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地区具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和褶皱双重基底,石炭系发育有研究区第1套完整且区域对比相对良好的地层。以“构造控盆、盆控相”的思路,对石炭系的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早石炭世发育活动、被动陆缘海相及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晚石炭世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盆地及陆相火山岩。石炭系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以及大陆相3个相区,可细分为大陆相、海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次深海—深海相、浅海相、滨海相、三角洲相、河湖相以及冲积扇相等11个相带。从“相控油气基本地质条件”思路出发,认为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白碱滩地区、南缘巴音沟、乌鲁木齐等地发育的次深海—深海相暗色泥页岩为较好的烃源岩;东北缘如卡拉麦里地区发育的三角洲相为烃源岩、储集岩良好的油气勘探有利相带;三塘湖地区发育的潮坪相与潟湖相、布尔津—富蕴及博格达山地区发育的浅海碳酸盐岩—碎屑岩浅海陆棚相等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这些生、储、盖三位一体分布的相带和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优选目标和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42.
川南煤田二叠系龙潭组是重要的含煤层系,也是煤层气的主要赋存层段。古叙矿区是川南地区煤矿主要产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在大村矿段已实现工业开采,其他矿段尚处勘探阶段。依托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在分析区域煤层展布特征基础上,优选区域分布稳定的煤层C25、C23、C19、C17、C11为古叙矿区煤层气勘探目的层段。目的层段普遍具有有机质组分含量高、灰分含量中-高、内生裂隙发育、含气性高的特征,煤层累计厚度呈东厚西薄展布。以煤层厚度、构造条件、埋藏深度为主要评价指标,优选出大村矿段、石宝矿段为煤层气富集有利区,观沙矿段观文井田、古蔺矿段石屏-象顶井田及河坝矿段白头沟地区为煤层气富集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43.
华北克拉通南缘在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主要的矿床类型有脉状金矿床(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斑岩型钼矿床、脉状银铅锌矿床.对于这些矿床的成因和成矿动力学背景,目前还存在不少争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矿年代学证据表明,这些矿床均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且与区域上广泛发育的岩浆活动具有高度的时空一致性.在归纳总结华北克拉通南缘主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的基础上,简述各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以及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指出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床组成了一个巨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华北克拉通南缘成矿作用与其邻近的东秦岭-大别成矿带的成矿作用具有一致性,均受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大规模伸展作用控制,是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结合地球物理的资料认为,早白垩世岩石圈伸展及其导致的岩浆作用最可能与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俯冲作用有关.上涌的岩浆热液在合适的构造体制下,与上地壳的岩石和流体发生交代和流体混合,最终在浅部形成大规模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44.
反复冻融条件下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春季冻土融化导致黄土地区边坡冻融灾害频繁发生,因对其机理性研究的不足,目前对此尚不能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本文首先对西安Q3原状黄土进行室内冻融试验,研究冻融作用对其剪切强度的影响;其次,基于室内试验数据,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黄土边坡冻融失稳特征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研究发现:黄土试样粘聚力随冻融次数增加呈指数衰减趋势;粘聚力随含水率增加表现出线性衰减特征且冻融后粘聚力与含水率的变化曲线近似重合;内摩擦角无明显规律性变化。黄土边坡安全系数随冻融次数增加亦呈指数衰减趋势,这与粘聚力随冻融次数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安全系数随冻融深度和冻融区初始含水率增加显著减小且降低幅度逐渐增加;安全系数随坡度系数和放坡级数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加特征。黄土边坡冻融滑裂面与季节冻融深度线近似重合。  相似文献   
45.
对长江三角洲北翼南通地区ZKA4钻孔岩心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302.7 m的岩心记录了布容正向极性时(Brunhes)、松山负向极性时(Matruyama)和部分高斯正极性时(Gauss)。在系统古地磁样品采集、处理和测试的基础上,应用磁性地层、AMS 14C加速器测年等方法,结合岩性特征,对ZKA4钻孔剖面进行了详细地层划分,分别确定了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埋深及沉积厚度,其中Q/N界线位于291.72 m处,Qp1/Qp2、Qp2/Qp3、Qp3/Qh界线分别定位于189.39 m、132.44 m和26.14 m处。本项研究结果为该区域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古地理环境演化及岸线变迁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地层年代框架。  相似文献   
46.
独居石U-Pb定年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独居石成因复杂,因此从成因矿物学角度对不同成因独居石的特征进行总结将有助于解释独居石年代学数据.总结了不同成因独居石的矿物共生关系和组构特征、外部形貌-内部结构、化学元素特征,依托Th、U、Y、Ca、Pb、REE含量及其比值关系进行化学...  相似文献   
47.
2019年,东太湖30 km2养殖网围实现清零,结束了长达34年的太湖网围养殖历史。系统整理东太湖30年来(1990 2021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浓度监测资料,对比分析14个监测点位水质在不同网围利用和整治时期的时空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判识网围拆除后水体营养盐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对东太湖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东太湖30年来水体营养盐浓度年际变化随养殖结构(主养鱼到主养蟹)和养殖规模(过度利用到网围整治和拆除)的变化而变化,网围养蟹因其有效的水生植物管控和生态混养相对于主养鱼类水质较优,但水质均随着养殖强度的增大而变差,网围规模缩减对改善水质有正面效应。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叶绿素a(Chl.a)浓度分别由1990年的0.53 mg/L、0.014 mg/L、3.58 mg/L和2.90μg/L上升到2021年的1.87 mg/L、0.128 mg/L、5.72 mg/L和28.09μg/L,TN是主要的污染因子。原网围区和湖心区因较高的水生植被覆盖度,TN、TP、磷酸盐、悬浮颗粒物(SS)30年来变化不大,原网围区透...  相似文献   
48.
黔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顶底板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顶底板条件是评价区域页岩气保存条件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在对黔南地区地表剖面和钻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区域牛蹄塘组底板按岩性分为溶孔白云岩区、硅质岩-白云岩混合区和硅质岩区三个岩性组合类型区。硅质岩区具有超低孔、超低渗、高突破压力的特征,对页岩气的封存效果好,底板条件好;硅质岩-白云岩混合区由于白云岩具有溶蚀孔洞且低突破压力的特征,对上部页岩气封堵效果较差,底板条件较差;溶孔白云岩之上存在的暴露不整合面是页岩气散失重要通道,底板条件差。顶板按岩性分为泥岩区和灰岩区,其中泥岩区具有低孔、低渗、高突破压力的特征,顶板条件好,灰岩区次之。以底板为主控因素,综合顶板条件,综合研究结果认为岑巩-三都以东地区顶底板条件好,瓮安-福泉以西顶底板条件较差。黔南地区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泥岩、硅质岩、灰岩在构造抬升改造后易产生裂缝,使得其对页岩气封盖能力变差,提出瓮安-福泉以东构造稳定区是牛蹄塘组页岩气顶底板条件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49.
河南西部的西峡石板沟金矿是一个与不规则石英细脉有关的金矿床,石英脉产于切穿闪长岩体的蚀变剪切带中,成矿围岩主要为闪长岩和辉长岩。剪切带中主要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和碳酸岩化,近矿体蚀变围岩分带特征明显,从矿化中心向边部蚀变分带依次是:①硅化—黄铁矿化蚀变带;②黄铁矿化—钾长石化蚀变带;③黄铁矿化—绢云母化蚀变带;④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蚀变带;⑤未蚀变辉长岩。细粒硫化物、不同时代的石英细脉和小型裂隙广泛分布于蚀变带中。该矿床中主要的矿化类型有含金石英脉型和产于剪切带中的蚀变岩型,依据蚀变分带和矿化类型,从钻孔中系统地采集了岩石样品,所有的样品做了部分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分析,利用常量元素研究了岩石质量平衡、体积  相似文献   
50.
湘赣边地区自晚三叠世开始进入了全新的陆内走滑造山作用阶段,并经历了从会聚走滑向离散走滑的构造性质转换.野外地质调查、显微构造研究、流体包裹体和构造岩岩石化学分析资料均表明,走滑断裂带内有大量的流体活动,且不同变形时期及同一变形期不同变形环境的流体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构造特征均有很大差异.对变形岩石的成分变异和体积变化计算结果显示,走滑变形过程中的流体(质量)/岩石(体积)比率可达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