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超  阎长虹  郭书兰  郭建强  娄志会  万佳佳  于健伟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147-67041156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快和经济的转型,一些矿山逐渐被禁止开采,废弃矿山的残垣断壁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周边的自然风貌及生态环境,而且极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目前,废弃矿山的综合修复及再利用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江苏省近20年积极探索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道路,建设了南京冶山矿山公园、牛首山佛顶宫、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特色景点,形成废弃矿山治理工程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开发现状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以旅游价值识别要素、开发模式及景观营造方法为核心的废弃矿山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同时给出了目前江苏省废弃矿山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景观营造、品牌建设、旅游管理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旨在促进废弃矿山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基坑、隧洞等开挖工程活动中的卸载导致黏性土体发生过大侧向变形,引起的工程事故越来越多。目前多采用测斜仪对基坑周围土体变形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然而由于软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在监测中软土无法带动测斜仪一起变形,往往监测效果不尽人意,不能准确给出实际软土的真实变形。因此,需要加强开挖卸荷工程施工中土体的侧向变形监测技术研究工作。本文基于磁性矿物受荷载变形具有定向性特征,运用磁组构试验对无侧限压缩后的黏性土试样进行磁各向异性研究,同时与有侧限压缩试验变形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试验轴向应力、土样含水率对无侧限压缩条件下磁各向异性的影响规律,以及主磁化率值与应变的数学关系,探讨了由黏性土磁各向异性推求其受力变形规律的可行性。研究成果表明,受力作用的黏性土变形与其磁性矿物定向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一认识对于有效监测软土地区卸荷工程周围软土变形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因门架式抗滑桩具有较高的能效比,可以更为经济地实现有效加固,因而在大型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中被广泛使用。门架式抗滑桩的设计参数选取是实际工程中的难点,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设计参数的选取进行了优化研究。首先,对门架式抗滑桩的加固机理进行了阐述,详细分析了桩土的耦合作用。然后,基于加固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以及潜在滑移面的形态演变,对桩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门架式抗滑桩的显著特点是在联系梁作用下桩体结构的受力协调,本文重点量化分析了分级堆载情况下门架式抗滑桩体结构的受力协调性,特别是利用荷载分担比来量化分析前后排桩的受力协调性,根据其在不同设计参数下的变化规律,得出桩体最佳桩间距和桩排距范围分别是3D~5D和3D~4D(D为桩径);最后,建立了最佳桩体设计参数条件下桩顶位移与堆载之间关系的指数函数方程。这一研究将为门式抗滑桩的设计与变形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塔木素地区的构造稳定性对其作为高放射性废料处置预选地至关重要,需要进行全方位系统调查与安全评价。结合野外地质资料,利用X射线衍射和穆斯堡尔谱技术对该地区3条断层的断层泥及其围岩进行矿物组成和铁化学种分布特征研究发现:① 塔木素断层(F2)围岩和断层泥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断层泥中含少量粘土矿物而其围岩几乎不含粘土矿物;样品中均只含氧化性铁。② 乌兰铁布科断层(F4)围岩和断层泥中矿物以粘土矿物和方解石为主,见有微量黄铁矿,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蒙脱石、伊蒙混层;断层围岩中只含还原性铁,但断层泥中含有少量的氧化性铁。③ 除样品TMS04不含方解石,那仁哈拉断层(F7)围岩和断层泥均含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及少量方解石,粘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和伊利石、蒙脱石;在断层泥及围岩中均检测到氧化性铁和还原性铁,除TMS04中氧化性铁含量较高于还原性铁以外,其余所有样品中氧化性铁含量均稍低于还原性铁。断层泥和断层围岩的矿物组成和铁化学种分布特征与断层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其差异性显示塔木素地区断层与深部和外界的复杂连通性关系,总体显示断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5.
近百年来,对萨拉乌苏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古生物及其所反映的环境做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在不同地点和地层层位发现脊椎动物化石45个属种,人类化石或遗骸15件,并进行了孢粉分析和环境重建.但在一些方面仍需更深入的研究,如1)孢粉记录的分辨率和解译;2)萨拉乌苏人类化石或遗骸的确切年代;3)重点连续沉积剖面晚更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的生物地层和环境变化序列、萨拉乌苏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该区环境变化的动力机制等.  相似文献   
66.
贵州是我国西南典型岩溶发育地区,平坦地形及谷地等地段第四系分布广泛,但其厚度不大且变化甚剧。该地区土壤瘠薄、土体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这一地区快速石漠化。本文以贵州普定县陈旗堡这一小型水文地质单元为例,选取典型试验点,取样并进行现场及室内试验,研究岩溶地区土体物质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及土壤渗透特性。文中最后分析了土体成因、矿物成分对渗透性的影响,得出该地区粉质粘土渗透系数与孔隙比的数学关系,以期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7.
冷冻封堵技术因其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在地下工程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江底输水隧道施工中运用,其技术难度还是很大。本文以苏南某发电厂输水隧道工程为例,探究在特殊水文地质环境条件下输水隧道与取水立管对接封堵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为了检验冷冻封堵技术在江底隧道连接处的封堵效果,有效保证施工安全,采用数值法模拟分析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作用条件下冻结管对接处周围饱和土体的冻结效果,综合分析了冷冻封堵施工对冷冻区域温度场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采用冷冻法进行封堵是完全可行的,这一冷冻封堵方法在江底输水隧道与取水立管对接施工中应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8.
基于野外调查、钻探数据和水井调查,明确图木舒克绿洲地区潜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并采用数理统计法、相关性分析、离子比值、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64组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浅层地下水阳离子含量Na+Ca2+Mg2+K+,以Na+为主;阴离子含量SO42-Cl-HCO3-,以SO42-为主;(2)研究区四十四团19连、16连连线以北,四十四团青年连以南矿化度3g/L,为微咸水;金墩镇南,青年连以北矿化度3g/L,为半咸水和咸水,局部为盐水。矿化度整体上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分布特征;(3)潜水水化学类型在叶尔羌河沿线以南及四十四团13连、16连连线以北以SO4·Cl-Na·Ca型为主;叶尔羌河以北,四十四团13连南以Cl·SO4-Na型为主,四十四团16连南以Cl·SO4-Na·Mg为主;(4)潜水离子来源主要为岩盐与硅酸盐岩溶解,水化学过程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溶滤作用控制,同时也受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9.
随着极端强降雨天气的增加,南京地区多处山前缓坡发生规模较大的山体滑动,这与传统认为的山前缓坡相当于反压马道,有利于山体整体稳定的观点不一致。通过分析南京游子山山体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这是典型的降雨诱发型滑坡。从滑坡场区的地层岩性、地貌特征、降雨条件以及工程活动等方面对该缓坡的滑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山体自然边坡具有独特的地层结构特征,山体上部岩石裸露,地形陡峻;中下部广泛覆盖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坡度较缓,形成山前缓坡。缓坡的表层以细颗粒土为主,中下层以粗颗粒土及碎石土或风化岩体为主,形成特殊的"二元地层结构"。在强降雨极端天气条件下,山体上部裸露岩体裂隙发育,利于降水入渗,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山体中部受降水作用容易发生圆弧滑动;山体下部缓坡容易形成"暂时性承压水";在暂时性承压水和中部滑体下滑力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运用GeoStudio软件对山坡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边坡体中上部首先达到极限平衡状态,随着下部暂时性承压水顶裂坡脚土层厚度较薄地段,山体中下部发生整体滑动,有效验证了其滑坡的形成机制。该研究成果对南京地区类似滑坡灾害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黄河悬河研究及其专家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阎长虹  刘建方 《地质论评》1999,45(2):218-224
本文在分析了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以地壳,堤坝和地基三系统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工程治理与环境治理,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地质工程治理与水利工程治理相结合为治理对策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制了黄河下游悬浮河稳定性评价专家系统(SSRPP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黄河下游悬河郑州铁桥-彭楼集段等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