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陕西旬邑新近纪红粘土微形态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薛祥煦  赵景波 《沉积学报》2003,21(3):448-451
研究证实,新近系红土的土壤微形态特征也是判断古气候,划分对比地层的可信指标之一。用此方法研究陕西旬邑下墙晚新生代剖面的新近系及第四系最底部的岩石微形态特征及古气候,可将其分为 4个大段,自下而上第1大段,约相当于 6.8~ 5.3Ma,成壤作用以弱为主,气候是在新近纪总体暖湿背景下的凉干阶段;第 2大段,相当于5.3~ 4.2Ma,成壤作用以强为主,是新近纪最为暖湿的阶段;第 3大段,约相当于 4.2~ 2.6Ma,成壤作用较弱,气候由本阶段前半期较凉干变为后半期的较暖湿;第 4大段为进入 2.6Ma的第四纪初期,成壤作用极弱,气候由新近纪的总体暖湿突然变得冷干,在四大段的基础上还可看出次一级的微形态及气候变化与波动。此外还可根据土壤微形态特征划分中、上新统及上新统、更新统的界线。  相似文献   
62.
西安灞河流域现代岩溶作用与CO2吸收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灞河流域岩溶特征、CO2估算方法和CO2吸收量。观测资料表明,灞河流 域河水中pH值在冬春季高,夏秋季低,而HCO3含量通常与pH相反。河水和黄土地下水中 pH值、HCO3等化学成分含量与北方南部石灰岩区岩溶水基本相同,表明该区现代岩溶作用 明显,黄土地层也在不断吸收CO2,并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影响。雨水富含CO2,其中约有 82%的CO2被岩溶过程吸收,18%左右的随河水流失。根据一个流域CO2输入量和输出量,可 以计算岩溶过程中 CO2吸收量。计算表明,灞河流域现代岩溶过程中每年吸收的 CO2约为5632.8t。  相似文献   
63.
西安地区全新世古土壤下部木本植物根孔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在西安南郊和东郊全新世古土壤下部发现了许多木本根孔及充填物,根孔直径多为1~2cm,大者为5cm,分布深度达4m多。密集的木本根孔和其中乔木根孔的存在指示当时植被为繁茂的森林。根孔充填物的颜色、粒度和矿物组成均与全新世古土壤粘化层相同,表明充填物来自全新世古土壤。根孔以机械充填为主,后期有胶体化学充填。根孔的充填发生在全新世古土壤发育的中、后期,推测当时出现了气候突然变干的事件。根孔中分布深达2m左右的光性粘士胶膜指示全新世古土壤具森林土壤特征,当时年均降水量可达80.0mm左右。  相似文献   
64.
过度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16  
李瑜琴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5,25(3):404-408
通过调查和分析过度放牧对草原植物群落类型、盖度、生物量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可以得出过度放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反过来,也给牧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过度放牧引起了草原植被的退化和土壤质量的退化,特别是春季的过度放牧对草原植被和土壤质量造成了更为严重的不利影响。草原生态系统易变性和易退化特点决定了放牧容易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甚至引起土壤盐碱化、荒漠化和深部土层干化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笔者提出,对草原土层盐碱含量、植被盖度和深部土层含水量、地面大气湿度与含尘量进行监测,并依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牧业发展计划和管理措施,这对于牧业的长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5.
The Hengshan area in Shaanxi Province is located at the transitional junct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Mu Us sandy land in China. It is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as formed a unique paleoaeolian sand loess paleosol sequence. In this study, the L3 and S3 loess paleosol strata of the Liushumao section in Hengshan were select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 content and related geochemical parameters in soil samples, to systematically explain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formation recorded by the element geochemical index parameters during the L3 loess accumulation and S3 paleosol development in the Hengshan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 elements in the Liushumao section are mainly SiO2, Al2O3 and CaO.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major elements in loess layers (L3-1, L3-2), paleosol layers (S3-1, S3-2), and aeolian sand layers (L3F, S3F). The contents of Al2O3 and Fe2O3 are the highest in the paleosol layer of the section, the content of CaO is the highest in the loess layer, and the content of Na2O is the highest in the aeolian sand layer. The CIA and Na/K values of the section samples reveal that the loess-paleosol layer are in the stage of primary chemical weathering, and the aeolian sand layer has not entered the stage of chemical weathering. The high values of CIA, Rb/Sr ratio,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the Liushumao section indicate the strengthening of weathering and pedogenesis, the relatively warm and humid climate in this period, the increasingly strong summer monsoon, and the fixed contraction of the Mu Us sandy land. The high values of the ratio of silicon and aluminium (Sa) and > 63 μm particle content indicate the occurrence of strong winter monsoon, which led to the activ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sandy land under the effect of dry and cold climate. One extremely cold period, two cold periods, and a relatively warm period occurred in the L3 loess accumulation period, while two warm periods and one cold period occurred in the S3 paleosol development period. The change of element geochemical indicators in the Liushumao section revealed that the climate change in the Hengshan area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change of strength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 which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other climate change records in North China. The study results provide more evidence for exploring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transitional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Mu Us sandy land in China. © 2023, Editorial office of PROGRESS IN GEO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66.
巴丹吉林沙漠典型高大沙山迎风坡粒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沙地貌形态与地表风动力的互馈机制研究是近年来风沙地貌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为研究对象,选取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苏木巴润吉林以西高度约400 m的高大沙山,对其迎风坡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系统采样分析,研究了高大沙山迎风坡沙物质粒度由坡脚至丘顶以及表层和下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沙山迎风坡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  相似文献   
67.
ENSO事件与山西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搜集和整理1955-2008年大同、河曲、原平、太原、阳泉、介休、离石、长治、临汾、运城等地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山西的降水量、气温与ENSO事件的关系,研究了ENSO事件对山西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55-2008年ENSO事件呈现出起伏波动的特点,1980年以后波动趋势更为剧烈;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55-1980年为第1阶段,ENSO冷事件的频次略高于暖事件,但强度更大;1981-2008年为第2阶段,ENSO暖事件的频次和强度均高于冷事件。ENSO事件对山西降水量的影响表现十分明显,ENSO暖事件当年降水量明显偏低,次年降水量明显增加或达到最高趋势明显。ENSO冷事件年全省降水量均明显增加。ENSO事件对山西气温的影响也十分显著,ENSO暖事件年大多表现为气温偏高或升温,ENSO冷事件年一般表现为气温偏低或降温。  相似文献   
68.
根据野外考察、粒度分析及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了西安北郊草店村剖面在距今900~660 a形成的渭河漫滩沉积和洪水变化。结果表明,在距今900~660 a形成的草店村剖面洪水沉积分层明显,能够指示洪水事件和洪水深度。草店村剖面洪水沉积厚度为5.25 m,可划分为26个沉积层,指示了26次规模不同的洪水事件。洪水沉积厚度和粒度成分显示,草店村剖面的26个洪水事件发生时河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均大于2.2m;剖面下部第17~第26层沉积时漫滩上的洪水深度为4.0~7.0 m,河床水深为6.2~8.5 m;中部第8~第16层沉积时漫滩上的洪水深度为3.0~5.0 m,河床水深为6.6~9.0 m左右;上部第1~第7层沉积时漫滩上的洪水深度为2.2~3.0 m,河床水深为7.2~8.6 m。草店村剖面中部和下部的洪水沉积以中砂和细砂为主,剖面上部以粉砂和极细砂为主,指示的洪水规模比距今120 a来西安渭河洪水显著大。草店村剖面中的第12、16~26层代表的是特大洪水事件。西安北郊渭河在距今900~660 a发生的大洪水主要是由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69.
采用双环入渗法研究了洛川L1—S4各层土壤水分入渗特点,并利用各层孔隙度、磁化率、CaCO3含量资料研究了各层土壤含水空间发育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洛川城西剖面黄土层稳定入渗率大于红褐色古土壤层,水分入渗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比红褐色古土壤层长。黄土层孔隙度高,含水空间较大,利于形成含水层;红褐色古土壤层孔隙度低,含水空间较小,利于形成隔水层。土层含水空间的大小是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成壤作用强弱造成的。黄土层含水性较好是冷干气候决定的成壤作用较弱造成的,红褐色古土壤层隔水性较好是温湿气候决定的成壤作用较强造成的。对剖面渗水实验数据用3个入渗公式进行拟合,发现通常采用的3个经验公式均适用于描述L1—S4土壤入渗规律。  相似文献   
70.
西安北郊渭河河漫滩沉积与洪水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俊杰  赵景波  马莉  顾静 《地理研究》2010,29(8):1484-1492
根据西安北郊相家巷河漫滩沉积剖面中180个样品的颗粒分析和历史文献资料记载,研究了西安北郊相家巷漫滩沉积代表的洪水事件。研究表明:西安北郊相家巷剖面洪水沉积分层明显,对洪水的发生和短期降水量变化反映清楚。相家巷剖面洪水沉积厚度约为5.40m,可划分为28个层,指示发生了28次大小不同的洪水事件。剖面中的洪水沉积以中、粗砂和细砂为主,指示当时的洪水规模比近120年来关中渭河洪水明显大。这28次洪水事件发生时高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均大于2.2m,剖面中的第12、14、19~28层代表特大洪水事件。西安北郊相家巷洪水沉积代表的大规模洪水主要是由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