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太阳闪烁仪是估测近地面大气视宁度的有效仪器.测量经过大气湍流元到达地面的太阳光的闪烁效应,可以用来估计近地面湍流元的大小,太阳闪烁仪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制作的.详细介绍了太阳闪烁仪硬件和软件构成,给出了初步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该设计能满足估测近地面大气视宁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登陆中国热带气旋入海强度变化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1949—2006年热带气旋资料分析登陆中国又入海的热带气旋(LSTC)的强度变化,重点给出明显加强的LSTC(RLSTC)发生频率、时空分布、路径及强度演变特征。主要结论:(1)LSTC入海有24%加强,主要在我国海域,也有少部分进入朝鲜海峡、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加强;登陆大陆入海加强的比率明显高于登陆台湾或登陆海南的比率。(2)RLSTC年平均有0.7个,逐年代减少,8月最多。(3)中心最低气压和最大风速加强最强的月份分别在8月和10月、加强最强的海域分别在南海和东黄海。(4)登陆时强度为强热带风暴的最多;其路径除了移向稳定者外,在南海和北部湾还有迂回盘转式。(5)明显加强主要发生在入海时刻,很少持续明显加强。进入东黄海的RLSTC以最大风速先于中心气压变化或仅有风速加强的情况居多,进入南海、北部湾入海后的风速、气压基本同步加强,迂回路径可在入海后72~132小时还会加强。  相似文献   
33.
2007年5月3日海南岛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海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海南省乡镇自动站资料对2007年5月3日海南岛出现的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并对中尺度WRF模式降水输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大尺度环流(副高、南支槽、低空急流等)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低涡是强降水回波系统生成和发展的触发机制;列车效应是导致局地强降水产生和长时间维持的直接原因;逆风区的发展范围内及其移动路径上降水明显增幅;中尺度WRF模式降水产品能够为海南岛降水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数值预报产品检验和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国家级数值预报T213模式、EC模式下发产品对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主观性检验结果表明,T213模式不管是对稳定路径还是转折路径的热带气旋在生成、移动路径以及登陆点都与实况相差很大;而EC模式对不管是转折还是稳定路径的热带气旋,都能够对移动路径、登陆点以及转折点都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报;而在客观性检验的结果中也可看出T213模式和EC模式的预报能力的优劣性。因此,总体来说,在热带气旋的数值预报产品中,EC模式的预报能力明显比T213模式强,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另外在温度场的预报中,T213模式相对于MM5模式,其预报能力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在日常预报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及三叠系须家河组作为陆上致密气资源增储上产重点的接替区,保有大量的难动用储量,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然而随着深入的滚动勘探开发,中浅层沙溪庙组气藏和深层须家河组气藏气井产水已严重制约了气井产能,部分气井甚至因水淹而停产。本文对研究区不同层位34口气井的地层水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和气藏成藏演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沙溪庙组气藏和须家河组气藏经历了先成藏后致密再改造的成藏演化过程,断层的沟通导致深层须家河组地层水的大量上涌,使断层附近高渗的砂体被充注,在水动力等驱动作用下,天然气以游离相或水溶相沿断裂带进行垂向高效运移。垂向上大部分离子含量都随着埋深逐渐增大,深层须家河组地层水气藏具有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并且经历了更为复杂的水岩相互作用,不同程度地使K、Ba、Sr、Li、Rb等元素更加富集。  相似文献   
36.
利用常规观测、NCEP 1°×1°逐6h、自动站观测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6年11月22日影响海南的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该飑线是高空槽前上干下湿、低空急流、边界层干线以及低层冷空气侵入引起的不稳定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通过对飑线中小尺度系统的分析,发现逗点回波、强的后侧入流急流、中气旋以及弱回波区是造成此次飑线过程产生灾害性大风的成因。  相似文献   
37.
利用海南省二次开发的CAPPS2.0模式,对2006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海口市逐日PM10、SO2、NO2污染浓度监测资料进行输出分析,得出海口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污染物SO2和NO2的预报效果较好,而PM10预报效果较差。因此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的预报方程,并对PM10进行优化和校正,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38.
气温是影响电力需求的最显著变量之一。国外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如在美国,当气温升至18℃以上时,每变动2.8℃,电力负荷会变化2%。我国的一些实证研究发现了上海、武汉、北京、福州等许多城市的用电量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于气温与负荷的短期预测,以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气温与能源相关性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章并不多。  相似文献   
39.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建立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新沟嘴组储层和盖层的二维模型,对江陵凹陷进行了CO2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注入CO2的运移分布和溶解扩散情况,并对储盖层垂直方向的渗透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的二维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CO2在储层中的运移过程和分布状况,而且在实际地质封存工作中必须要考虑一些地质上的因素如储盖层的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岩石矿物组分丰度等的变化对封存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气候检测与归因的格兰杰检验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气候变化并探索其可能原因,引入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在叙述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国气温变化的若干因子进行了检验。论证了通过检验的因子与中国气温变化的可能物理联系,着重说明了二氧化碳增加对中国气温变化的影响,解释了我国增温滞后于全球气温变化的原因。由此证实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是气候变化检测与归因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通过计算和分析,证实了格兰杰检验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