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2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部分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形成于新元古代扬子板块北缘的裂陷盆地中,并遭受新元古代岩浆侵位和以寒冷气候位特征的大气降水热液蚀变,共同经历了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因此认为这些浅变质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下来的构造残片,为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加积杂岩,并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俯冲和碰撞的动力学过程提供有力的科学佐证。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形成及其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