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本文以两种绝缘内核的发电机为基准,设置内核电导率与外核相同,选择了以固定速度超速旋转和在外核驱动下发生旋转的两种内核旋转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模型间的能量差异、磁场强度、磁雷诺数、磁极翻转频率和四个类地发电机参数.结果表明:对于弱偶极子发电机模型,有限导电内核的引入会对其偶极子强度的相对变化量造成较大影响,最高达103.00%;由外核驱动旋转的有限导电内核模型对于本文其他目标研究量所带来的影响比较小,均小于5%;而固定旋转速度的有限导电内核的模型对磁极翻转频率、赤道对称性和纬向性均存在较明显影响,最大变化量达124.62%.综合本文所选用的发电机模型的特征和数值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虽然由外核驱动旋转的有限导电内核模型其转速不可控且存在较大波动,但各物理量变化量与实际内核与外核的能量比更为接近,因此可以推断其驱动机制较自驱动模式更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02.
玉溪盆地是云南地区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的高潜在危险区之一。为了建立直接服务于该区域防震减灾的"标准"结构模型,利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探测了玉溪盆地盆山过渡带的电性结构以及隐伏并穿过玉溪盆地西缘的普渡河断裂。在数据采集中,作为地震浅层反射勘探的重要补充,共布设了6条电阻率层析成像测线来控制该断裂。使用的观测装置为Wennerα,电极间距为6m,最大隔离系数为30~75,每个排列的电极数目为112~288个。探测结果表明,玉溪盆地内的普渡河断裂分为NNE走向的东西两支;断裂带的宽度由南向北先从温泉镇到黑村附近逐渐变宽,经莲池小学、梅园村到玉昆钢厂附近后逐渐变窄;断裂的上盘为低阻破碎带,下盘为较均匀的高阻结构。东支(F1-2)的视倾向在梅园村及以北为SE/S,在莲池小学及以南为NW,视倾角为56°~73°;西支(F1-1)的视倾向为SE/E/S,视倾角为38°~66°。地震勘探结果认为普渡河断裂的东西两支的倾向在整个玉溪盆地内均为SE/E,视倾角为75°~80°,这与我们的结果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3.
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研究——以常熟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客观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城乡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即以居委会、村委会为统计单元,以建设用地占地块总面积之比作为主要判别标准,以相对人口密度作为次要判别标准,结合地块与地块之间的连接状况,判别城乡地域并核定城镇人口.并以常熟市为案例,对上述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全市城镇区用地27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33%,城镇人口5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33%,符合常熟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城乡划分的标准合理,符合客观实际,同时操作简便,具有在大范围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4.
柴北缘二郎洞地区L 构造岩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北缘二郎洞地区出露包含早古生代岩石组合的达肯大坂岩群,其构造变形期次和变形时代研究接近空白, 本文首次在其中发现了面理微弱, 而拉伸线理十分发育的L 构造岩,对其详细的构造解析对认识柴北缘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二郎洞达肯大坂岩群存在两期构造变形作用(D1、D2),D1 期变形表现为兼具逆冲分量的左旋走滑剪切,D2 期变形表现为兼具正断性质的右旋走滑剪切。D1 期变形产生LS 构造岩和L 构造岩。其中L 构造岩中矿物拉伸线理的倾伏向约为142°,与柴北缘造山带延伸方向一致,倾伏角一般在2°~54°。对L 构造岩以及侵入其中的未变形次安山岩进行LA-ICP-MS 锆石U-Pb定年,获得它们的结晶时间分别为457 Ma 和406 Ma,L 构造的变形时代可能介于457~406 Ma 之间。根据长石、石英等矿物的变形形式,估计L 构造岩的变形温度在380 ℃~420 ℃之间, 应形成于地下13~14 km 深处。在构造特征分析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柴北缘早古生代岩浆活动时代构架,我们认为二郎洞地区L 和LS 构造岩的原岩可能是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增生过程中形成的早古生代弧花岗岩,由于柴达木-东昆仑板块和祁连陆块之间的斜向碰撞,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挤压并沿造山带延伸方向走滑活动。在走滑剪切作用下使地壳流变层中的弧岩浆岩体向地表挤出,局部成分相对均匀的花岗质岩石,因具有较强的岩石力学性能而形成了L构造岩。  相似文献   
105.
陈诚  金志丰 《地理研究》2015,34(11):2155-2164
基于空间形态与功能结构视角,运用空间分析和参与式评估方法,利用聚落用地现状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分析经济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用地格局与功能演变特征,总结不同类型村域聚落用地演变模式,从制度变迁视角讨论演变机制与调控路径。结果表明:1980年代以来聚落用地增长近1倍,扩张强度先增后减,呈倒“U”型变化,但集聚分布的格局并未改变;工业、旅游住宿、商贸服务等非居住用地快速增长,以居住为主的用地模式逐步转向居住—工业—旅游—商服多元复合型的用地模式。工业和旅游村聚落用地呈“飞地状”拓展,用地功能多元化、形态规则化,农业村聚落延续以居住为主的用地模式和传统形态。制度变迁引导了乡村功能分异,加速了聚落用地类型及功能多样化,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工业城镇、旅游小镇和柔性集中居住”等模式引导聚落用地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06.
基于Probit模型的常熟耕地保护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robit模型和分区的方法探讨了常熟耕地保护区位选择问题,以求能更高效合理地保护耕地资源,缓解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通过模型运算,发现土壤质量、地势条件、GDP增长率、到城区和港区的交通通达性、距离城(镇)区的距离对耕地资源变迁作用明显,据此构建分区的指标体系,将常熟市划分为耕地保护最宜选择、较宜选择、一般选择、较不宜选择、最不宜选择区域等5种类型区,分别占总面积的30.2%、40.7%、17.9%、5.2%和6%.并提出耕地保护与建设空间发展的方向,达到提高耕地保护效率和预留合理的建设用地扩展空间的目标,为土地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和城乡等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海南二甲金矿是一个与戈枕韧性剪切带活动明显相关的金矿床。利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和构造地球化学模拟试验 ,研究了戈枕韧性剪切活动与金成矿的关系 ,结果显示 :动力变形作用不仅导致混合岩发生明显的糜棱岩化 ,而且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 ,同时伴随着一定的构造岩流体活动。动力变形中岩石的变形机制可发现有多种 ,其中以恢复作用比较有利于糜棱岩中金的富集 ;由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统计的差异古应力显示变形强度与Au富集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关系数达 +0 .5 92 8。动力变形不同阶段形成的石英矿物其微量元素含量明显不同 ,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也有明显的差异 ,反映出不同动力变形阶段流体活动的差异性与金富集密切相关。构造地球化学模拟试验表明 ,变形作用不仅导致岩石组构的变化 ,形成微型剪切带、碎粒流带等流动构造 ,而且伴随有明显的流体活动。这些过程与压溶作用密切相关 ;另外 ,动力作用中伴随着金的沉淀、富集 ,这其中Si、Fe组分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1999年11月8—10日,由上海市气象局牵头的华东六省一市农业气象业务系统项目验收、鉴定会在我省淳安县召开。该系统是由国家气象局下达的区域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科研项目,1997年10月立项,1999年10月完成。该系统包括区域背景介绍、数据资料通讯、数据库管  相似文献   
109.
近几年我国水电站过鱼设施设计已将过鱼对象游泳能力作为重要参考.以我国8个水电站主要过鱼对象为研究目标,在野外实验设施条件下测试了15种鱼(四大家鱼组、裂腹鱼组和鳅组)的感应流速和爆发游泳速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别分析了各组鱼体长及水温对游泳能力的影响,并构建了优化的游泳能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四大家鱼组、裂腹鱼组和鳅组的感应流速和爆发游速皆与体长呈负相关,感应流速与水温也皆呈负相关关系.水温升高使四大家鱼组和裂腹鱼组的爆发游速能力增强,而水温对鳅组鱼的爆发游速影响不大,可能与鳅科鱼类特殊的腹部吸附行为有关.利用绘制的鱼感应水流和爆发未疲劳的数量百分比的生存曲线进行上行及下行过鱼设施流速设计.结果表明:当鱼感应水流的数量百分比为90%时,四大家鱼、裂腹鱼和鳅组幼鱼感应流速分别为3.00、1.67和3.22 BL/s,裂腹鱼和鳅组成鱼感应流速分别为1.27和2.09 BL/s;当鱼爆发未疲劳的数量百分比为90%时,四大家鱼、裂腹鱼和鳅组幼鱼爆发游泳速度分别为8.13、9.27和9.61 BL/s,裂腹鱼和鳅组成鱼爆发游泳速度分别为7.64和7.77 BL/s.当以裂腹鱼或鳅成鱼为主要过鱼...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介绍一种将线理、面理用吴氏网投影后,再采用普洛宁网统计原理进行电算,以求其优选方位的新方法.该法具有数学模型简单、省时、适应性强等特点,尤其适用于PC-1500袖珍计算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