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东南沿海地区第四纪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南沿海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来自年轻的大陆岩石圈地幔 ,该岩石圈地幔在岩石学、矿物组成、痕量元素以及Sr Nd同位素组成等各方面具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它们来自不同的地幔过程。南海张开与地幔热柱有关 ,南海扩张后第四纪形成的火山岩携至地表的包体更多保留了地幔热柱的信息。橄榄岩包体的矿物成分与深海橄榄岩类似 ,相对贫Opx而富Ol;在痕量元素上 ,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的富集 ,其配分模式类似于其寄主岩 ;Nd同位素强烈亏损 ,显示出比MORB源区更亏损的特征。大陆岩石圈地幔经历了来自地幔深处的贫SiO2 熔体的进一步改造。  相似文献   
32.
地质事件序列与造山过程的pTt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变质作用一样,地质事件序列变可反演造山过程的pTt轨迹。两种独立途径反演的pTt轨迹对造山带动力学演化研究具有互补性。本文讨论了地质过程的事件性(或突发性)以及与热模拟pTt轨迹的异同、地质事件顺时针(CW)和反时针(CCW)pTt轨迹的实例及其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33.
山西平顺岩体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角闪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平顺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化学及矿物学作了详细的研究。在橄榄角闪辉长岩中发现了辉石被角闪石交代的现象,在角闪闪长岩中亦存在自形程度很好的角闪石;对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的结果,也说明既有原生岩浆成因的角闪石,亦有后期辉石在富含水的环境下被交代成因的角闪石。  相似文献   
34.
东南沿海地区新生代火山作用和地幔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 ,东南沿海地区从沿海→内陆 (牛头山→闽清→明溪 )新生代玄武岩的年龄逐渐变小 ,具有火山链的特征 ;微量元素和 Sr- Nd同位素特征与洋岛玄武岩 (OIB)类似 ;上地幔具有过热状态和扰动的热结构 ;地球物理具有低的 Vs 异常及提供了在该区下面具有地幔柱的 CT模式 ;火山岩具有较高的 3He/4He同位素比值 ,因此提出了研究区下面存在地幔柱。进一步根据火山岩的热动力学参数 ,从沿海→内陆 ,随火山岩年龄变小 ,火山岩的碱性程度逐渐增加 ,岩浆起源的深度逐渐变深 ,局部熔融程度逐渐变小等特征 ,提出了地幔柱的形成是由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 ,地幔柱位于俯冲带上面 ,南海的扩张和新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 ,并提出地幔柱成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35.
中国东部上地幔热结构——由岩石学模型推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丰富的超镁铁岩包体,是玄武岩浆喷出地表时取出的上地幔岩石标本。本文汇集了405个超镁铁岩中辉石的温压数据,提出了更为情确的新的辉石地温。它所代表的上地幔平均地温梯度为3.3℃/km,远小于由传导热模型推导的地温梯度(约14℃/km),暗示了对流热传输占有重要位置。粗略估算表明,对流热传输与传导热传输的贡献分别为79%与21%。上地幔热结构的扰乱是新生代中国东部发育大陆裂谷构造与强烈玄武岩火山活动这一构造热事件的重要表现。基于辉石地温与地表热流值推导的现代地温场的对比,提出了Moho可能是一个次级的热边界层,中国东部现代地温场与岩石圈热结构,可能仍主要反映了晚第三纪—第四纪构造热扰乱事件的结果,或者说岩石圈的冷却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36.
广东普宁麒麟超镁铁岩集块角砾岩筒中含有丰富的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辉石岩幔源包体,是研究上地幔的良好地点。目前,国内外对橄榄岩包体研究和报导较多,而对上地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辉石岩则研究较少,对辉石岩成因问题尚存在争议。因此,本文主  相似文献   
37.
太行山构造岩浆带K-Ar法同位素年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500余个同位素测年数据的统计特征表明,目前所取得的K-Ar法同位素年龄的统计峰值不能直接用来表示地质体的形成年龄,而是记录了区域造山抬升剥蚀的历史。利用不同地质样品的冷却年龄峰值,可以定性地估算区域隆升速率和隆升高度。在这个前提下,太行山构造岩浆带在中生代时期的抬升速率为0.421~0.253mm/a,隆升高度为8799~5288m。  相似文献   
38.
火 山 岩 储 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海玲 《现代地质》1998,12(1):62-62
火山岩储层赵海玲(地矿系北京100083)储层是油气聚集的场所,是含油气盆地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近年来的AAPG年会已把储层研究作为油气盆地研究中的热点和主要趋向之一。长期以来,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储层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与沉积作用有关的一些岩石。而火成...  相似文献   
39.
白垩纪大火成岩省与地幔对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垩纪事件是全球非常明显和重要的一次地质突发事件,包括洋壳的超巨量形成,地磁正超时达41Ma之久(124~83 Ma),海水温度大幅度升高,黑色页岩沉积和石油形成的大量增长,海平面的快速上升,大气CO2水平的急剧升高,以及伴生的生物灭绝事件等。中—新生代的大火成岩省与冈瓦纳超大陆的裂解伴生,是超级地幔热柱产生的结果,而与欧亚超大陆的形成伴生分散火成岩省,是超级冷地幔下降流的结果,两者的联合构成全地幔对流的格局。全地幔对流模型为白垩纪地质演化、生物演化和环境演化的突变提供地球深部过程的约束。  相似文献   
40.
火山岩储层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岩石学特征和热力学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长石溶孔是火山岩中重要的孔隙类型之一,火山岩的主要孔隙类型中长石溶孔所占的比例在1.24%~60.61%之间,在储层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岩相学、岩石化学CIPW标准矿物成分、热力学等方面论证了斜长石的选择性溶蚀.岩相学特征表现出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特征,即钙长石溶蚀时钠长石没有溶蚀,同时出现斜长石选择性溶蚀时钠长石和钾长石生长的现象.斜长石选择性溶蚀得到了CIPW标准矿物成分的支持,在CIPW标准矿物成分中长石的端元组分主要为钠长石和钾长石,而钙长石绝大多数为0或接近0.热力学研究表明,在同样的温度、压力和地层水成分的条件下,在斜长石中优先溶解钙长石组分.当地层水中Na+和K+浓度达到饱和时发生钠长石和钾长石沉淀,出现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同时发生钠长石和钾长石生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