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2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钦-杭接合带之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大陆壳由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两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其间发育一条板块碰撞拼接带——钦-杭接合带,依据地层组成、构造变形差异,进一步划分为鄣公山构造混杂岩带、绍兴-江山对接带,前者叠加发育在扬子地块南部陆缘江南古岛弧之上,后者代表两地块间消减了的大洋及边缘海混杂体,经历了晋宁-加里东多期碰撞拼贴:晋宁期华夏陆块向扬子陆块俯冲、碰撞、走滑,形成了透镜-网结状韧性剪切系统争三期褶皱变形;加里东运动,华夏陆块再次与扬子陆块碰撞、仰冲,导致华南加里东造山带逆冲推覆在晋宁期造山带之上。至此,两者最终焊接成一体,形成了统一的晚古生代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12.
赣东北—皖南地区主体位于杨子板块与华夏(南)板坎接合部位,多期的构造成撞造山作用,使分布于其问的中元古代地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非史密斯”化,单一的、传统的史密斯地居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该区的地质填图工作。通过对造山带等理论的具体运用,结合近年来在该区的工作实践,在构造—地层法基础上提出了造山带低级变质地居区先划分构造—岩坎,再分块建立地层层序的地质填图方法:构造—岩块—地层法。  相似文献   
13.
江西吉泰盆地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泰盆地位于赣中地区, 目前尚无在该盆地中发现玄武岩的报道。新发现的玄武岩产于吉泰盆地南部泰和附近的南溪镇。玄武岩露头新鲜, 蚀变微弱, 属碱性玄武岩, 形成于板内快速拉张环境; 锆石U Pb年龄为 ( 139±0 7 ) ~(143±1 1)Ma, 表明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玄武岩无明显的Nb、Ta负异常, Rb Sr、Sm 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N(87Sr) /N(86Sr) ]i=0 704 1~0 704 8, εNd(t) = +3 78~+4 38, 反映玄武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 未经地壳物质混染。结合吉泰盆地边部存在中侏罗世 (168Ma) 玄武岩的事实, 表明赣中地区在早白垩世已经处于拉张背景, 吉泰盆地的碱性玄武岩可能是在板内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下, 由北东向的赣江断裂带拉张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饶南地区周潭——洪山一带加里东期构造变形变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国辉 《江西地质》1991,5(2):148-153
  相似文献   
15.
赣东北珍珠山群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赣东北婺源—乐平地区浅变质地层珍珠山群的地质时代,以往普遍认为归属于中元古代,但由于缺乏高精度的同位素测年资料,时代归属尚存争议,目前主要有中元古代、古元古代和晚古生代3种认识。近期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采用单颗粒锆石U-Pb法获得一批介于1113±118Ma~1379±65Ma间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从而将珍珠山群时代合理地厘定为中元古代蓟县纪;此外,还获得了代表捕获晶体或残留的继承性浑圆状锆石表面年龄2497±19Ma和含量极少的结晶锆石年龄1827±76 Ma,推断珍珠山群之下还掩埋着古元古代地层或岩石,为区域深层构造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浙皖赣相邻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到有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证据.同时,古陆南侧及东侧震旦纪-早志留世盖层向南(东)滑脱,接触带附近与基底一并形成倒转产状及倒转褶皱;北侧向北滑脱形成滑覆褶皱及临溪盆地、兰田残留向斜盆地.印支、燕山事件对加里东构造形迹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基本延续至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
扬子-华夏接合带的韧性剪切与金的迁移富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与华夏地块间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巨型板块缝合带--华南中部复合混杂岩带,对其次级北东向剪切带(进贤-婺源韧性剪切带)进行的构造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发现:①剪切带中构造岩金元素含量总体上高于原岩中金元素含量,从剪切带边部至中心,从原岩带至糜棱岩化带、糜棱岩带,随剪切程度的逐渐增强,金元素含量逐渐增高;②金元素有2个峰值点,1个出现在韧性剪切最强的糜棱岩中,另1个出现在叠加于早期韧性剪切糜棱岩化岩石之上的晚期脆性破裂张性构造角砾岩中;③叠加在原岩(千枚岩、砾岩)上的晚期脆性破裂张性构造角砾岩金元素没有出现富集作用.说明韧性剪切及叠加在韧性剪切之上的脆性破裂均有利于金的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东乡瑶圩—余江马荃地区斜长角闪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详细论述了东乡—余江斜长角闪岩的地质特征、岩石特征、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就其形成构造环境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珍珠山群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赖家组建于1978年,根据岩性特征曾划分出a,b两段,该组产出恐龙骨骼和恐龙蛋等化石,20多年来在国内外引起关注,1994年赖家组一名被废弃,由两头塘组和赤城山组替代,本文用新修订的“赖家组”代表原赖家组a段地层,赤城山组代表原赖家组b段地层,并对天台盆地上白垩统分布做出修改。  相似文献   
20.
浅析江西宜黄地区中深变质岩系与浅变质岩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黄地区是赣中南浅变质岩系与武夷中深变质岩系的接触地带1:5万区调证实,两套变质岩系具有相同的原岩建造的变形历史,其变质作用是“空间上渐变过渡,时间上渐进演化”之特点,反映了加里东斯造山作用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