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青藏高原东北缘似三联点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深部构造的角度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似三联点构造进行了探讨。人工地震资料反演结果表明,该区的地壳结构与其它地区明显不同Moho面为一复杂的过渡带,而不是尖锐的速度间断面;在该区内存在一组弧形构造,各弧形断层在形态、规模和破碎程度方面的差异,反映了青藏高原块体向东北方向强烈的挤压作用及其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42.
赖晓玲  张先康  孙译 《地震学报》2006,28(3):230-237
利用地震波复杂性系数和频谱分析方法,处理了穿过张北地震区的一条地震测深剖面的PmP波形资料,获得了该震区以及相邻区域的壳幔边界复杂性特征. 结果表明,震中区的下方为壳幔边界复杂性的差异部位,北侧为复杂性系数小的内蒙地轴,南侧为复杂性系数大的怀安盆地. 频谱分析表明,在震区的两侧有不同的谱形态. 该震区中新生代以来有过多期岩浆活动并且地表有火山口. 从张北地震区的中上地壳速度成像可以看出,火山口周围壳内有低速体分布,并且有向地壳深部延伸的低速带. 推测壳幔边界复杂性的差异带可能是中新生代深部岩浆活动和上侵的边沿地带,南侧复杂性系数大的区域为深部岩浆活动区,北侧复杂性系数小的区域为壳幔构造稳定区.壳幔边界复杂性的差异为强震的孕育提供了深部环境.   相似文献   
43.
有限差分二,三维速度层析成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地震走时资料速度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正和反演。然后对唐山滦县的Pg波三维资料和菏泽-林县--长治的二维Pg资料分别进行了三维和二维反演,反演结果与浅层地质资料较好吻合。由于反演是采用不用矩阵运算的反投影方法,可以实现稠密采样,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得到高精度浅层速度的办法,为深部结果的反演提供了可靠的浅层速度资料。  相似文献   
44.
正断层围陷波(Fault zone trapped waves)又称为断层通道波、断层导波、槽波,是波在断层的两个边界内侧多次反射并相干迭加而形成的。围陷波既然是由断层带内低速介质和高速围岩之间的相干多次反射波构成的,那么其振幅和频率就强烈地依赖于断层带内介质的物理性质和断层的几何形态。所以观测、分析和模拟断层围陷波能够确定断层的深部细节。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随后强余震不断,并且2013年4月20日  相似文献   
45.
Introduc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occurrence of moderate and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eismically active belts are most directly related to deep crustal faults. Therefore, studying geometrical spreading and physical state of medium of deep crustal faults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subject in earthquake science. It is not on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deep structural background and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strong earthquakes, but also of great help to se…  相似文献   
46.
Pg回折波的上地壳三维层析成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提出利用人工地震Pg回折波走时重建区域上地壳三维速度分布的方法。正问题利用经典最小二乘迭代求解垂向速度梯度模型的参数值及相应走时残差。反问题采用泛函空间的最小二乘准则来实现。对速度不需要预先进行参数化处理,可以计算反演区内任意点的速度值。  相似文献   
47.
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幔过渡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穿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两条地震测深剖面提供的PMP波形资料,研究了该区不同构造单元壳幔过渡带的复杂性、频谱特征和速度模型.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和陵中盆地Moho具有稳定的构造特征,壳幔耦合为简单的一级间断面;海原地震区和巴颜喀拉地块与柴达木地块结合带莫霍面具有明显的活动迹象,壳幔耦合为复杂的高、低速相间的多层壳幔过渡带,总厚度达到20多千米.不同构造单元的莫霍面差异性反映了研究区壳幔耦合层的非均匀特征;海原地震区和玛沁断裂壳幔过渡带的细结构差异, 则反映了两个陆 陆碰撞带不同的深部物质结构与地块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48.
张北近场资料处理及震源区地震分布三维图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介绍张北近场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平台的主要功能,提出了计算机自动查找近场地震事件的快速有效方法,解决了小震、微震的快速查找,提出了利用密集的震源区精确地震定位结果获得该区地震分布三维图像的方法,可以反映震源区活动构造的三维形态,获得了张北震源区地震分布的三维图像,它展现了该区域现今活动断裂分布的三维构造格局。该震源区周围存在五条断裂,北东和北西向的四条断裂围成的“棱形”边界包围了震中区,北东向的(1)和北西向的(2)及北北西向的(3)三条断裂交汇于单晶河附近,地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位于该三条断裂的交汇处附近,该区域的地震主要是由这三条断裂的活动所造成。  相似文献   
49.
以震源精确定位结果分析张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远场和近场数字地震观测记录 ,重新测定了张北地震序列ML≥ 3级地震的震源位置 ,结合修订后的震源机制、宏观烈度分布资料 ,给出了张北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地震序列由走向NWW、倾向NNE、倾角 4 4°、长 11.5km的左旋走向滑动的主破裂面 ,2条NNE走向、高倾角、右旋走滑的次要破裂面组合而成。NWW和NNE走向的破裂面共轭展布 ,2条NNE向的破裂面呈右阶斜列 ,3条破裂面先后依次出现。破裂面埋深 1.4~ 7.6km ,在地壳的浅部。研究表明 ,在没有发现活动断裂的“构造稳定区” ,利用精确可靠的强震序列震源位置、震源机制和宏观烈度分布资料 ,从三维空间分析研究强震序列的震源断层 ,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0.
玛沁—兰州—靖边剖面壳幔复杂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波的瞬时特性和波列长度参数量,给出一种地震波形复杂性系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呆以用于描述研究区介质的复杂性,处理了中国地震局物探中心于1999年7月实施的玛沁-兰州-靖边地震测深剖面,得到了该剖莫霍界面复杂性系数分布图,结果表明沿剖面的不同构造单元。莫霍界面的复杂性有较大差异,复杂性系数分布沿剖面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特征,在该剖面的玛沁裂断和海原地地震的下方,莫霍界面的复杂性系数明显大于沿剖面的其它位置,对穿过各个构造单元的PmP波形做了频频分析,在玛沁断裂和海原地震的下方,频谱的优势频率范围明显较其它位置宽并且出现多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