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321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71.
中国大陆强震区的形成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强震能量密度分布图对中国大陆强震区进行分析 ,运用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拟研究在印度次大陆的长期推挤作用下中国及其邻区的黏弹性变形场与应力场。中国大陆强震区主要是在3方面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1)印度次大陆长距离的挤入使碰撞带 2犄角的变形不断延伸 ,形成两侧的变形梯度带 ,高原巨厚地壳为弹性应力能的集中创造了介质条件 ,处于较大深度和较高温度下的下地壳的蠕变使上部弹性层的应力集中。 2 )亚洲东部大尺度向E运移使印度板块向NNE的挤入在青藏高原北部转为NE向运动 ,同时也使两侧变形带由NNE转为NE向。 3)高原内部的不均匀挤出促进了高原东侧 3个弧形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572.
利用青州市1980—1999年降水资料,重点研究了4—9月份的自然降水宏观特征与20年的变化趋势。计算了各类天气系统对降水的贡献,分析了各降水云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研究了城区、山区、平原的降水差异。结果指出:青州1990—1999年比1980—1989年降水量增加,主要原因是气旋活动增加、积云类对流性降水加强。局地降水差异是城区>山区>平原。这些研究对掌握青州的气候演变规律,提高天气预报水平和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3.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Pn波速度的横向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搜集整理了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Pn波到时资料,利用层析成像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的横向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Pn波的平均速度偏高,为8.09 km/s;构造上稳定的柴达木盆地下面,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较高,而构造上比较活跃的山西地堑地区波速则较低.1920年发生海原大地震的地区,上地幔顶部是P波速度偏低的地区.一个值得注意的结果是,与天山挤压带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偏低的情况不同,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现代挤压变形带地区,上地幔顶部是P波速度偏高的地区.鄂尔多斯地块下面,波速度不均一,存在高低速的变化.这与该地块四周皆有强地震活动、地块本身可能有整体的构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574.
卫星遥感技术在火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卫星遥感已被有效地应用于火山活动监测、通过SAR(合成孔径雷达)和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成像)资料可以监测火山地表形变、使用热辐射数据以及将遥感与其它技术相结合能够研究火山区的热活动和火山喷发物。在我国的火山监测中,广泛地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75.
分析了近百年来中国大陆强震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强震活动具有在时间上的起伏特征与空间上集中分布于主体地区的特征。综合考虑时间、空间的分布特征的动态变化 ,进一步阐明了微动态期划分的意义 ,并且与活动 -平静期进行了对比。中国及其邻区大陆强震的个体行为具有丛集性。近百年来存在一种大约 13a的阶段 ,反映了大范围的地震能量积累的起伏发展过程。与时间轴上的相对高潮期相对应 ,各期存在 1个地震活动主体地区与另 1个次活动区 ,2个大震活动区的相对位置往往分别处于青藏高原的两侧。相当部分的强震孕育是在原有孕震区继续进行的 ,而多数强震的孕育是在原有区域外进行的。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划分对理解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有意义的 ,然而活动期的长短不一 ,强度不同 ,活动期内也有起伏。从强震活动的孕育过程看 ,微动态期的划分更有利于对强震空间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576.
主特征提取法在天气雷达降水估测集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使用主特征提取法对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几种模式结果进行集成分析,获得降水分布的共同特征,并参照雨量计资料确定雷达探测范围内的降水强度分布,实例分析表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77.
全球火山活动分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全球活动火山目录 ,分析研究了全球火山分布的特征 ,描述了各区的火山活动分布 ,总结了火山活动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全球火山活动可分为三大区 ,西太平洋火山活动区 ,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方向的俯冲活动有关 ;东太平洋火山活动区 ,主要与太平洋东面的小板块 (胡安德富卡板块、科科斯、纳斯卡板块 )向美洲板块的俯冲有关 ;大西洋火山活动区 ,与大西洋和非洲的裂开 ,以及地中海带的活动有关。不同火山区带具有各自的最大喷发等级与相应的复发周期。一条火山弧上活动强度的分布往往是不对称的 ,意味着火山弧在整体上有其动力学的控制机理。火山活动显示了随纬度成带状分布。在 - 10~ 0° ,10 2 0° ,30 4 0°,5 0 6 0°分布有高值带。火山喷发活动还与当地的重力势有关 ,重力势正异常可能与高的正压力有关 ,有利于产生特大喷发。火山活动与大角度的正面俯冲带的弧后火山活动最强 ,当板块运动方向与板块边缘走向成小角度相交时 ,缺少正面俯冲的动力 ,火山活动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578.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我国是一个深受滑坡灾害困扰的国家,每年由滑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异常惨重。因此,滑坡预测预报已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了系统地总结,重点探讨了滑坡预报模型(包括定量预报模型、定性预报模型以及GMD预报模型等)、预报判据研究方面的进展,提出了滑坡综合信息预报的思路及具体的实施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79.
国内外地下水污染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井不干,人们是不知道水的价值的”。面对目前世界许多地方的地下水越来越紧缺,以致约20亿人缺少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现状,开发和保护有效的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地下水每年“消失”4亿立方米,这是此地自然降雨填充量的两倍  相似文献   
580.
本报告介绍了位于法德交界地区淤积含水层因硝酸盐和杀虫剂的扩散而受到污染的研究成果。随着地下水中硝酸盐和杀虫剂浓度的增高明显提高了利用地下水的经济部门成本费用。该研究实例研究的目的是污染物的扩散导致的经济损失以及利用货币术语评估相关的成本。该报告介绍了在法国部分(阿尔萨斯地区)含水层进行调查的结果,确定在过去15年中因受到硝酸盐、杀虫剂污染的饮用水公司(DWUs)。资料采源于三个不同方面:(1)当地出版的报纸刊物提供的数据;(2)由负责饮用水发展机构资助的公共机构的主要档案文献资料;(3)通过对22个饮用公司(2003年4月)的面对面的调查访问资料。调查确足了28处严重污染的饮用水供水单位,并强求他们采取投资处理受污染的水以使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确定饮用水公司使用的不同类型的策略;总的调查费用估计为26.4百万欧元,超过了过去15年总的投资额。此外,通过一家大型酿酒厂(在使用地下水之前已经用很高的费用处理了地下水)的实例确定和说明了工业部门负担的其它花费。然后,先假定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的持续时间达20年,作者评估了由于污染导致的未来潜在的损失。并推测到2020年在利用淤积含水层地下水的89个供水站中有37个将因污染扩散而受到影响,因此而增加的额外投资估计每年达到590万欧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