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华北上第三系泥灰岩和粘土岩都具有粘粒含量高及"半土半岩"的性质,具有遇水易崩解、膨胀的特性,呈弱~强膨胀潜势。以该区代表性膨胀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XRD)及电镜扫描(SEM)实验和能量光谱测试试验,分析膨胀岩土的造岩矿物的物质组成和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泥灰岩含有非膨胀矿物方解石、石英、长石以及含有膨胀矿物蒙脱石、高岭土、伊利石等,矿物成分以方解石含量最高在38%~42%之间,其次为蒙脱石,含量在31%~35%之间。粘土岩同样含有以上矿物,但含量与泥灰岩有很大不同,粘土岩中蒙脱石含量35%~40%之间,而方解石的含量只有10%,远低于30%石英的含量。微观结构观察显示,泥灰岩中有少量方解石结晶体,局部富集半结晶的方解石,岩石中的粘土矿物呈层状局部褶曲,有溶蚀边,微细裂缝及孔洞少,而粘土岩中在电镜下未见方解石晶体,粘土矿物有大量褶曲,含大量微细裂缝及孔洞。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黔东北松桃-江口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调查研究及系统的样品控制,以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发现该组地层岩石主要为富含炭质细碎屑岩组合,沉积构造丰富,识别出该地层组为完整的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可进一步划分为盆地-大陆斜坡-深水陆棚相沉积。微量元素总体上富亲铜、亲铁元素,贫亲石元素;以V、Ni、Mo、Re、As、Cd、U元素丰度及U/Th、δU、V/(V+Ni)、V/Cr、Ni/Co比值指标证实研究区牛蹄塘组中下部沉积条件均位于氧化界以下,属于贫氧-厌氧还原环境,为区域上V、Mo等元素的超常富集提供必要条件,至本组上部为贫氧-弱氧化环境,划分出Ⅶ个氧化还原幕次,细化了研究区牛蹄塘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地区——贵州乌蒙山七星关区为例,参考"全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形成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结合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实际,探索构建岩溶石山区县域范围内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通过系统评价七星关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认为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大,但资源、开采强度、劣质水分布不均,降低了部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三区三线"划定提供了依据。同时,该评价方法亦为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次临床和CT特征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临床确诊COVID-19患者的首诊症状、一般炎症指标和胸部CT,包括13例重型/危重型和77例轻型/普通型,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相对于轻型/普通型COVID-19患者,重型/危重型最重要的临床特征为年龄较大,一般炎症指标上升,胸部CT显示肺部炎症指数(PII)更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C-反应蛋白(CRP)、PII区分重型/危重型和轻型/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9.2%、69.2%,特异度分别为83.1%、87.0%,曲面下面积(AUC)分别为0.775[95% CI (0.649,0.901);P=0.002]、0.770[95% CI (0.621,0.920);P=0.002],其联合的AUC为0.785[95% CI (0.644,0.927);P=0.001]。结论:重型/危重型和轻型/普通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炎症指标和胸部CT特征具有显著性区别,结合年龄、CRP和PII的检查,有助于早期识别重型/危重型COVID-19和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黔西北位于扬子板块的西南缘,经历了新元古代板块拼接碰撞造山运动及早古生代加里东期陆内造山运动的复杂演化过程,尤其是加里东期的三幕(郁南、都匀、广西)构造运动造成早古生代地层不同程度的缺失。本研究在黔西北毕节地区首次发现早奥陶世湄潭组与桐梓组之间存在一套以硅质砾石为特征的砾岩层。通过地质剖面测制、镜下岩石学分析、地层对比及古生物化石鉴定等手段,对该砾岩层区域产出特征、岩石学性质及横向地层对比等进行综合研究,笔者认为包括研究区在内的黔中地区,在早奥陶世曾发生短暂的水上隆升,以致该阶段岩石地层单元出现平行不整合接触界面,以湄潭组粘土岩假整合于娄山关组白云岩之上标志着本次隆升结束。综合构造变形与沉积环境的研究认为,郁南运动阶段,贵州大部表现为水下隆起和海盆变浅,大面积沉积早奥陶世早期碳酸盐岩,但毕节地区出现短暂的抬升为古陆剥蚀区;都匀运动自南向北挤压,形成东西向黔中隆起,以遵义—毕节—赫章为界,黔西北为沉积整合区,黔中为假整合区。  相似文献   
16.
对贵州威宁沉积型赤铁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重点研究了该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和主要含铁矿物赤铁矿的单体解离情况。研究表明,该矿石属于低磷、低硫、微细粒嵌布的赤铁矿石;矿石中主要铁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其次为磁铁矿和褐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绿泥石、云母、高岭石等粘土矿物;赤铁矿嵌布粒度极细,平均粒度0.015mm,且赤铁矿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复杂。本研究为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从已知点兼容性、测量设备误差、距离投影改化等方面分析影响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剔除兼容性差的CPⅡ加密测量已知点、更换误差超标的棱镜、测定并改正全站仪综合加常数误差、对观测边长进行投影改正,能有效提高无砟轨道CPⅢ平面控制网平差精度,减少观测数据的返工重测次数,为我国无砟轨道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技术的...  相似文献   
18.
贵州纳雍水东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波  陈国勇  陶平  谯文浪 《贵州地质》2011,28(2):108-113
对贵州纳雍水东乡洗米沟、坟山脚一带灯影组地层中铅锌矿石采样,进行镜下观察和全岩主量、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矿床中N i、Mo、As、Sb等成矿元素富集明显,Sr、Ba、V等元素强烈亏损,认为早寒武世热水对铅锌矿源层进行了淋滤和改造;稀土元素研究表明,铅锌矿石稀土配分曲线向右倾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罗茨温泉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结合温泉地质环境,认为罗茨温泉由罗茨以东2200m高程一带山区为补给区,接受大气降雨补给。雨水入渗后沿震旦系灯影组溶隙及构造裂隙向深部径流,在运移过程中,随循环深度增大而不断从岩石中获取热量逐步加热,至罗茨一易门断层破碎带附近时,由于断裂沟通深部热源产生对流深循环,水温增至80℃左右,形成深部热储。在水压差和密度差作用下,深部热水沿罗茨一易门断层破碎带有利部位涌至地表。根据计算温泉补给量达到3355m3/d,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混合流反应器装置,进行了表生环境条件下闪锌矿氧化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选择Fe3+和O2为氧化剂,实验条件为:温度20~55℃,pH=1.0~7.8、氧化剂Fe3+浓度1.0×10-5~1.0×10-2 mol/L,氧气流量0.5 L/min。实验结果表明,在Fe3+为氧化剂时,闪锌矿氧化速率随着Fe3+浓度的增加、温度升高、pH值降低而增加,且氧化过程中Zn和Cd的释放速率大致相同,其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Ea(Zn) 41.75 kJ/mol或Ea(Cd) 42.51 kJ/mol,表明闪锌矿氧化速率主要受矿物表面反应控制;而以氧气作为氧化剂时,随着pH值的变化闪锌矿的氧化机理发生变化,在pH值小于5.95范围内,闪锌矿氧化速率随着pH值的增加而降低,进入碱性范围后,随着pH值增加,闪锌矿氧化速率反而增加。对实验数据进行双对数处理并建立了闪锌矿的氧化速率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