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2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弹性半空间模型和岩石圈介质波速模型,计算了1976年龙陵7.3、7.4级地震和1988年澜沧-耿马7.6、7.2级地震2次双震间及对后续地震的应力变化影响,同时对该区未来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龙陵双震属共轭型双震活动,前一次地震的发生对后一次地震有抑制作用;而澜沧-耿马地震则属于牵动型双震活动,澜沧7.6级地震对其后的耿马7.2级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其库仑应力变化值为0.35bar;2绝大多数后续余震受到了主震的应力触发作用,其中龙陵双震触发效果较明显;3根据震后粘弹性松弛应力场变化得出,现阶段NW向的腾冲-龙陵、永德-勐省以及澜沧东南地区,NE向的瑞丽、镇安、大理、上允、永平等地区地震危险性有所增强,这与该区地震活动性增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2.
位于滇西南地区的黑河断裂从西向东可分为沧源-木戛、木戛-南代和南代-勐往3条次级断裂段,长约168km,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倾滑分量。通过较详细的野外追踪考察,发现该断裂西段即沧源-木戛段存在从雪林大寨以西至木戛长12km以上、北西向断续展布的古地震形变带,主要表现为基岩裂缝、田埂和山坡等右旋扭动显示的右旋断错,断错量0.5—2m,同时还形成了高0.5—1m的断层陡坎。陡坎的垂直位错是断层倾滑运动分量引起的,而地形效应和重力作用也有一定影响。从这些地表形变带的断错地层、陡坎形态等分析,认为是同1次地震活动的结果,经调查访问其不是1988年澜沧7.6级地震的地表形变带,而是时代相对较新的未知年代的古地震形变带。经探槽开挖和样品年代测试,确认其时间介于(1400±30)a.B.P.—(1714±49)a.B.P.之间。根据走滑型地震的震级与同震位错的经验统计关系,估算该次地震的矩震级≥7级,这与该断裂中段即木戛-南代段发生的1988年澜沧MS7.6级地震相当。  相似文献   
143.
东昆仑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NWW向边界断裂。 玛曲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的最东段。 根据野外考察结果认为玛曲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 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 并伴有正倾滑运动性质。 断错地貌特征明显, 断裂过玛曲县城以后, 沿黑河南岸穿过若尔盖草地向东, 直至岷山北端求吉附近。 通过两处断错地貌的全站仪器实测和测年资料讨论了玛曲断裂新活动特征和全新世滑动速率, 玛曲断裂全新世早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6.29~5.71 mm/a, 全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4.19~4.03 mm/a。  相似文献   
144.
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现今GPS观测揭示了青藏高原向北扩展与高原边缘隆升的运动特征.主要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跨断裂GPS应变速率的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断裂以低滑动速率(<10 mm/a)为主,特别是两条边界断裂:阿尔金断裂和海原—祁连山断裂.两条主要边界断裂上的滑动速率分布显示了断裂间滑动速率转换及调整特征.阿尔金断裂自95°E以西的8~12 mm/a稳定滑动速率,向东逐渐降低到最东端的约1~2 mm/a,而海原断裂自哈拉湖一带开始发育后滑动速率为1~2 mm/a,到祁连一带(101°E以东)增大到相对稳定的4~5 mm/a,直到过海原后转向六盘山一带,滑动速率降低到1~3 mm/a,甚至更低.滑动速率的变化及分布特征显示,阿尔金断裂滑动主要是通过祁连山内部隆起及两侧新生代盆地变形引起的缩短来吸收的,海原—祁连山断裂的低滑动速率及沿断裂运动学特征表明断裂尾端的陇西盆地变形及六盘山的隆起是断裂左旋走滑速率的主要吸收方式.这一变形特征表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变形模式是一种分布式的连续变形,变形发生自高原内部,边界断裂的走滑被高原内部变形所吸收.  相似文献   
145.
兰州盆地最大潜在地震变形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兰州盆地及周边地震构造环境、深部地球物理特征及盆地结构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马衔山北缘断层西段发震的三维地震构造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该断层段未来发生MS7.0地震在兰州盆地的变形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震产生的变形及地震应力在兰州盆地区内已有很大程度的衰减,在量值上从盆地西侧到盆地东侧总位移值从1.25 m降至0.3 m;盆地内部最大地震应力则基本保持在0.02 MPa左右,只在盆地边缘及高阶地前缘局部点达到0.2 MPa.地震应变在东、西盆地有明显的分异,但量值总体保持在10-5,只在局部异常点达到10-4,不会在盆地区内形成地表裂缝等破坏,对建筑结构的永久变形影响也较小.但应注意盆地边缘地貌单元分界处与断层附近的局部异常影响及其可能触发的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46.
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内部的活断层定量资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定义了祁连山活动地块的边界,列表给出了近十几年来在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内部的活断层定量资料。其内容主要包括:活断层的编号、名称、产状、主要的地质地貌标志、活动年代、断层分段、断层滑动速率、古地震及其年代、地震破裂带的主要特征等。这些资料表明: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的8级大地震集中在它的边界活断层上,断层的滑动速率都在5~12mm/a左右;7级左右的地震发生在其内部规模较小的断层上,断层的滑动速率都在1~3mm/a左右;青藏高原北部活动地块内部的活断层,可以将该活动地块划分为几个次级地块,这些次级活动地块以变形为主,没有发生旋转;我们的结果支持青藏高原"连续变形"的假说  相似文献   
147.
冷龙岭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冷龙岭断裂重点地段的野外调查,研究了该断裂的几何特征及浮雕劝速率。结果表明: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层,由一组近于平行的次级断裂所组成。按总体特征可将该断裂分为3段,中更新世以来各时代的断裂平均滑动速率分别为:中更新世:2.14~4.64mm/a,晚更新世:2.86~4.07mm/a,全新世:3.35~4.62mm/a,全新世以来该断裂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38mm/a。  相似文献   
148.
1654年甘肃天水南8级地震补充考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简要回顾了1654年天水南8级地震的研究历史,结合原有史料和新补充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核定了各破坏点的地震烈度,进而改绘了地震等震线图,其长轴方向为NE向。此次地震除造成大范围的城垣毁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之外,滑坡、山崩和堰塞湖等地震地质灾害也非常严重。其极震区位于礼县以东的西汉水河谷永兴镇—罗家堡—天水镇一带。该区发育了全新世活动的礼县—罗家堡断裂,其性质为左旋走滑兼正断。根据最新调查结果,该断裂沿礼县—盐关—罗家堡一带保存了地震陡坎、纹沟左旋和地震沟槽等地震地表破裂带形迹,其地理位置与历史资料考证所确定的极震区范围一致,印证了二者结论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9.
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河流纵剖面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羊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东段,其河流体系记录了最新的构造信息和构造活动。提取石羊河流域的地貌信息,有助于揭示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及系统探讨该区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构造意义。文中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Matlab脚本提取了石羊河流域7条河流的纵剖面,并利用基岩河道水力侵蚀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获得了7条河流的陡峭系数、平均侵蚀量、凹曲度、裂点分布、高程、距河流出水口距离和流域面积等地貌信息。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各条支流至少存在1个主裂点,裂点上、下河段具有不同的陡峭度(ks)与凹曲度(θ),说明河流纵剖面裂点的上、下河段具有不同的发育趋势。对河流纵剖面、裂点分布及岩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浪河、金塔河、杂木河、西营河、东大河和西大河都具有"坡折式"裂点,处于瞬时状态。祁连山东段河流地貌演化主要与构造活动相关。利用本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相关裂点上游河道的凹曲度指标拟合出整条河流,得到石羊河流域的平均侵蚀量约488m,发源于古浪推覆体的6条支流的平均侵蚀量为508. 5m。进一步计算研究区河网归一化的河流陡峭系数(ksn)并得到其空间分布,结合河流纵剖面和裂点分析结果对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ksn的结果显示下游段陡峭系数<60,中游明显大于下游。同时,位于构造结处的古浪推覆体其ksn值呈现高值,表明该区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明显的构造抬升过程。文中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地貌演变处于非均衡状态,构造变形是祁连山东段地貌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控制着该区现今的地貌发育及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0.
2019年10月28日甘肃夏河MS5.7地震发生于临潭—宕昌断裂与西秦岭北缘断裂之间,震中周边断裂的发育情况不明,断裂研究程度低,且无明确的地表断裂与该地震相关。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完善了震中周边断裂即临潭—宕昌断裂、夏河断裂东段和达麦—合作断裂的几何展布图像和新活动特征,结合小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综合分析并构建了夏河地震的发震构造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夏河地震的周边断裂包括两条已知、但研究程度不高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和临潭—宕昌断裂,以及仅标绘在地质图上、活动未知的夏河断裂和达麦—合作断裂;首次发现了夏河断裂东段的新活动,活动性质兼具左旋走滑和向北逆冲,前人基于小震定位判定的发震断层(走向312°,倾向42°,倾角48°)可能是夏河断裂东段派生的一条隐伏分支,该分支在平面上与夏河断裂东段呈小角度斜交(夹角22°),在深部归并到夏河断裂,滑动方向(滑动角48°)与夏河断裂东段的活动性质(兼具逆冲和左旋)一致。夏河断裂东段在构造上可能归属于临潭—宕昌断裂西段,是西秦岭北缘断裂正花状构造的组成部分,2019年夏河MS5.7地震代表临潭—宕昌断裂西段的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