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制度和战略,对中国长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与再组织将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从地域性角度出发,探寻主体功能区发生性(形成与演化)和反馈性(识别与规划)时空机理与规律是地理学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科学问题。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国土空间开发条件综合评价,识别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适宜性空间格局。基于对西南山区发展约束条件的基本认识,提出了地域主体功能空间分异的主导性约束假设,设定地形和区位为原生性主导因素,验证了其与区划指标系统的定量关联性,以此为基础解析了主导因素约束机理并提出了地域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稳定性机制。研究发现:①开发与保护适宜性识别结果的格局指向清晰。城市化适宜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都市区和部分周边区县,区域副中心(万州和黔江)适宜性也相对较高。生态保护适宜的区域集中于渝东北秦巴山区及部分三峡库区区县,同时包括渝东南武陵山区所在区县。②地形和区位因子在本区域对主体功能区的识别与形成具有主导约束作用。回归分析显示,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与地形因子相关性水平达到显著的超过70%,区位因子超过40%;两者综合后与区划标志变量(A、B指数)的相线性相关拟合度R2均超过0.8;地理探测器发现,地形和区位因子对区划指标的约束性分别有9个和7个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对A、B指数的解释度分别约为70%和60%,两者叠加后,约束水平全部达到显著,对A、B指数的解释度在90%左右。③空间稳定性机制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主导因素约束的稳定性传递机制,称为客观稳定性;其二是基于指标体系的局域相对性和算法的内部抵消机制,称为主观稳定性。两种机制的协同性验证了区划技术系统的地域适应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2.
为厘清鄂尔多斯盆地长8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综合运用铁氰化钾和茜素红混合液染色薄片、阴极发光和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碳酸盐胶结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砂岩储层主要发育3期碳酸盐胶结物,第一期(准同生期-成岩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δ13CPDB在-3.7‰~-2.4‰之间,δ18OPDB为-10‰左右,其成因与碱性湖水中碳酸钙的过饱和相关;第二期(早成岩 B期-中成岩 A 期)碳酸盐胶结物以铁方解石为主,δ13CPDB为-14.8‰~-4.1‰,δ18OPDB为-21.0‰~-13.2‰,其主要受有机质热催化作用形成的有机酸轻碳源的影响;第三期(中成岩 B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铁白云石和铁方解石,δ13CPDB为-9.5‰~-5.5‰,δ18OPDB为-25.7‰~-22.3‰,其可能受有机碳源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发生溶蚀形成的无机碳源的共同影响。理论计算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导致长8砂岩储层孔隙度降低了约5.06%,其孔隙度损失率为12.05%~12.95%。该研究对有利砂岩储层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
模糊神经网络在GPS高程转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T-S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确定GPS高程转换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能够对小区域GPS高程做出比较准确定的拟合,从而能够为GPS高程转换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74.
氢脉泽自动调谐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75.
76.
采用ANFIS降低GR-660车载γ能谱测量数据的统计噪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噪声是影响弱信息提取的重要因素.基于MATLAB语言编制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系统(ANFIS)程序,对2006年在航放标准模型上的车载γ能谱测量标定数据和满洲里地区的车载γ能谱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极大地减小了标准偏差,相当于探测器体积增加22~1151倍,增强了γ能谱的弱信息,有效地提高了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77.
选取江西省余干县的一景CHRIS/PROBA影像5个观测角度(±55°、0°和±36°)的反射率,在CHRIS数据处理后得到的NDVI基础上得到HDVI,并与野外实测的草地、灌木、针叶林、针阔林和阔叶林的VFC建立相关性分析,以及对于模型拟合度的决定系数R2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5°下,针阔林的多项式拟合度最高,植被类型模型的拟合度均值也最高。其次是灌木拟合度较高。最差的是针叶林指数模型,植被类型的整体拟合度最不理想。在±36°下,针阔林多项式拟合度最高,植被类型的整体拟合度也最高,其次是阔叶林拟合度较高。最差的是针叶林的指数模型,植被类型的整体拟合度也是最不理想的。  相似文献   
78.
石振水  卫长秋 《山西气象》2001,(3):18-19,22
红富士苹果果面光洁度是其商品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翼城县近5年气象资料与红富士苹果果面光洁度的对比分析,找出了影响红富士果面光洁度的关键因子是年内降水量的分布与红富士苹果各物侯期的需水是否相吻合,从而提出了提高红富士果面光洁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9.
本文探讨了太古代变质岩K-Ar法真实年龄计算的新方法。指出传统的K-Ar法所测得的年龄,往往不是地质体的形成年龄,而是热事件发生的年龄。新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古老变质岩K-Ar法真实年龄的求解问题,而且与传统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可以用来研究地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80.
吉林南部是金成矿有利区,分布有大量不同类型金矿床。芹菜沟金矿区是几经周折没有突破的地区。本文应用因子分析对含矿脉体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查明了矿化蚀变及元素的分带性,给出了含矿性预测指标,初步查明了元素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对本区找矿评价及深部预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