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5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花垣县李梅地区早寒武世清虚洞期碳酸盐岩中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可通 《湖南地质》1989,8(3):10-16
扬子地台东南缘的花垣李梅地区,早寒武世晚期清虚洞组钙质风暴岩分布广泛,表现为层数众多,剖面类型丰富,识别标志清楚,颇具特色。风暴作用强度和侵蚀力按地层层序自下而上有由弱到强的规律性变化,与本区清虚洞期陆棚浅滩化演变过程相对应。早寒武世晚期的风暴事件与本区岩相、岩性的分布,均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2.
33.
本文用模糊聚类分析把全区夏季降水分成四个区域,分别计算出每区的平均降水距平百分率和覆盖率。并以500hpa相关区域高度和降水自身周期作因子,用逐步回归双重分析方法建立起8个预报方程,其历史拟合率较高且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4.
黄子洞地电台位于广东省新丰江水库以东约5公里处,台站附近地势比较平坦,地表为老第三纪红层,厚约300米左右。 台站建于1968年,目前共有5道测线,它们分别垂直或平行于河源断裂,其中第四道测线布设在河源断层的东南侧,并与断层垂直,线路长1000米。 由于该台位于我国南方,空气湿度大,雨季  相似文献   
35.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geological history during the Paleozoic time. depoaitional esvironment, the evolution of organisms, the content of organic substan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oil-generatlng strata, various indicators concerning oil generation a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in terms of Organic substance composition, the alkane and isopronoid in saturated hydrocarbon, characteristic functional group of the aromatic hydrocarbon and its structure, element composition and free radical concentration in asphaltene as well as carbon isotop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1) During the Later Paleozoic, the mud stone of the two oil-generating depressions of the Ponhsi Group o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si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reservoir and the black mud stone and limestone were secondary in importance. (2) Both the Ordovicoan Machiakou limestone and the shale of grapholithic facies are main oil (gas) generating strata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sin. The Changhsia Group of the middle Cambrian system may also be oil-generatlng but is of little consequence. (3) Oil and gas formation in the Upper and. Lower Paleozoic groups represent two.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group the petroleum formed is a kind of light oil, and large quantities of natural gas had been formed from the coal-bearing Taiyuan and Shansi Groups as a result of metamorphism. In response to the a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es over the prolonged geological period, oil sad gas formation in the lower Paleozoie group corresponds to a more advanced evolutionary stage, during which the generation of natural gas is the dominant process in comparation with oil condensation. Therefore the lower Paleozoic group is believed to be more promising for gas prospecting.  相似文献   
36.
登陆过程中热带风暴"黄蜂"螺旋云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热带风暴"黄蜂"在登陆过程中逐小时高分辨红外云图上的螺旋云带及其强对流云团的变化规律.从强对流云团发展为主螺旋云带的演变过程中,螺旋云带主要表现为其前端的对流逐渐加强,其余部分逐渐减弱,以及前端的强对流云团总体表现为旋入运动且维持时间较长,而其余部分的云团总体表现为远离中心等的特征.初步探讨了螺旋云带结构变化与风暴强度之间的关系和"黄蜂"在登陆后迅速减弱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7.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接壤处的四川九寨沟地区发育了总厚6000m以上的碳酸盐岩,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一系列专项调查,将该区内岩石地层划分为9个岩组。生物地层划分了3个珊瑚组合带,3个腕足组合带,1个腕足顶峰带,2个双壳顶峰带以及有孔虫组合带和顶峰带各1个。生态地层研究划分了两个生态群落。根据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划分了11个地球化学段。研究了地层的常量元素和碳同位素特征。对碳酸盐岩进行了微相分析。综合各项沉积标志进行了沉积环境判别,其中岷河组沉积环境最为特殊,属于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38.
分析了可见光在大气和水体中的瑞利散射效应和吸收、反射效应特征,提出了九寨沟、黄龙水体颜色主要源自水体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否定了广泛采用九寨沟、黄龙水体的“瑞利散射成因”说和“元素离子呈色”说。  相似文献   
39.
一种海面风场反演的快速风矢量搜索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SeaWinds散射计为例,从最大似然估计的海面风场反演方法出发,根据其目标函数的一般分布特征,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快速风矢量搜索算法。然后采用美国SeaWinds散射计的部分LA实测数据对该搜索算法进行了验证,并与常规算法对同一实验数据的反演偏差及运行时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能够保证反演精度的前提下,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0.
1 INTRODUCTIONThat the radar data are reasonably ingested into theassimilation analysis system to improve the analysisquality and prediction precision is one of the problemsmeteorologists currently try to resolve. Many scholarshave already obtained some 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