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457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61.
谢正文  胡汉华  胡毅夫 《岩土力学》2005,26(Z2):227-230
GM(1,1)模型是沉降预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模型之一,在实际应用当中发现其预测效果有时候较差甚至完全失效。为此从传统GM(1,1)预测模型建模原理出发,分析存在的理论缺陷,指出在形成预测公式时规定 , 0.5为已知条件是不合理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数据。通过引入平均斜率来计算 序列,并利用MATLAB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寻找最合适的 以及最佳维数区。某高速公路实测沉降数据计算表明,新方法有满意的拟合和预测效果,为提高建模精度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2.
本文重点介绍了利用MapGis进行道路网络路径分析的途径、方法和过程,并对基础网络数据的准备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63.
结合多时相和全极化SAR数据在地表覆盖分类中的优势,通过融合多时相全极化SAR数据,降低雷达图像上斑点噪声的影响,开展土地覆盖分类研究。以贵州扎佐林场大约12 km×17 km的区域为研究区,使用6个不同时期的RADARSAT-2全极化数据进行地表覆盖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物的后向散射机制有很大区别,且对应的后向散射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该方法能有效区分人工建筑、森林、农田和水体等地物,斑点噪声得到有效抑制,图像质量,特别是视觉效果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964.
为了研究弃土场边坡挡墙加固中,挡墙基底在不同换填宽度条件下以及在同一宽度条件下不同换填深度对弃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理论,利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依托工程实例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换填宽度及换填深度情况下弃土场边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研究发现在同一换填宽度条件下,换填深度对边坡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只有在换填深度达到一定值时,增加换填宽度才对边坡稳定性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65.
为了研究静钻根植能源桩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承载特性,采用自行设计模型试验系统,测试模型桩在黏?砂双层地基中的热力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桩体温度沿深度变化并不均匀,对桩周土的温度影响半径为3倍桩径;3次冷热循环后桩顶和桩周土表面均产生累积沉降,在桩顶荷载达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25%时,桩顶累积沉降达到桩径的3.12‰,是桩顶无荷载情况下的1.77倍;模型桩附加温度应力沿深度分布均表现为中间大两端小,位移变化零点(附加温度应力最大处)随着桩顶荷载增大(约束增强)而上移,桩顶荷载较小时降温引起桩身局部产生拉应力。因此,静钻根植能源桩的承载特性与温度变化条件、桩顶荷载大小和桩端约束条件密切相关,在工程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以确保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6.
崇陵流域土石山区坡面优先流发育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孔隙优先流对山坡产汇流过程有重要影响。为摸清太行山土石山坡不同坡位点(坡顶、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脚)的大孔隙优先流发育路径规律,以崇陵流域的典型山坡为研究对象,采用亮蓝染色剂开展了野外双环入渗染色剂示踪试验,并从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对比分析大孔隙优先流发育路径。结果表明:(1)从坡顶到坡脚,垂直方向优先流发育减弱,水平方向优先流增强。(2)坡中以下,大孔隙优先流水平发育明显;而坡中以上,垂直方向优先流发育明显,水平方向大孔隙优先流鲜有发育。(3)崇陵流域土山区坡面表层深度20 cm以上很少出现水平方向的优先流侧向补给,为垂直向下的活塞式下渗方式。20 cm以下开始出现水平方向的大孔隙优先流,30~70 cm为优先流发育显著区。以上结论可以为基于优先流的山坡产汇流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7.
谢冰晶 《岩矿测试》2020,39(4):493-504
近年来光释光测年在单颗粒技术上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极大地提高了测年精度,为地质考古测年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研究者们对全球重要考古遗址点进行了详细的单颗粒测年,取得诸多考古新发现。单颗粒释光技术是在光释光单片技术上发展而来,对样品的单个石英或长石颗粒进行独立测试,基于单个颗粒测量结果,结合误差理论、统计学分析和样品地质沉积特征分析获得样品的准确年龄。本文结合大量地质考古样品的单颗粒测年数据,重点阐述了单颗粒释光测年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实验流程、筛选条件和年龄模型。单颗粒释光技术为地质考古的精确定年提供了可能性,尤其是对由于晒退不充分等原因导致的等效剂量分散的样品,如过度分散值(OD)高达20%甚至超过50%的地质考古样品,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及时支持。通过开展释光测年信号分析,选择不同的单颗粒样品年龄模型分析,可以得到较为可靠的年龄,为诸多地质考古遗迹建立年代学框架。  相似文献   
968.
第三次国土调查主体成果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已经通过国家验收,并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1]o然而,如何正确有效利用“三调”数据以及如何与其它专题数据相结合,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是后期工作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利用“三调”数据与自然资源、林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专题数据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开展武陵源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从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工作流程、技术标准、检查验收等全方位总结了“三调”成果的应用方法、经验与教训。通过调查的结果对比分析,认为全面收集资料、充分利用资料、严守工作程序、执行科学标准、多方协同验收等是高效利用“三调”数据和高质量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69.
石灰土中高砷会影响岩溶生态系统吗?以广西马山县东部东岗岭组为例,根据岩性差异分层采取表土,测定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岩态、有机态、铁锰氧化物态、硫化物态砷和全量砷以及植物红腺忍冬中的砷。结果表明,东岗岭组土壤砷平均34.0μg/g,以下部最低,约23.3μg/g。硫化物砷是土壤砷的主要形态,占85%以上。有效态砷不足0.1%,与全量砷无相关关系。红腺忍冬花、叶、枝、茎砷分别为0.30、0.21、0.01、0.07μg/g,没有超标。东岗岭组土壤砷可能以5价无机硫化物砷为主,对中药材山银花危害轻,其原因为土壤高pH、富氧化铁、低磷,从而对砷强烈吸附。  相似文献   
970.
雷欢  陈锋  谢文星  陈金生  金瑶  黄道明 《湖泊科学》2022,34(4):1219-1233
为促进汉江中下游鱼类繁殖,2018年6月汉江中下游首次实施梯级联合生态调度试验.该研究在汉江中下游钟祥、沙洋、泽口、仙桃江段设置监测断面,采集鱼类早期资源,并在兴隆枢纽泄洪闸上、下开展鱼类溯流集群情况监测,以分析生态调度对促进汉江中下游鱼类繁殖的效果.监测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鱼卵种类共有26种(属),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22种.监测期间漂流性卵径流量为143411万粒,其中四大家鱼卵径流量为4887万粒,占3.41%,推测汉江中下游有6处成规模的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生态调度期间,坝下鱼类溯流集群随兴隆枢纽调度过程发生变化,钟祥和仙桃江段均出现两次鱼类产卵高峰,鱼卵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61.66%,并监测到四大家鱼卵,表明梯级联合生态调度结合区间来水,对汉江下游鱼类,特别是四大家鱼的繁殖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