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29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龙门山推覆冲断带地形条件恶劣,构造断裂复杂,阻碍了该区油气资源的勘探进程。为搞清龙门山推覆冲断带下的构造样式,验证其构造解释方案,应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龙门山中段具典型构造特征的地质、地震综合解释剖面进行平衡恢复。实例分析证明,平衡剖面技术可正确指导龙门山中段构造剧烈变形区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可定性、定量分析构造变形期次和变形程度,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2.
通过山西汾阳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对比溶蚀实验,并结合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测试分析及土壤水分含量和CO2浓度野外现场测试,揭示出北方半干旱条件下的溶蚀速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下试片溶蚀速率差异明显,林地的地面以下溶蚀速率最大,为0.551 1 mg/(cm2?a),分别是灌丛[0.258 5 mg/(cm2?a)]和草地[0.254 7 mg/(cm2?a)]的 2.13倍和2.16倍;表明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碳酸盐岩溶蚀速率有增加的趋势。(2)试片溶蚀速率主要受土壤有机碳、无机碳、水分控制,受土壤CO2浓度影响小;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水分与试片溶蚀速率呈正相关,土壤无机碳含量与试片溶蚀速率呈负相关;高浓度的无机碳使部分试片经过溶蚀后重量不减反增,造成试片溶蚀速率偏低。(3)以林地、灌丛、草地条件下试片土下平均溶蚀速率计算出研究区岩溶碳汇强度为1.815 tCO2/(km2?a),与前人根据水化学径流法计算的结果[8.69 tCO2/(km2?a) ]相比偏小。这意味着由溶蚀试片法来计算我国岩溶碳汇量可能会比实际偏小。   相似文献   
183.
近10年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季节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2001~2010年间MODIS NDVI数据、同期气象数据和MODIS土地覆盖分类产品,探讨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季节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0 a来,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和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基本持平;春季和夏季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而秋季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在秋季5种植被类型均呈增加趋势,而在春季和夏季不同植被类型的增减趋势因植被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184.
土壤厚度是土壤退化及土地生产力水平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应用插钎法,调查了北京市密云县山区50个基本抽样单元的坡面土壤厚度。对样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土壤厚度为15cm。小于10cm的土壤占37%,小于20cm的土壤占76%,小于30cm的占90%。空间上土壤较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北部植被覆盖较好的地区。对影响土壤厚度的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土壤厚度与海拔无明显相关性,而坡向对土壤厚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阴坡土壤厚度明显大于阳坡。土壤厚度与植被覆盖度和坡度明显相关,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系数为0.84,与坡度的相关系数为-0.40,二者都通过了显著水平为0.01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85.
石期河流域岩溶水系统及其水资源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深入研究石期河流域岩溶水系统含水介质结构特征、水资源形成的基础上,通过对流域岩溶水总排泄口流量动态长观资料系列的分析,选择2005年丰水期内最后一次洪峰(年内最大洪峰)后的流量衰减过程,根据该过程的数据资料建立本流域岩溶水总排泄口的流量衰减方程,并利用该流量衰减方程对流域岩溶水资源的构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期河流域岩溶水系统在2005年最大洪峰状态下,可自然排泄的岩溶水资源总量为69 469.95×104 m3, 其中:流域坡面产流占3.64%,赋存于大型溶洞或管道中的溶洞-管道水占4.53%,赋存于小型管道或强岩溶化裂隙中的管道-裂隙水占74.10%,赋存于细小溶蚀裂隙中的溶隙水占17.73%。从衰减期的初始时刻起,它们各自可供消耗(可作为有效利用岩溶水资源)的时效分别为2日、8日、35日和126日以上。   相似文献   
186.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结合CORS坐标转换与似大地水准面格网模型的应用原理,对其联合应用中的技术要点、难点以及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7.
基于MODIS数据的陕西省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热红外波段获得的影像是地物发射的热辐射量的直接记录,可用于地面温度和热量空间分布的动态监测。本文利用MODIS数据可见光波段b1、近红外波段b2和中红外波段b19,获得所需要的两个基本参数:地表比辐射率与大气透过率;然后对于热红外波段b31、b32,运用劈窗算法反演出陕西省地表温度:并与陆面实际状况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获得较合理的地表温度,符合陕西省实际地表状况;另外也为应用MODIS热红外波段数据进行大范围实时监测地表温度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8.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开放状态下,一个区域与外界进行资源、要素、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实现互补,并因此而获得发展。伴随着现代高速交通、信息网络的发展,以及贸易条件的不断改善,各区域之间的开放程度日益增大,从而增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这种趋势产生了一个新的区域发展现象——区域整合(regional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89.
浅议"C型埃达克岩"与中国东部中生代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有研究表明埃达克岩与Cu、Au内生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中国东部中生代内生Cu、Au矿床也被认为与当时广泛发育的"C型埃达克岩"有关(张旗等,2008)."C型埃达克岩"的成因通常认为是下地壳基性岩石在高压下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0.
宁蒗-盐源地区(云宁地1井)泥盆系获天然气重大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宁蒗—盐源地区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和康滇古陆之间,东临四川盆地,南连楚雄盆地。前期地质工作以野外地表调查和二维地震为主,钻井工作很少,因此该地区油气富集情况并不明确。云宁地1井是宁蒗—盐源地区针对泥盆系部署的第一口地质调查井,构造位置位于盐源盆地南缘李子河背斜北翼,目的是系统获取中泥盆统大槽子组和碳山坪组相关参数,探索本区页岩气、天然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