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278篇
地球物理   258篇
地质学   822篇
海洋学   180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33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0篇
  1974年   20篇
  1964年   11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精选示例特征嵌入多示例学习(MILES)算法在对噪声较强的训练样本进行学习时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其判断规则可能带来遥感影像分类结果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用Bagging和AdaBoost集成MILES的多示例集成学习算法,使用粗包细分、多样性密度和最大似然分类相结合抑制分类不确定性的方法,实现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中多示例学习与集成学习的组合。采用Quick Bird、IKONOS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多示例集成学习能有效控制遥感影像分类结果的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投影寻踪法的滇中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主要内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核心内容。本研究以云南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源,首先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进行了滇中经济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而利用投影寻踪法来确定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权重。结果表明,滇中经济区42个县区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态势分布不均匀,即便是都处在经济发达的昆明市,资源状况也有较大差异;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曲靖4个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利用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方面差距大;驱动力层有差异但差异较小,影响层几乎没什么差异。  相似文献   
993.
安·布蒂默教授是国际上人文地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2000-2004年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席,现任欧洲科学院副主席,并为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其研究领域涵盖科学哲学史、城市与社会地理学、移民与认同、环境经验、自然与文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等,著作涉及社会空间、城市规划、历史观和环境政策等方面。其中一些具有高度理论性的著作被翻译为荷兰文、法文、德文、日文、拉脱维亚文、波兰文、葡萄牙文、俄文、西班牙文、瑞典文等多种文字。布蒂默教授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曾在10余个国家获得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在2012年8月27日召开的第32届IGU大会上,布蒂默教授应邀作了题为"Diverse Perspectives on Societyand Environment"的主题演讲,本文是在演讲稿的基础上由布蒂默教授本人作了大幅增改而成的。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回顾了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研究的发展,着重梳理了从中国古代、古希腊直至目前的历史长河中的多元化观点,分析了人地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非常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国内人文地理学者提升人地关系认识的高度和视野。本文的基调延续了布蒂默教授在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基本思想,该思想来源于法国白吕纳的人地关系理论。文中评述了人地关系理论中的4种主要世界观,并将其对应为4种根隐喻,最后将3种地理学思维模式符号化,进而呼唤人地关系研究的创新。文章得以在本刊以中、英文形式发表,得益于周尚意教授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周教授不仅与布蒂默教授进行沟通协调,帮助《地理科学进展》取得了独家刊登修改后演讲报告的授权,还组织完成了中文稿的翻译,并补充了大量注释以帮助读者对内容的理解。英文中含有大量西方文化知识,非对西方文化发展历史有深刻了解不能胜任翻译工作。白凯博士、王亦文博士、张萌女士在翻译过程中亦提供了热心帮助,一并致谢。本刊首次尝试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发表文章,以便既能帮助读者理解作者深奥的思想,也为读者提供直接从英文中汲取营养的机会。  相似文献   
994.
在大比例尺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利用野外调查测量、探槽开挖及热释光测年的方法,对那拉提断裂进行了研究。那拉提断裂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仍有较强的活动大型逆冲左旋走滑断裂带,断裂带宽度巨大,由多条倾向不同的次级断裂组成,分布在南北宽数千米的范围内。断裂断错了那拉提山前晚第四纪以来的各级地貌面,主要表现为断层陡坎、冲沟水系和地貌面的左旋位移,根据实测陡坎高度及对应地貌面的定年,获得断裂所造成的南北向地壳缩短速率在0.7~1.0 mm/a左右,这表明天山内部同样存在明显的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基于带集中参数边界条件的分布参数连续梁理论,推导规则隔震梁桥单墩-质点(SCM)地震时程响应的计算步骤.在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引入等效基础弹簧和墩顶隔震层变形协调条件,解析地获得各阶实模态,用牛顿法搜索各阶频率.为了处理隔震层非比例阻尼产生的耦联效应,由能量法分配各阶实振型的隔震层附加阻尼比,实现体系的实模态近似解耦,应用振型叠加法求解体系的地震时程响应.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一规则隔震梁桥SCM体系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与有限元时程积分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此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墩顶隔震策略的单墩-质点体系能显著减小结构响应,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996.
在白洋淀建成10个原位围隔,研究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和圆顶珠蚌+金鱼藻等不同生物组合在调控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效能与稳定性.在围隔中,分别种(投)入密度为10株/m2穗花狐尾藻、20株/m2金鱼藻、195 g/m2圆顶珠蚌和20株/m2金鱼藻+195 g/m2圆顶珠蚌.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能有效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改善水体透明度,使水体中总氮含量和总磷含量明显下降,透明度增加,浮游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指数明显下降;圆顶珠蚌对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对水体透明度、氨氮含量和营养状态影响不大;金鱼藻和圆顶珠蚌组合的水体净化效果要优于单一种植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盆地大气降尘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哈密、塔中与和田沙尘暴观测站2005—2008年大气降尘观测资料,结合铁干里克、民丰等18个大气降尘监测点2007年4月以来的大气降尘、沙尘天气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大气降尘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影响大气降尘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2005—2008年3站中哈密大气降尘量最少,其次为和田,塔中的大气降尘量最多; 2006年是4 a中降尘量最多年份,其次为2005年,2008年相对较少。②春夏季是大气降尘集中季节,秋季略大于冬季。塔里木盆地中部最高,南部及西南部的站点降尘明显高于盆地的东部和西部。③在沙尘暴季节,无论是5月还是6月,2007年大气降尘量基本上都高于2008年。④2007年5月和6月,除盆地东面的哈密、铁干里克以及西缘的阿拉尔3站外,其他18个站沙尘天气较多。沙尘天气是塔里木盆地大气降尘量高的主要因素,沙尘天气越多,大气降尘量越高。  相似文献   
99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积雪覆盖、沙尘天气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ERRA/MODIS MOD10A2雪盖产品数据和地面观测积雪日数、冻土深度和沙尘天气日数等数据,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表积雪覆盖与沙尘天气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4—10月,春季(4—5月)沙尘天气最多,夏秋季逐渐减少。从年际变化看,20世纪80年代前,沙尘天气发生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积雪日数增减波动较大,二者间关系不明显,80年代后,沙尘天气逐年减少,积雪日数呈波动增加趋势。②冬春季积雪覆盖率、≥1 cm积雪日数、≥5 cm积雪日数、≥10 cm积雪日数与翌年春季沙尘天气发生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冬春季≥1 cm积雪日数每超过常年平均积雪日数1 d,翌年春季沙尘天气日数则减少4.3 d,而平均冻土深度与沙尘天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③积雪覆盖使沙漠地表形成冷源性下垫面和近地层逆温层结,增加了大气稳定度,同时春季积雪消融增加了土壤湿度,为荒漠植被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使表层土壤为强风提供沙尘的可能性降低,从而对沙尘天气的发生起到阻碍、消弱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浅层高分辨率多次覆盖共中心点地震反射技术,对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地震隐伏发震构造:民乐—永昌断裂和童子坝河断裂,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地震勘探剖面揭示,民乐—永昌隐伏断裂与先前推测的断裂性质基本一致,为逆冲断层,倾向北东,倾角越往深部越缓,约在30°—45°之间,测线处上断点深度小于15m;童子坝河隐伏断裂根据地震剖面结合地貌特征及区域应力分析,可判定具正断层特性,倾向南西,倾角约77°,并非以前所认为的逆冲断层.上述两条断裂于晚第四纪表现出了一定的新活动性,其共同作用导致了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S6.1和MS5.8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高层隔震建筑的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拉应力。本文通过对一栋20层的高层隔震结构,分别采用等拉压刚度模型和不等拉压刚度模型进行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竖向刚度模型对高层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出线弹性工作范围后,竖向等拉压刚度模型将会低估隔震层的竖向位移量,低估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