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6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对姬塬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的长8~长6油层组岩石组分特征、沉积相特征、震积岩及凝灰岩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早期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秦岭隆升时间大致在长8沉积早期,而六盘山的隆升则是稍晚的长7沉积期,长8~长6沉积期可视为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的早期成形阶段。姬塬地区长8沉积期构造相对稳定,砂岩中不含碳酸盐岩岩屑,无震积岩发育,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长7沉积期盆地西南缘的挤压导致了湖盆强烈坳陷,砂岩中开始出现碳酸盐岩岩屑,大量发育的震积岩与频繁出现的凝灰岩共生,研究区以发育水下扇的半深湖为特征;长6沉积期火山活动减弱,但盆地西部断裂带的构造活动仍较强烈,地层中常有震积岩出现,沉积环境以湖泊三角洲为主。由姬塬地区长8~长6沉积期古地理演化,证明以长7沉积期为界,之前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主要受南缘构造活动控制,自长7沉积期开始同时受盆地南缘和西缘构造活动影响,但以西缘的构造活动控制更强烈。  相似文献   
22.
珠江口盆地荔湾井区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深水区为油气勘探有利区域,通过岩石学和古生物组合特征研究,认为该区珠江组下部属于典型的深水扇沉积,可划分为早期盆地扇和晚期斜坡扇两种类型,两类深水扇都以发育颗粒流、砂质碎屑流及低密度浊流等顺坡重力流沉积为主,同时夹有少量内波和等深流等深水牵引流改造沉积。砂质碎屑流为两类深水扇水道砂体的主要沉积类型,发育有逆-正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粒序层内可见各种丰富的液化变形和生物逃逸构造,而水平层内发育有更多的生物钻孔和扰动现象。两类深水扇的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有明显差异,其中盆地扇水道砂岩中普遍含硅质小砾石,水道间泥岩中含有较多保存完好的抱球虫化石,斜坡扇水道砂岩以富含炭泥屑为典型特征,水道间泥岩含有更丰富的颗石藻和抱球虫化石,其中部分抱球虫和颗石具有遭受海底溶蚀作用的现象,指示斜坡扇相对盆地扇有更大的水体深度。平面上两类深水扇具有相似的重力流沉积的分带性,都具有自陆架坡折向盆地方向由颗粒流沉积逐渐向砂质碎屑流和近源高密度浊流、远源低密度浊流等单向演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
深水灰岩中可产有大量油气。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灰岩是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等)沉积的非重力流碳酸盐岩,深水灰岩及深水牵引流的研究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据钻井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详细研究了珠江组深水灰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珠江组深水灰岩埋藏成岩作用期间经历的所有明显变化都是破坏性的过程,原生孔隙缩减的主要原因为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和自生矿物充填及胶结作用。珠江组深水灰岩现今埋深2 920~3 220m,但仅经历了相当于1~1.5km埋深的机械压实、压溶作用,与较早进入超压旋回有关,且后期缺乏构造破裂,最终成为中—高孔、低—特低渗孔隙型潜在储层。  相似文献   
24.
利用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采用Couch公式和Adams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期湖盆古盐度进行恢复,确定由于受到成岩作用影响,由Couch公式计算出的古盐度值比实际值低,而由Adams公式计算结果反映的水体古盐度性质更可靠。研究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沉积期湖盆水体具微咸水-半咸水性质,盐度从北东、北西及西南3个方向往湖盆中央呈逐渐升高,晚期的盐度低于早期盐度,反映湖平面上升的湖进过程。盐度高值区为相对闭塞的湖湾和湖盆中心的半深湖区。平面上,古盐度向河流入注湖盆的河口方向降低。由古盐度变化为古地理恢复提供了依据;②湖泊水体盐度与储层关系密切,较高盐度的水体有利于早成岩阶段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浊沸石的形成,前者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后者更容易被溶蚀而形成丰富的次生溶孔。  相似文献   
25.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芯和分析化验资料,确定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具有特征的前缘缓斜坡沉积模式,可划分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前缘缓斜坡和盆地6个相带。其中台内、台地边缘和前缘缓斜坡为储层发育相带,尤以发育于台地边缘、开阔台地和前缘缓斜坡相带中的礁、滩微相最有利于储层发育。沉积微相和岩性对储层类型及物性有直接控制,特点为高能环境条件下沉积的块状礁灰岩和中-厚层状滩相颗粒灰岩以发育原生孔隙保存良好的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而较低能环境条件下沉积的(含)颗粒微晶灰岩、隐藻灰岩和泥-微晶灰岩以发育基质岩物性很差的裂缝型储层为主。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岩性和成岩作用复合控制,以各相带内的礁、滩微相灰岩为高效勘探开发目标的"甜心"位置。  相似文献   
26.
广西百色盆地东部古近系那读组湖相灰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军  郑荣才  陈果 《古地理学报》2004,6(2):163-173
百色盆地东部田东坳陷那坤地区古近系那读组三段下部发育一套数米至数十米厚的湖相灰岩,岩石以浅灰色-灰色、含大量的螺蚌化石和具核形石结构为特征,间夹有薄层的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本文在实测地表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仔细研究了此套灰岩的岩石学特征。依据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标志以及沉积地球化学、测井相特征将湖相灰岩的沉积相划分为滨湖、颗粒滩、浅湖三个亚相以及灰泥坪、沼泽、颗粒坪、滩缘、滩核、滩间水道、灰泥浅湖、泥质浅湖等八个微相,并详细地研究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结合该灰岩的区域分布和沉积相的平面展布格局指出沉积相主体属于浅湖的颗粒滩,并提出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27.
湘西花垣铅锌矿床是一个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碳酸盐岩中的大型MVT铅锌矿床,含矿岩系为大陆边缘相的藻灰岩、鲕粒灰岩夹黑色泥质条带灰岩。矿区及外围的寒武系中有大量沥青出现。矿区的沥青以细粒状、鳞片状充填于矿石的晶间孔隙或裂缝中,与闪锌矿、方铅矿共生。外围沥青多充填于石英重晶石脉的晶洞中或断裂带中。根据沥青的Romax,H/C(原子比),Tmax℃,Py-Gc,δ12C,REE和微量元素测定,矿区的沥青的热演化程度较高(Romax=4.32%-4.70%;,H/C(原子比)=0.5,Tmax=406-600℃),属脆沥青-2阶段,其演化程度与矿床的成矿温度相吻合(均一温度范围:80~200℃,均值135-151℃)。沥青的类型属原生-同层型,有机质来源可能与主岩有关,并参与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8.
湖泊三角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以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为例,简要地回顾了湖泊三角洲的研究史、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在湖泊三角洲不同级次的等时成因地层单元划分对比中的应用,可将单井的一维信息转化为油田范围至盆地范围的三维信息,从而为储层预测和油气藏精细描述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为油气勘探带来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9.
龙门山泥盆纪沉积盆地的地理和古构造重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文均  郑荣才 《地质学报》1999,73(2):109-119
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龙门山区,是著名的中生代冲断带,其中泥盆系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厚度巨大,既包括未经变质的稳定型,也包括浅变质的过渡型和活动型地层,根据推覆构造特点和不同类型泥盆系之间的关系,确认前山带,中山带和后山带,分别包含了泥盆纪沉积的边缘带,过渡带和活动地层纪录。泥盆纪的沉积盆地则是一个NE向不对称的裂谷盆地,它的东南边缘,  相似文献   
30.
川西北龙门山前甘溪地区吉维特阶发育一套厚2~3m灰-深灰色微生物岩,由直径0.1~4.0cm的核形石组成,其核心皆由早期葛万藻及其他生物碎屑组成,包壳由具同心圈层结构的亮色和暗色含葛万藻的纹层组成,并可分为球状、帽状和变形状3类核形石微生物岩,垂向上可分4个旋回,从底到顶核形石密度和粒径总体变密、变大,平面上呈不均匀发育。核形石样品具不同程度的δ~(13)C、δ~(18)O值负偏移和~(87)Sr/~(86)Sr正偏移特征,表明核形石微生物岩层遭受过古表生期大气淡水的影响,其中亮色纹层与球状核形石微生物岩受大气淡水影响最为强烈,核形石是在葛万藻发育、水流扰动及大气淡水参与的环境下,葛万藻包覆于生屑的外缘而成,藻类越发育、水体能量越高、沉积环境越稳定,形成的核形石粒径越大、丰度越高。核形石微生物岩在纵、横向分布特征,表明在全球中泥盆统艾菲尔期—吉维特期海平面上升背景下,龙门山地区吉维特金宝石组末期表现为至少6期次脉动式且逐渐强烈的构造抬升作用,造成该地区金宝石组末期海平面大幅下降而暴露于地表遭受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