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西安段家坡黄土有机质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蓉芬  林本海 《地理科学》1993,13(4):337-345
  相似文献   
32.
经常发现有机质与大盆地产出浸染状金矿的碳酸盐岩有关。这就导致人们对有机质与矿化作用之间有成因关系的推测。近期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大大加深了对金矿中有机质及其有机质成熟作用的理解;有机质的成熟作用,导致H/C及O/C比值降低,通常认为成熟作用具有一级反应速率,在时间和温度的关系上,是按阿雷尼乌斯方程式进行的。因此,有机质的成熟作用是时间和温度  相似文献   
33.
34.
陕西兰田段家坡黄土剖面有机质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质体中有机质具有由顺磁性向逆磁性演变的特征。碳的聚合程度在其转变中起重要作用。黄土剖面的有机质具顺磁性,并与泥炭的自由基浓度相当。不同组分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增大顺序为饱和烃<非烃<干酪根。段家坡剖面S_1—S_5层段磁化率(34-318SI)与有机碳含量(0.04—0.33%)及干酪根的自由基浓度(8.89×10~(16)/mg—2.39×10~(17)/mg)呈同步但不同幅度的变化。它们在古土壤层的含量均高于相邻黄土层。随着埋藏深度和H/C原子比的增加,这种差异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5.
Two major characters are recognized with respect to the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during diagenesis of carbonate rocks; (1) expel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from carbonate minerals through crystallization, which c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organic matter significant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agenesis; (2) protection of organic matter by the minerals, especially in the late stage of diagenesis. According to their nature and relations to the protection during diagenesis, three majer forms of disseminated organic matter in carbonate rocks can be distinguished: adsorbed, ctystallization-trapped organic matter and organic inclusions. Owing to the protection by minerals the maturation process of disseminated organic matter proceeds very slowly, and the matority of crystallization-trapped organic matter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arbonate source rocks. Most of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migrated organic matter, such as hydrocarb ons; so organic inclusions may be a good indicator which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primary,secondary migr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oil and gas in carbonate source rocks and carbonate reservoir strata,  相似文献   
36.
对陕西渭南12.6m黄土剖面做了235个样品有机碳(TOC)、有机硫(TOS)及岩石有机质快速评价仪(Rock-eval)热解分析。TOC的含量在黄土层(L1和L2的顶部)为0.04%-0.45%,古土壤层(S0和S1)为0.05%-0.64%,它随深度呈周期性变化,在古土壤层中含量较高,特别是在古土壤层向黄土层转变的界面上明显增高。黄土中的干酪根最高热解峰温度(Tmax)主要分布在525℃、古土壤的主要在475℃。引入大气物理学中测量湿度的比湿概念,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将干酪根不同湿度的热解烃。划分为与下降水有关的以低等生物为主的热解烃(pHC2-1)、以高等生物为主的热解烃(pHC2-2)和与蒸发作用有关的次生碳酸盐包裹烃(pHC2-1),提出计算黄土地区第四纪古湿度公式Q9=(pHC2-1 pHC2-2)/pHC2-1 pHC2-2 pHC2-3)。经计算该剖面由下而上湿度分别为L2<60%,S1为55%-75%,L1为45%-63%,S0为55%-72%,以及现今尚处于较湿周期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37.
趋磁细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范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趋磁细菌(MB)属变形菌纲,为简单的原核细胞.它的最大特征是体内长有磁小体(MSs),沿地磁线运动.MSs由膜及其内部的无机矿物或铁素(含铁蛋白质)组成,无机矿物有铁的氧化物系列或铁的硫化物系列,它们是MB的代谢产物,也是最早发现的有机界面生物矿化作用的范例.文章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源于黄土剖面S0,S1和S5古土壤层中的MB为研究重点,对它们进行了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观察与检测,生命元素和生命小分子脂肪酸的色质谱与能谱测定,并在没有添加营养和铁源的条件下,开展了MSs的生长特点及它对环境磁性影响的模拟实验.黄土中的MB以杆状为主,杆状的长与宽之比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大.MSs中的矿物为铁的氧化物系列,在较低温度并有一定温度差(8~18℃)的情况下生长较好.菌体老化后菌膜发生自溶,MSs脱落到体外,可能成为沉积物中细粒磁性物质的重要组分.因此它们在古地磁与古气候记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不同级别生物分子的了解与测试,MSs的矿物成分与形成机理研究,以及MSs中磁铁矿的铁和氧同位素测定,可进一步认识MB在沉积物中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38.
碳酸盐岩生烃运移的激光—荧光和有机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分布较广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大多数热演化程度较高,损失了很多荧光信息,给烃源岩的荧光观测与评价带来了很大困难。采用新组装的激光一荧光显微系统进行研究,获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烃源岩中显微有机组分的荧光观测范围由烃源岩成熟度的镜质组反射率 R。小于1.3%扩大到等效镜质组反射率 R。达1.8%左右;岩石中矿物荧光沥青的观测范围可达 R。在2.4%以上,3.3%以下。采用功率较高的激光—荧光显微系统,其观测结果能充分揭示由矿物晶间荧光沥青和包裹烃构成的碳酸盐烃源岩排烃运移微网络体系以及由层面、缝合线、裂隙与不整合面等构成的油气运移的综合体系。对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四川等盆地分别选取了若干样品进行观测研究,在以往用常规显微镜很难见到荧光的烃源岩中发现了多种显微有机组分的大量荧光信息,为高成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判识与油气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在鄂尔多斯盆地等效镜质组反射率达1.60%~1.74%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和条纹状碳酸盐岩样品中发现广泛分布有强荧光的 G.prisca 粘球形藻、层状藻、结构藻和藻屑等有利于生烃的原始显微有机组分及矿物晶间荧光沥青,并在白云岩孔洞中发现他形充填状和球粒状高演化储集层沥青,表明这类碳酸盐岩为有实际生烃、排烃现象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39.
贾蓉芬  邵敏  刘德汉 《地球化学》2001,30(6):592-598
为了研究高演化地区气源的生成特征与生气潜力,分别采用热解温度为560℃不加内标、CDS2000热解系统,700℃加内标(聚苯乙烯)、由实验室自制热解系统的在线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气源岩(代表性的煤、固体沥青及四川地区以下古生界碎屑岩为主的全岩)进行5s的快速热解分析。在对实验系统加内标定量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研究后,提出了产烃定量公式。560℃的热解谱图可清楚地将烃源岩分为生油、生气和生凝析油三种类型,并可根据谱图计算出油气比(GOGI)。根据700℃加内标的热解测试结果,计算了气源岩的热解烃总量和C1-5-C5-C15组分的相对含量。热解烃总量随热演变程度增高而递减,其中以碎屑岩的热解烃量减低最快。相同样品的热解烃量与TOC和Rock-Eval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对比不同演化阶段热解产物的相对组成,显示低演化阶段的烃源岩热解产物以C1-5组分为主。由此表明,在高演化阶段,好的油源岩就是好的气源岩。较高演化阶段(测试前R^0为2.5%-4.2%)烃源岩的热解烃中C5-15含量呈增加趋势,这一结果与前人资料吻合,它除了表明C5-15 分的含量可能与烃存在的载体,如无机矿物或固体有机质对早期轻烃的包裹与吸附有关外,可能还揭示了有机质在石墨化过程中高演化阶段有着与低演化阶段不同的特性。固体沥青广泛分布在四川地区下古生界地层中,PY-GC测试结果也表明,固体沥青比相同演化阶段的碎屑岩热解产物多数倍到一个数量级,因此,在高演化地区固体沥青是不可忽视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40.
西峰与段家坡黄土剖面中有机质的特征及古环境信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对甘肃西峰(X)黄土剖面L1-L6共163个样品进行总有机碳(TOC)和R ock-Eval热解分析,对比分析了西峰和陕西段家坡(D)剖面L5-S5-1层段及其中趋磁细菌的正烷烃与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西峰剖面的TOC与磁化率呈良好的对数关系,两个剖面L5-S5-1层段正烷烃和脂肪酸的分布表明,黄土地区当时古气候偏干冷,黄土高原由西北而东南,古气候呈变暖趋势,西峰剖面从S5-1形成到L5堆积,其古湿度可能有一个突变,即古气候由较湿润突然转变为极干燥,而段家坡地区当时的气候变化则可能较为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