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319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61.
潮河口邻近海域氨基脲污染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山东东营潮河入海口邻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及贝类体内氨基脲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潮河入海口邻近海域海水中氨基脲的浓度为0.18—70.6μg/L,沉积物中浓度为0.26—18.9μg/kg,生物体内含量为0.82—6.46μg/kg,与作者调查的其它海域相比,污染最为严重。氨基脲在潮河口邻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浓度都沿潮河向下呈放射性递减分布,说明潮河是污染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同时对不同品种生物体对氨基脲富集差异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品种生物体对氨基脲的富集能力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62.
以前期已制备的抗WSSV囊膜蛋白单克隆抗体4G9(Ab1)杂交瘤细胞生产小鼠腹水,腹水经辛酸-硫酸铵法、ProteinG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用以制备兔抗血清,所得血清经纯化得到粗提的兔抗WSSV独特型抗体(Ab2)。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免疫荧光法、斑点免疫印迹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实验方法分析了Ab2特性,结果表明:Ab2能识别Ab1并与WSSV竞争Ab1的抗原结合位点,是具有模拟WSSV特性的抗独特型抗体;Ab2能与中国对虾血细胞结合,并能部分阻断WSSV与血细胞膜的结合;其与中国对虾血细胞膜上结合的蛋白分子量分别为94.5、51.5和27.0kDa,由此推断,这三个蛋白为WSSV在中国对虾血细胞膜上的结合蛋白。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WSSV侵染机理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63.
渤海南部辛基酚和双酚A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2012年5月份渤海南部表层海水中的辛基酚(OP)和双酚A(BPA)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渤海南部56个站位表层海水中OP均有检出,浓度范围1.50~20.1 ng/L,平均浓度4.17 ng/L,BPA均有检出,浓度范围1.50~275 ng/L,平均浓度34.8 ng/L。OP高浓度分布在漏油事故区Y系列和黄河口南部、莱州湾西部湾口以及SL20站位,且莱州湾湾口普遍高于湾内;BPA总体分布莱州湾沿岸站位浓度普遍较高。渤海南部表层海水中OP污染较胶州湾等水体严重,BPA浓度部分站位浓度已达到泥螺胚胎生成的4周10%效应浓度(EC10)。由此可知,渤海南部已经受到OP和BPA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可能对生物带来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64.
从患病黑鲪分离病原菌HV0811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症状为溃疡瞎眼的养殖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病灶处分离到3株优势菌HV0811、PT0811和JH0811,以肌肉注射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菌株HV0811为致病菌,其对黑鲪的半致死浓度为7.15×10~5 CFU/尾。通过对致病菌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表明:菌株HV0811为革兰氏阴性菌,极生单鞭毛,短杆状,直径1~3mm,需Na+生长,低于4℃、高于42℃不生长。基于16SrRNA和HSP60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HV0811分别与哈维氏弧菌(AY750578和AY332571)相类聚,其中16SrRNA基因序列与哈维氏弧菌(AY750578)聚合置信度较低,仅有10%,不能有效地确定该种;HSP60基因序列与哈维氏弧菌(AY332571)聚合为一个分支的置信度达100%。综合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及HSP60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HV0811为哈维氏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哈维氏弧菌(HV0811)对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等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65.
基于2012—2021年安徽地球物理台网电磁学科数据跟踪事件记录,分类梳理6类典型干扰事件,深入剖析每种类型干扰的成因及曲线变化特征,归纳出影响安徽电磁测网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干扰成因、观测经验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及建议,为进一步做好前兆观测数据分析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