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阿巴宫富磷灰石磁铁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南缘地区克朗盆地,具有Kiruna型铁矿典型特征。本文对矿床中磷灰石和石英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对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成分研究,并测定了磷灰石和石英的氢、氧同位素以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磷灰石中的包裹体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代表了不同的熔体和流体系统,且流体由早阶段到晚阶段具有一定的演化规律。第一和第二成矿阶段磷灰石中主要为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和单矿物包裹体,成矿流体分别是高温(主要为290~460℃)中盐度(10.36%~17.79%NaCleqv)和中温(主要为230~290℃)中盐度(16.99%~22.4%NaCleqv)的富Ca2+的H2O-NaCl体系,是富挥发分的Fe-P熔体在结晶过程中捕获熔体和流体的结果。第三成矿阶段的磷灰石和石英中的包裹体特征相似,主要为熔体-流体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含液体CO2三相包裹体、含子矿物H2O-NaCl型多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H2O-CO2-NaCl型多相包裹体。成矿流体温度变化于160~320℃,中低盐度(1.06%~23.1%NaCleqv),少量高盐度变化于33.5%~42%NaCleqv,属H2O-CO2-NaCl体系,是岩浆-热液阶段出溶的流体发生沸腾作用的结果。磷灰石和石英的δD较为接近,分别为-139‰~-118‰和-145‰~-104‰。成矿流体的δ18OH2O值显示以岩浆水为主,从早阶段(4.9‰~9.1‰)向晚阶段(1.5‰~6.0‰)有降低的趋势。硫化物的δ34S(0.4‰~5.2‰)表明硫来自深部岩浆。结合阿巴宫富磷灰石磁铁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矿床的形成与不混溶作用的发生有关,早阶段成矿是碳酸盐围岩的加入导致富挥发分Fe-P熔体与富Si熔体发生不混溶,由富Fe-P熔体发生分离结晶和堆晶作用形成;晚阶段成矿是富Fe-P熔体演化晚期,由于减压降温导致流体出溶并发生大规模的不混溶(沸腾),即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由熔体结晶形成。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储层物性数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研究了孔南地区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呈正相关性。储层孔隙的连通性好,属于孔隙型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溶孔为特征。晚成岩期,岩屑、填隙物、长石颗粒以及高岭石发生溶蚀,产生了大量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沉积条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控制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
44.
<正>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河南正处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土地资源瓶颈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土地粗放利用方  相似文献   
45.
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店组孔一下亚段进行岩石学、测井响应及地震反射特征的综合研究,识别出4种岩相组合、4种测井相类型和3种地震相类型;划分出扇中和扇端亚相;建立了冲积扇的垂向沉积序列并探讨了冲积扇的空间展布规律。认为研究区孔一下亚段陡坡带属于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进积型冲积扇沉积体系类型。冲积扇的研究是孔二段到孔一段古环境变化、古构造及盆地演化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6.
47.
膨胀石墨对机油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不同温度下膨胀石墨对纯机油的饱和吸附,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过滤方法研究了膨胀石墨对水面漂浮机油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饱和吸附量与其膨胀容积和温度有关,最大可达80.7g/g;在小于饱和吸附量的情况下,静态吸附后水中残留油含量与初始油浓度和膨胀容积有关,一般在50mg/L以下,经一次动态过滤,滤液中残留油含量已低于检测限,多次过滤冲洗亦未使已吸附机油脱附。膨胀石墨对机油具有超大饱和吸附量,静态和动态方法都可有效清除水面漂浮机油。  相似文献   
48.
南海北部晚新生代氧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 184航次1148站(18°50.17.3′N, 116°33.93′E, 水深3308.3 m) 1165个样品中底栖有孔虫的同位素分析, 获得了24 Ma以来连续的、平均分辨率为21 ka的δ18O曲线. 这是迄今全球晚新生代最连续、最完整和分辨率最高的δ18O曲线. 总体上呈梯状递增的δ18O曲线清楚地记录了晚新生代以来5次变重和3次变轻事件及2个稳定期, 反映了全球气候逐渐变冷过程的变化. 其中发生在17.2-14.5 Ma的变轻事件及14.5-13.6 Ma和3.0-2.4 Ma的两个变重事件最为显著, 都可以进行全球性对比. 13.6-10.2 Ma和6.0-3.0 Ma两个时期δ18O变动平稳和振幅最小, 代表南海晚新生底层水变化最小的稳定时期. 1148站的氧同位素记录为西太平洋和我国海相地层的全球性对比提供了最佳的剖面.  相似文献   
49.
公元1502年10日27日晚(明弘治十五年九月丙戌)山东濮州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动摇泰山,远及千里。1971年版《中国地震目录》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在河南省范县濮城镇(东经115.3°、北纬35.7°);震级6.5级;震中烈度八度。1986年版《中国历史地震图集》亦把震中定在地震破坏区南缘濮州治地濮城。根据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以极震  相似文献   
50.
近40年来三北地区的温湿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藏 《气象学报》1992,50(3):383-384
当今气候的变化为世人瞩目,为具体地了解我国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本文使用了1951年以来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就近8年(1981—1988)与1951—1980(297站)和1951—1960(气温175站、湿度137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变化的总趋势是平均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下降。 1.气温 进入80年代我国三北地区变暖趋势十分明显。按上述时段比较,近8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0.2℃和0.4°C,其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