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69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81.
江苏建湖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地质、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建湖地区若干全新世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孢粉分析,划分出6个孢粉组合带,恢复了本地区自早全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与古气候古环境变迁,探讨了本区全新世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82.
“中国海面变化及其趋势与影响的初步研究”课题组于3月28日至30日在南京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海面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试点研究”子课题工作会议,其他二个子课题的领导小组成员与代表也参加了会议。各子课题的同志在会上介绍了全新世海面变化、仪器观测时期的海面变化与地壳形变以及海面变化趋势与影响研究三方面的研究动态与进展,交流了所承担任务的工作设想与方法,研究了各子课题的相互配合与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83.
到2030年,由于越来越多的大量化石燃料燃烧的结果,使CO_2与其它微量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加剧,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海面升高20—140厘米,将对国土整治与国家经济建设产生重大危害,并提出了有关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84.
北京平原地区晚更新世晚期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北京地区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根据地貌、沉积物特征及在地层中发现的若干哺乳动物化石,一般认为北京平原的上部地层大部分属于晚更新世。七十年代后期,初步建立了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地层,特别是全新世  相似文献   
85.
根据闽南粤东沿海的野外调查与室内研究,本文记述了若干地层剖面,公布了22个14C样品的年代测定结果,对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并对全新世海平面变化与构造运动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本区自晚第四纪以来属于轻微一中度上升地区  相似文献   
86.
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更新世冰川沉积物年龄测定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在念青唐古拉山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 ,分布着 3套更新世冰川与冰水沉积物 ,其冰水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 (ESR)和光释光 (OSL)测年结果分别为 ( 5 93± 2 6 0 )kaBP与 ( 6 78± 30 7)kaBP ,( 2 0 5± 5 4 )kaBP和 ( 2 5 4± 8 7)kaBP .测年结果表明 ,在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所发生的 3次冰川作用 ,分别相当于青藏高原南部的聂聂雄拉冰期、古乡冰期和白玉冰期  相似文献   
87.
对西藏面积最大的湖泊——纳木错湖相沉积野外现察结果,发现了由水平层理十分发育的砂与粘土所组成的、高出湖面分别为3—12m、15—22m、25—30m与35—45m的4级湖岸阶地,覆于基岩之上、高出湖面60—150m的湖相沉积和多达50条左右、由扁圆湖滨相砾石所组成的湖岸堤,环湖广泛分布的湖成地貌。在连结纳木错与其西北的仁错约玛、仁错贡玛、久如错的分水岭宽谷底部(分别高出上述3湖20m、90m与60m)与北侧山坡,即纳木错的第二与第三级湖岸阶地,发现了组成阶地与异堤的湖相与湖滨相沉积。从而确证了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锴曾多次连通,即数度成为一个统一的大湖,而不是以河道相连的不同湖泊。古大湖分离时代为末次冰期间冰段。  相似文献   
88.
通过地质构造、显微构造和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论述了辽西阜新金-多金属成矿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并着重指出NEE向、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而NEE向构造的NW向次级断裂带和NNE向构造的EW向次级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多金属矿体也多沿这两个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89.
西藏纳木错与仁错-久如错连通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是我国湖泊最多的省区。藏北内流区则集中了西藏最多的湖泊和大湖。其中,位于藏北内流区东南部的纳木错,则是西藏面积最大(1920km2)和海拔最高(4718m)的大湖。前人仅少量报道过该湖的湖岸阶地与古湖岸线,并推论该湖在青藏高原的“大湖期”(40000~28000aB.P.或40000~25000aB.P.)时,有可能是以河道通过仁错(海拔4648m)而与色林错相通的外流湖。2000年夏,作者在纳木错沿岸的考察中发现:在作曲卡下游、夺玛半岛东南岬角、玛尔北岸、塔吉古日西北坡、昂崩与昂千南麓等地的湖滨平原上,分布着  相似文献   
90.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辽西医巫间山变质核杂岩构造要素划发为:①变质核;②拆离断层;③中间过渡层;④伸展/滑脱带;⑤盖层;⑥医巫闾山背形;并阐述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着重指出沿变质核构造层中发育的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而NNE向构造中的近EW向次级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矿体多沿这个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