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中国近海海面地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几何水准、海洋水准和卫星测高的综合法求得了较准确的中国近海海面地形,详细分析了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机制。经比较,海洋水文法在黄渤海及东海海区的计算结果与综合法很拉近,但在华南沿海约有21cm的系统性差。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华南沿海气压影响造成的,气压的均衡效应、气压的非均衡效应、气压扰动和海平面波动的共振使海平面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海海面地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求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几何水准法、球函数模型法、海洋水准法,重点介绍了海洋水准法,并指出用水文资料计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时,必须考虑气压的均衡效应和气压的非均衡效应。定量分析了水文因素的影响,气压因素的影响,及太平洋北赤道流(黑潮)对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海平均海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沿海各长期验潮站年平均海面具有同升同降特点的基础上,应用方差分析方法求得年平均海面变化周期为5年、11年和19年.采用11年比较法,精选13个基本验潮站,和选择接近11年平均海面差值中数的时间段,求得中国近海近期(30余年)年平均海面上升速度为1.6±0.3mm/年.该结果与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
首次给出了解算潮波微分方程较完善的实用公式。采用边界点作为已知点,海上定点验潮站作为控制和检查点,对我国近海30'×30'网格点进行计算,经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潮振幅H精度为±15cm,分潮迟角g精度为±20o,完全满足海道测量海上潮汐改正精度要求。给出了潮波图和无潮点位置。最后还分析研究了中国近海潮波传播特征,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天津新港地面下沉和海平面上升引起强潮频率增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天津沿海地区可造成灾害的强潮发生的频率,较历史上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天津为滨海松软沉积地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地面下沉和海平面上升;使工程设施标高减小,抵御强潮能力下降。 1985年8月19日8509号台风,时逢农历七月初四天文大潮(潮高4.22m)。在天文潮最高潮位与台风最大增水还不完全叠加的情况下(台风增水最高水位稍迟2小时左右),塘沽新港实测最高水位5.41m,增水极值1.38m,淹泡码头0.2~0.45m;东大沽受淹,水深达0.5~2m。直接经济损失约7000万元。 1992年9月1日,16号台风侵袭塘沽、汉沽、大港及天津新港码头货场。根据国家海洋局塘沽  相似文献   
16.
1 海平面变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海平面的上升问题已经引起沿海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对海平面变化的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将大幅度上升,并对海岸带环境带来巨大影响,许多低洼地区和滨海城市将被淹没,沼泽地大片损失,海水内浸又造成土地盐碱化,加之拌生的海水地下入浸和潮灾加重,将构成危及沿海经济发展,直接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并社会  相似文献   
17.
海岸线定义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几何水准、海洋水准和卫星测高的综合法求得了较准确的中国近海海面地形,详细分析了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机制。经比较,海洋水文法(不考虑气压改正,认为海水温度、盐度是影响海面地形的主要因素)在黄渤海及东海海区的计算结果与综合法很接近,但在华南沿海约有21cm的系统性差。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华南沿海(厦门至八所)气压影响造成的,气压的均衡效应、气压的非均衡效应、气压扰动和海平面波动的共振使海平面显著升高。此外还发现,太平洋北赤道流对东山至遮浪海区的海平面高度的机制也有影响。最后研究了海平面高度与纬度的关系,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出于经济和军事上的需要,对海洋的研究已从近海扩展到远海,大范围、高精度的海洋研究工作进展很快。这一方面对传统的海洋测绘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使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向海洋发展,促进了海洋测绘和大地测量的结合。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