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质学   2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本文通过典型含煤段沉积成因标志的分析认为,南华北太原组属于比较典型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山西组则属于比较典型的三角洲成煤模式,而华南砻潭组基本上代表了泻湖沉积相当发育的障壁岛-潮坪-泻湖成煤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反映成煤环境的综合标志的系列指标划分出三种四类基本煤相,即Ⅰ1-强还原型腐泥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Ⅰ2-强还原型富类脂组或富高氢镜质组的腐殖煤/腐殖腐泥煤煤相、Ⅱ-较强还原型腐殖煤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含煤岩系不仅可形成天然气,也可形成石油。煤成油气的事实说明含煤盆地和含油气盆地有着内在的成生联系。即在一定条件下含煤盆地可以演化为含油气盆地;含煤岩系可以转化为油气源岩,并可形成一定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矿藏。   相似文献   
13.
弄清煤成气的识别标志对正确确定天然气类型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陶枣矿区太原组煤层中赋存大量黄铁质和钙质煤核,其植物组成包括高等植物科达类,石松类,辉木类,楔叶类等和低等生物藻类及菌类。由这些植物构成的太原组成煤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群落主要层,以科达类和鳞木类等高大乔木为主;第二层次是楔叶类为代表的林下植物,第三层次是水体中大量存在的藻类和菌类,植物群落的层次结构和生态环境与现代落羽杉森林沼泽相似,明显的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华北太原组成  相似文献   
15.
应用煤岩学对强还原型腐殖煤系列样品(R_0=0.55%~1.01%)研究表明,它们含有较多的镜质组—类脂组过渡显微组分,这种组分的特征是:比基质镜质体反射率低,但荧光强度和生烃潜能较高。据显微特征可将其分为两种亚型——交织型和膨融型。它是荧光基质镜质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和强还原型腐殖煤生油的主要母质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量样品综合配套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太原组(C_2)富镜质组腐殖煤是一种新的煤型油源岩或生油煤。其特点是主要油源组分不是类脂组而是镜质组;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有少量类脂组“参与”的、主要由富氢镜质体构成的富镜质组腐殖型的生油煤。这种新型生油煤的发现和确定是“煤成烃”和“镜质组生油”领域的重要突破,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与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腐植煤的还原性质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赵师庆 《沉积学报》1984,2(2):53-65
一、不同还原性腐植煤的基本特征在研究华北聚煤区东部晚古生代太原组(C3)和山西组(P11)煤性质差别及显微特征的基础上,作者认为除煤岩成分和变质程度外,还存在着影响煤质的第三个成因因素--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18.
荧光法判别镜质体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质组生油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地鉴别富氢镜质体与贫氢镜质体。通过原煤和镜质组样品热模拟液态烃产率与相对荧光强度的相关关系找出与达到生成、排出液态烃产率的要求值相对应的相对荧光强度界限值,并经热解分析的产油指数校验后,作为划分富氢与贫氢镜质体的定量界线和评价腐植煤生烃排烃潜力的另一个煤岩学定量标志。在一定的荧光测试条件下,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的富氢与贫氢镜质体相对荧光强度的界限值定为I546nm0.30%;I650nm0.46%。   相似文献   
19.
热演化模拟试验的主要目的除了解煤型有机物质在热演化过程中生产物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为认识其成烃机理和建立成烃模式提供实验依据外,还可以获得视煤气发生率数据,为评价区域煤成气资源量奠定基础。国外早在六十年代已进行了很多工作,国内虽起步较晚,但随着煤成气研究工作开展,近年来也进行了一些煤热解成烃的模拟试验,取得了必要的基础数据和成果。   相似文献   
20.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重要和有代表性的煤成气藏(田)有崖13-1、文留、胜利井刘家庄、中坝、岳各庄和吴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