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6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OpenGIS联盟(OGC)编制了一套实施规范以便推广地理信息互操作性的应用,这套规范是根据地理器支持的、在各计算平台上运行的通用软件接口综合集要概念开发的,它首次将地理信息和服务作为一种便于人们利用的技术信息资源。在这套规范的编制过程中,对许 业部门查询地理信息的方法还作了另行规定。  相似文献   
22.
赫英 《地质论评》1985,31(2):173-178
世界闻名的西华山钨矿,是一个与岩浆后期渗浸相联系的热液矿床。与之有成因联系的西华山花岗岩株的成岩阶段划分问题,前人曾多次详细工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65年江西省地质局九○八地质队将其定为同源多次阶段侵入体,划分成五个成岩阶段(图1);同年,南京大学地质学系认为西华山岩体成岩作用与上层前锋花岗岩化有关,同时划分为三期六个阶段;1981年,  相似文献   
23.
赫英 《地质论评》1986,32(5):448-454
本文描述了西华山脉旁蚀变分带的20种排布特征及其与钼、钨、锡矿化的关系。根据对这20种排布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的综合分析,以及对单个石英脉脉旁蚀变的典型分析,作者认为,西华山脉旁蚀变带的推移方向和流体流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最后,文中提出了西华山脉旁蚀变的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24.
赫英 《地球化学》1992,(1):49-54
本文提供了西华山花岗岩体各类岩石19件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测定数据。由此得出的稀土模式表明,岩体的演化主要经历了岩浆期结晶分异作用和岩浆后期熔体-溶液渗浸改造作用两个阶段。而相应于岩体的结晶、分异和演化,花岗岩中稀土元素含量呈有规律地变化。这一结果和作者所做的实际观察结论及有关其他岩石、矿物及地球化学证据十分一致。  相似文献   
25.
赫英 《国外铀金地质》1998,15(3):241-244
作者在对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砾岩型金矿及俄罗斯外贝加尔巴列依矿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特征研究基础上,从其区域构造位置、裂谷构造演化特点、裂谷盆地基底的性质等诸方面对两个盆地的共性进行了逐一对比分析,指出尽管它们之间在矿化成因和成矿年龄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在许多方面均具有强烈可比性,总结了与隶属于不同时代裂谷盆地有关的超大型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6.
胜利油田火山岩类、盆地演化及其CO2-Au成藏成矿效应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赫英  王定一  廖永胜 《地质科学》2001,36(4):454-464
将胜利油田盆地内火山岩类分为石英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3类。其中,碱性橄榄玄武岩多分布于盆地边部、出现较晚并受深断裂控制,其成分中明显更富碱、富轻稀土、富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铬、镍等相容元素和挥发分,深度大而熔融程度不高,应源于富集地幔。二氧化碳气藏与碱性橄榄玄武岩有空间、时间和成因上的关系;二氧化碳气藏区的火山岩中含有高含量的金。二氧化碳和金是盆地和火山岩类演化一定阶段的产物,源于富集地幔的岩浆去气是其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7.
渗浸花岗岩的识别标志赫英(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关键词岩浆后期,亚固相,熔体-溶液,渗浸花岗岩一般认为,岩浆花岗岩在其形成的最后阶段,可能直接由岩浆中结晶,也可能团结后遭受岩浆期后热液交代而形成“变花岗岩”。笔者注意到还有第三种情况,即一...  相似文献   
28.
赫英 《矿床地质》1998,17(Z5):925-928
根据作者的发现与研究并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综合论述了在济阳盆地(胜利油田内外找寻新类型贵金属资源的可能性。胜利油田二氧化碳气藏区火山岩中发现有高含量的金,而二氧化碳气藏经研究源自高含量金与二氧化碳流体的富集地幔,结合由盆地内向盆地外火山岩类型及其中包裹体中气体成分和含量的变化,作者认为在济阳盆地边缘二氧化碳气藏区和盆地外隆起区偏碱性和碱性火山岩分布区找寻与幔源高含量二氧化碳流体有关的地幔喷金矿床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9.
中国东部地幔岩中的钨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了56件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及其寄主岩石中的钨含量。结果表明,地幔岩包体和寄主玄武岩中的钨含量分别在0.1~1.0μg/g和0.1~2.5μg/g之间。后者一般高于前者且明显不均一,反映钨是不相容元素,在部分熔融过程中倾向于富集在熔体中,而主要源于软流圈地幔低程度熔融的熔体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岩石圈.软流圈或地壳.地幔相互作用。地幔岩包体钨平均含量接近或仅略高于上地幔钨的丰度,而寄主玄武岩钨平均含量与世界基性岩钨的丰度非常一致,说明我国地幔中钨的丰度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并无明显不同,反映钨矿集中区的形成和分布与地幔中钨的原始分布关系不大,我国钨矿集中区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地壳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30.
毛景文  赫英  丁悌平 《矿床地质》2002,21(2):121-128
胶东地区发育有两种类型的金矿床,以玲珑,焦家,三山岛,乳山为代表的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和以大庄子,蓬家夼为代表的胶莱盆地北缘滑脱破碎带内的角砾岩型金矿,本文选择了两种类型中的玲珑,三山岛和大庄子金矿床进行碳氧氢同位素测定。初步认为两类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它们形成于120Ma左右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软流圈上涌期间,岩浆流体和地幔脱气与胶东世界级金矿的形成密切相关,在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矿石中可见深刻的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的“烙印”。形成于滑脱破碎带中的角砾岩金矿流体与中生代大气降水和海相碳酸盐岩发生了强烈的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