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91.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镜质体反射率和包裹体温度等资料,结合岩心观察法,对Bongor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依据胶结物的体积分数及形态、黏土矿物组分的分布、岩石结构镜下特征及孔隙演化、有机质热演化等证据划分了岩石成岩阶段,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胶结物以碳酸盐和黏土矿物为主;溶孔-粒间孔组合型储集性最好,粒间孔-溶孔组合型次之;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性成岩作用,二者分别使原始孔隙度损失54.93%和31.30%,岩石颗粒中长石、碳酸盐胶结物等易溶物质发育,溶蚀作用是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目的层成岩阶段以中成岩A期为主,成岩作用弱-中等。  相似文献   
192.
当前地表矿已越来越少,寻找和开发隐伏矿及难识别的矿日益重要.深部构造对各类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了成功的预测成矿远景区域,锁定靶区,搞清深部构造特征成为地质找矿的首要任务,物探的低成本性、灵敏性、灵活性、准确性成为当前普遍采用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论述国内外物探工作研究成果,并成功找矿,说明了物探在提供地壳深部矿化信息和预测成矿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3.
渗透条件对膨润土改性黄土渗透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采用柔性壁渗透仪实测了膨润土改性黄土的渗透性能,分别在控制渗透时间、围压和渗透压等条件下探究了各自对改性黄土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试验初期试样的渗透系数在同一数量级上有较大波动,随着持续时间增加渗透系数趋于稳定,稳定后几乎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增大围压和渗透压都可以引起改性黄土渗透系数在同一数量级上降低。因此,在填埋场设计时可以通过预测防渗衬里的围压和渗透压来预留渗透系数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94.
结合光学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探针、筛析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青海省玛温根矿区产出的有代表性的氧化铅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矿石主要有价元素是Pb(2. 76%)和Ag(204. 4×10-6);矿石中铅的赋存状态较复杂,主要赋存于铅铁矾等难溶铅中,其次赋存于氧化铅、硫酸铅中,矿石中的铅矿物主要是铅矾、白铅矿、砷铅铁矾,少量方铅矿、砷铅矿等;银的赋存状态亦较为复杂,独立银矿物为硫铜银矿,含量甚微,部分银呈类质同像赋存于其他的金属硫化物中。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主要的铅矿物如铅矾、白铅矿等相互交代连生现象明显,且嵌布粒度细小,这与筛析检测结果相一致,同时矿石中As含量较高,达到了5. 43%,含砷矿物主要为毒砂、臭葱石,经X射线能谱分析,部分铅矿物与砷元素关系密切,并形成了砷铅铁矾、砷铅矿等复杂砷铅矿物。所以预测在选矿过程中,砷会随铅矿物同步富集,银的独立银矿物主要是硫铜银矿,且嵌布粒度微细,大部分银矿物以微细粒包裹态赋存于石英、褐铁矿等硅酸盐或氧化物中。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可判定该氧化铅银矿属于极难选矿石,建议采用浮选-化学选矿工艺综合回收铅、银金属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5.
内蒙古上二叠统林西组具有潜在的较大生烃能力.在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侵入岩体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针对索伦地区辉长岩侵入体对林西组烃源岩的影响进行了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似层状辉长岩侵入体对围岩的影响范围仅相当于岩体自身厚度.在侵入界面的外侧,烃源岩具有变质分带现象以及有机质含量低、高熟和裂缝发育的特点,其根源是辉长岩体侵入时的较高温度和压力造成的.辉长岩侵入时带来的高温促进了烃源岩的热演化,并提高了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烃量;高压使围岩产生的大量裂缝为烃源岩排烃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96.
土建筑遗址干湿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新疆交河故城原状生土试样和重塑土试样进行了干湿循环试验,之后进行了风洞试验和强度试验,研究土建筑的干湿耐久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样原始含水率比较低的情况下,试样首先经历了一个质量增大的过程,3个干湿循环后,试样的质量变化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随着增湿与脱湿过程中伴随的水分质量的变化,试样质量的整体趋势是减小的。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大,原状试样的强度减小,风蚀量增大,即耐久性持续变差。相反,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大,重塑样的强度反而增大,风蚀量减小,即耐久性有所提高。重塑样由于重塑过程中其微观结构受到破坏,强度弱化。干湿循环在某种意义上对重塑土起到“陈化作用”,愈合损伤的微结构。初期重塑土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强,而后强度逐渐衰减抗风蚀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97.
用Pg波走时反演首都圈地区的上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首都圈地区上地壳速度精细结构,本文使用了迄今为止在我国大陆最为密集炮间距高分辨折射和宽角反射/折射综合地震测深剖面一天津一北京一赤城剖面的Pg波走时资料。反演了首都圈地区的上地壳速度结构。根据上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可将整个剖面大致分为华北盆地拗陷区和燕山台褶隆起区,其中华北盆地又可以细分为黄骅拗陷、沧县隆起、骥中拗陷等,大厂拗陷、通县隆起、北京拗陷和京西隆起为燕山隆起区的前缘部分。华北平原区以低速结构的拗陷为主,地表速度较低,基底埋深深,盖层厚,垂直速度梯度大;而在燕山山区则以高速结构的隆起为主,地表速度较高,基底埋深浅,盖层较薄,垂直速度梯度小。基底面起伏大,最深处达到6km以上,最浅处不足1km。  相似文献   
198.
发震断层的形变是断层活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对认识断层性质、震源机理有重要作用。文中以逆冲性质为主的汶川地震为例,采用符合地表水平形变特征的Biharmonic样条插值对GPS水平形变矢量插值,然后再分解为EW和SN向分量。利用可靠的GPS观测值对InSAR参考点进行校正,统一两者的坐标系。通过对汶川地震视线向形变场剖面与GPS对比分析发现,断层上盘GPS与InSAR观测参考点相差9.93cm,而下盘则为-11.49cm。在此研究基础上,通过GPS水平形变场与InSAR视线向形变场联合解算,获取了汶川地震垂直连续形变场。结果表明,断层两侧垂直形变衰减较快,横跨断裂带形变量30cm的宽度不超过50km;沿发震断层附近垂直形变高值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发震断裂的汶川县城至都江堰段、茶坪—北川—南坝段和青川段。这3段各有特色,南段断层两侧垂直形变极不对称,主要以上盘剧烈抬升为主,最大抬升区域在映秀镇至连山坪一带,抬升量达到5.5m。中段表现为较强的反对称性,断层一侧抬升另一侧沉降。该段上盘最大抬升区域在茶坪东侧,抬升量为255cm,下盘最大沉降量在永庆,沉降量为-215cm。北端垂直形变相对较小,主要分布在青川北侧,呈对称分布,在发震断层最北端,最大抬升量为120cm。  相似文献   
199.
贵州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煤的矿物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低温灰化(LTA)和X衍射粉晶分析(XRD),结合带X光能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煤的矿物组成,计算了各矿物的相对含量,初步探讨了煤中主要的含砷矿物。   相似文献   
200.
朱拉扎嘎金矿位于中新元古代巴音诺尔公凹陷带内,朱拉扎嘎毛道附近南北向背斜褶皱轴部及朱拉扎嘎毛道NNW向断裂构造南段,赋存在中元古界蓟县系阿古鲁沟组一岩段中,为岩浆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研究朱拉扎嘎金矿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岩浆岩的控矿作用,提出朱拉扎嘎金矿床控矿因素为E-W向逆冲断裂带活动派生出的层间滑动破碎带,与华力西期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区域上北东方向的呼布和特一带与朱拉扎嘎金矿床地质情况相似,是该区的找矿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