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7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湖南秀才洞铀矿位于诸广山北部的鹿井矿田,极具找矿潜力。为进一步查明秀才洞铀矿成矿条件,揭示岩浆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及成矿成岩机制,本文开展了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对矿区典型岩浆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岩体属酸性岩,具富Si低Ca偏碱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花岗岩富集Nb、U、Th和Ta等高场强元素,贫Sr、Ba、V、Cr、Co、Ni等元素,具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岩浆岩及矿石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平展型”,具强Eu负异常特征,岩浆岩及矿石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可以为同一成矿系统。矿体均产于围岩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并受断裂构造控制,岩浆岩和地层均提供了一定的铀源。结合矿床特征、成矿地质特征及与岩体的空间关系认为秀才洞铀矿是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凤凰山铜矿床新的矿化类型—斑岩型铜矿体的系统采样分析,认为斑岩型铜矿体具有各自的原生晕分带性;多阶段矿化作用和多矿体的迭瓦状产出,使各阶段矿化作用和各矿体的原生晕叠加形成了统一的、范围较大的、较为稳定的原生叠加晕。因此,矿体的原生晕和原生叠加晕特征可指导本区斑岩型铜矿体的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43.
衡阳市清水塘矿区金,银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健清  罗贤昌 《湖南地质》1997,16(4):245-249
清水塘矿区主要含矿地层是下古生界浅变质岩,代表地槽构造层,受地洼阶段的岩浆侵入。由于构造岩浆多期活动的叠加和3,形成金银成矿的有利条件。地洼阶段的岩浆活动不仅提供了成矿的驱动力,而且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4.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科学.以太原盆地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对太原盆地重金属元素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建立重金属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地质累积指数方法对As,Ni,Cr,Zn,Cu,Pb,Hg,Cd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进行预测,并对结果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45.
太原盆地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太原盆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Hg,Ni,Pb,Zn,Cu的来源及分布规律,首次计算了太原盆地区域土壤背景值,分析了盆地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认为Hg,Cd,As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用太原市和太原盆地的深、浅层数据作出8种重金属元素的多重分形图,对8种重金属元素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重金属元素的分形规律,得出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46.
在研究凤凰山铜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过程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分析和动力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结合现代成矿预测理论,提取了本区多元地学信息综合集成的成矿预测信息,并利用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功能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探讨建立了本区多元信息综合集成的成矿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7.
角砾岩不仅记录了矿区构造的形成演化过程,同时也记录了矿床的形成定位过程,因此对角砾岩的产出、分布特征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矿床的形成与定位机制.凤凰山铜矿区不同类型角砾岩的分形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角砾状花岗闪长岩属于化学成因角砾岩,在形成过程中有物理作用的参与,而角砾状矿石和角砾状大理岩是水力致裂角砾岩,形成时能量达到中等,说明该区角砾岩的形成与成矿热液的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分形理论在太原盆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太原盆地地球化学取样中土壤浅、深层元素多重分形特征的详细分析研究,确定了8种微量元素(As、Cd、Cr、Cu、Hg、Pb、Zn、Ni)在盆地的背景区和异常区以及元素的分维值,并依据分维值对微量元素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富集趋势进行了尝试性分析,认为土壤浅层、深层差异性大,浅层富集趋势强于深层。为太原盆地土壤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9.
遥感技术在煤矿开采区详细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煤造成的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常规手段难以对其定量化调查研究.利用IKONOS卫星影像高分辨率的特点,以白银煤矿区为例,分析该区的地质灾害特点和遥感影像特征,建立了塌陷和地裂缝的遥感解译标志,并运用3S技术手段,对该区地质灾害进行定性和定量化分析,为该地方政府决策和当地的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铜陵凤凰山铜多金属矿不同部位的磁铁矿单矿物的稀土元素配分分析,发现从矿体的底板经过中部到顶板,磁铁矿中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不断升高,依次为11.30×10-6,29.34×10-6和86.15×10-6,δ(Eu)平均值依次为0.62,1.23和2.04.与超覆于矿体之上的花岗闪长岩体和矿体下伏的围岩(灰岩)的稀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