协变关系指示碳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鼓山阶底界附近δ~(13)C表现为负漂移演化趋势,负漂移幅度为4.0‰,最低值出现在鼓山阶底界之上9 m处,与美国犹他州Drum Mountains剖面鼓山阶负漂移(DICE)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负漂移幅度可与美国内华达州Desert Range剖面、Panaca Hills剖面、犹他州House Range剖面、Drum Mountains剖面对比,表明DICE负漂移具有洲际可对比性,可作为寒武系鼓山阶划分与对比的工具。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第二统顶部清虚洞组、第三统底部敖溪组白云岩为海平面下降期形成的进积序列,寒武系第三统花桥组下部黑色泥灰岩、钙质泥岩夹富含黄铁矿结核的硅质条带为深水斜坡相沉积,超覆于白云岩之上。因此,寒武系鼓山阶底部附近的DICE负漂移发生在寒武纪第三世鼓山期海侵时期,与美国Drum Mountains剖面鼓山阶DICE负漂移所处的沉积环境相似。  相似文献   
38.
随着遥感数据获取技术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遥感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大数据特征。发展适应于遥感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和信息挖掘技术,成为当前遥感技术研究的前沿。高分二号(GF-2)卫星数据是我国首颗自主研发的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具有观测幅宽、重访周期短、高辐射精度、高定位精度等优势,为未来我国地质灾害的长期、动态地监测和研究提供了高精度、稳定可靠的数据源。本文选取安徽谢桥煤矿2015年1月8日的GF-2卫星影像为研究数据,在对煤矿区主要地质灾害遥感地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由采煤活动所诱发的地质灾害信息进行自动提取。结果表明:利用GF-2卫星数据能够有效地识别地质灾害体的位置、范围、形态等空间分布特征;面向对象的自动提取方法对于煤矿区大面积的积水塌陷盆地、小规模的塌陷坑和线性的地裂缝都有很高的提取精度,识别精度达90% 以上;基于逐层剔除的思路构建的提取规则,为GF-2数据在地质灾害调查和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也为其它地物目标的提取提供了参考,但在特征的选择和阈值的设定上需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9.
布设小河站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小面积流域的暴雨洪水资料,探求产汇流参数在地区上和随下垫面变化的规律,为水工程规划、水资源监测、评价和管理以及水文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小河站设站年限检验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本文采用降雨径流关系检验法,选取1984年到2004年间各场洪水的降雨径流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其(P+Pa)及R值,分别点绘长系列、5个10a系列及5个15 a系列样本的(P+Pa)~R关系图,并对司各庄水文站设站年限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降雨径流关系检验的设站年限为10 a。  相似文献   
40.
地–空瞬变电磁法在煤炭采空区勘探等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必要研究发射电流波形参数对地–空瞬变电磁三分量响应特征影响, 为地–空瞬变电磁数据处理与解释提供理论依据。以梯形波为例, 首先, 研究不同发射电流波形的频谱分布情况; 然后, 基于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正演研究发射波形的上升沿时间、脉宽和关断时间对地–空瞬变电磁三分量磁场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升沿时间对三分量二次场响应基本不产生影响; 关断时间对三分量二次场响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2 ms之前, 且关断时间越长对纯异常响应影响越大; 脉宽对三分量二次场响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1 ms之后, 且脉宽越短对纯异常响应影响越大。三维采空区模型结果表明:关断时间、脉宽对三分量异常场和背景场响应的影响特征基本一致; 通过三分量纯异常场响应多测道图和时间道图可以判断异常体的分布范围和深度。研究成果可为地–空瞬变电磁激励源波形的参数选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