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321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为保证油气勘探取得成效,本文以轮南奥陶系古潜山LG7井区为例,探讨油水界面的分析识别方法。轮古7井区位于轮古西部,岩溶储层主要为奥陶系中下统鹰山组泥晶、亮晶砂屑灰岩,灰岩原生孔隙较低,平均孔隙度仅为1.2 %,但岩溶构造缝洞相当发育,平均孔隙度可达3.4 %,且裂缝和溶蚀孔洞相互沟通,形成了以缝洞系统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储集体。通过钻录井、测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对比,并结合古岩溶地貌分析,认为控制岩溶残丘发育的岩溶沟谷底基本可以指示岩溶残丘的油水界面位置。在此基础上,结合完钻井生产情况,对油水界面之上的有利岩溶残丘油气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油井产能与油水界面埋深关系密切,残丘厚度>90 m的Ⅰ类区,其分布面积为13.86 km2,油气资源量为693×104 t;残丘厚度50~90 m的Ⅱ类区,面积为27.13 km2,资源量为1085×104 t;残丘厚度<50 m的Ⅲ类区,面积为20.21 km2,资源量为404×104 t。   相似文献   
622.
根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修订专题研究项目理论研究成果,分别通过陆地的"不同距离升降旋转法"和对选定区域重复进行水深测量的实测试验方法对RTK动态三维定位精度、RTK三维水深测量图载水深精度进行了验证,为将RTK三维水深测量纳入《水运工程测量规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23.
通过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及综合研究,认为本区铁矿具有埋藏浅、易开采、易加工的特征,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属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自变质作用的气成~高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624.
道路为线状区域工程,本文以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其进行相应探讨,分析了205国道马鞍山段道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并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最后提出相应的地质防治措施,完整的叙述线状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的步骤.  相似文献   
625.
根据安徽测震台网记录的爆破与地震的数字资料,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对该区域记录的小爆破与小震级地震事件计算纵横波拐角频率和卓越周期,试图获得爆破和地震识别的定量指标。对比研究波谱特征,发现爆破与地震的纵横波拐角频率和卓越周期等存在明显差异,为该地区小爆破的识别,提供了新的判据。最后,对爆破与地震其他方面的判据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26.
通过分析庐江汤池1号井水氡观测资料影响因素、异常变化特征及异常对应的典型震例,研究水氡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分析认为,该井点映震效果较好,观测以来有近震前兆异常,特别是远大震震后效应明显,水氡映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特别是对井点东南部地区有一定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627.
为全面揭示潮滩沉积物粒度数据中蕴含的水动力环境信息以及水搬运方式与粒径的对应关系,采用了C-M图解、粒度累积曲线、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湛江海区海岛136个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粒度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弱水动力沉积的细粒组分含量稳定,受海水扰动影响,粗粒组分含量不稳定;C-M图解、粒度累积曲线及因子分析反映的水动力环境一致,潮间带主要有三种沉积物搬运方式:悬移、推移和跃移,悬移对应的粒径为5φ~>11φ;推移对应的粒径为<1φ~1φ;跃移对应的粒径为2φ~4φ。因此,潮间带对沉积物粒度特征的综合分析能较好地指示水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628.
王忠福  何思明  李秀珍 《岩土力学》2014,35(Z1):399-406
崩塌危岩是高陡岩质边坡浅表层破坏常见的动力地质灾害方式之一,它突发性强,随机性大,速度快,发生猛烈,一直是边坡工程勘察中的重点。对西藏樟木后山高陡边坡危岩进行了现场勘察,分析研究了危岩崩塌体的分布范围。利用PFC3D模拟了在降雨件下危岩崩塌危岩的运动轨迹、速度及不同摩擦系数崩塌体的堆积特征。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崩塌危岩运动路径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大,与地面发生碰撞,多次改变行进方向,简化二维计算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坡面摩擦系数影响崩塌危岩的堆积形态,摩擦系数越小,堆积体位置越远,运动状态易表现流态性状。坡面摩擦系数取1.2时,模拟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崩塌危岩主要危害的范围为陡崖下部武警二营至樟木沟口一带。利用PFC3D模拟危岩崩塌运动可以初步确定崩塌体三维堆积形态及影响范围,为防灾减灾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29.
在简述现代变形监测主要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基于车载激光扫描系统的变形监测方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推导了基于点云数据的滑坡变形监测模型,探讨了滑坡监测点选取方法。利用车载激光扫描系统对某区域进行滑坡监测,采用灰色模型方法对监测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车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进行滑坡监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30.
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数地质体覆盖有厚度不等的风化层,植被茂密,光学遥感图像上反映的大部分是植被覆盖层的光谱信息,对地质解译填图造成了困难。以粤西罗定地区为例,在植被茂密的南方强风化地区利用ALOS-PALSAR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与Landsat 8 OLI多光谱影像进行联合解译,结果表明,联合解译能够有效提升可识别岩性的种类,可以在南方强风化区填图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