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东营市实施积极的海洋产业政策和合理的生产力布局,海域使用、环境管理、减灾防灾、油气开采及滨海旅游等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海洋数字化是海洋管理的先进模式,推进数字化为政府海洋综合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并已为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上水平搭建了健康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2.
193.
张燕 《地质与勘探》2014,50(6):1126-1136
依据福建丁家山和江苏甘家巷铅锌矿床试验资料,探讨了铅锌矿床中微量元素的富集贫化规律。在两个铅锌矿床中,除存在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富集以外,还存在着部分亲石分散元素、铁族元素、稀土元素等的贫化。发生贫化的微量元素因矿床而异,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Ba等微量元素在铅锌矿床中显著贫化并且随着Pb矿化增强贫化程度增强的规律,可以作为判断铅锌矿的地球化学异常的成矿前景。此项研究成果为实现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的定量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4.
海面变化对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了解过去海面变化规律可以为预测未来海面上升情景提供参考依据。以长江古河口湾湾顶附近的扬州市昌建广场建筑工地所揭示的自然沉积剖面(CJGC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调研,在剖面下部发现了保存有海相贝壳的涌潮沉积,为研究全新世最高海面和最大海侵提供了绝佳的地质材料。通过系统的沉积相与光释光(OSL)年代学研究,重建了古河口湾中全新世以来沉积环境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地点中全新世以来经历了从陆相→潮滩→河口沙坝→河漫滩的沉积环境变迁,清晰显示了由海侵到海退的变化过程。OSL测年数据表明长江河口全新世最高海面和河口湾湾顶最大海侵出现的年代约为5.6 ka,当时对应的海面高度不低于海拔1.3 m,这一时期的高海面在世界多地均有记录。  相似文献   
195.
196.
基于1983—1999年7 d时间分辨率5 km空间分辨率的AVHRR传感器数据,利用曲线特征点的物候监测方法,反演获得华北地区冬小麦关键物候期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冬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主要集中在60—100、105—125和120—155 d。冬小麦物候期空间格局特征和纬度相关,纬度每升高一度冬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推迟了5.2、3.5和3.1 d。2)1983年以来,整个研究区的冬小麦物候期呈现提前趋势,每十年冬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提前了0.7、3.1、1.9 d。  相似文献   
197.
应用1958-2012年河北21个基准站和基本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北汛期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汛期暴雨分布呈现东部、南部多,向西北部递减的特征。最大暴雨量中心在河北东部、燕山南麓的唐山、秦皇岛地区。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分析,暴雨量、频次、强度都存在2-3 a的年际变化周期信号,暴雨量和频次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存在15-20 a的年代际周期信号。汛期暴雨量、暴雨频次时间序列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河北暴雨量和暴雨频次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暴雨强度在近50 a变化幅度不大。在空间分布上,暴雨量、暴雨频次和暴雨强度三个特征量在年代际变化中整体都呈现东退南缩的特征。从趋势分析看来,大部分站点汛期暴雨量、频次、强度都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8.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地层岩性解释、构造解释、储层评价、油藏特征描述以及油藏流体动态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震属性技术能提取隐藏在地震资料中的有用信息,提高对储层有利区预测的准确度.因此,对地震属性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地震属性的发展历程、地震属性分类、地震属性提取和地震属性的优化及预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地震属性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9.
海南石碌铁钴铜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石碌矿床是以富铁矿为主,并伴生有钴铜等矿产的著名大型矿集区。通过对该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成矿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铁钴铜等物质来源很可能来自原始火山沉积地层石碌群中,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对其形成起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初步定义其为火山-沉积变质+多期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该矿床成矿模式概括为:1)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奠定了铁钴铜等成矿物质的基础;2)加里东—海西期的变质改造成矿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贫矿体;3)印支—燕山早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石碌矿床发生了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铁矿体;4)燕山晚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对原来矿体进行改造富集,并形成了脉状、角砾状铁矿体及伴生的铜钴矿体。  相似文献   
200.
甘肃省湿地植被分类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主要湿地植被类型及其分类。依据中国湿地植被、甘肃植被等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结合甘肃省湿地植被的形成、发育和分布特点,甘肃省湿地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74个群系和138个群丛;依据湿地的定义和湿地植被的特征种、指示种等特点,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西北地区一些受争议的河岸林缘植被、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群系等是否属湿地植被,并依据此类群落的群落和生境特征,将胡杨等群系列入湿地植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