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从行政及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基础设施、科研实力、社会服务、资源禀赋、环境状况、市场容量 8大要素 4 8个方面对四川省 2 1个地级区域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阐述该区域投资环境的区域差异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2.
云南早新生代地层不仅记录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来早期的构造变形过程,还记录了大量区域气候和生物演化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我们选取云南曲靖盆地晚始新世蔡家冲小屯组和蔡家冲组地层,尝试以环境磁学手段探讨晚始新世古环境的变化.主要通过地层的岩石磁学分析,结合沉积相变化,揭示出小屯组—蔡家冲组期间盆地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沉积相由河流—浅湖相逐渐演化为半深湖相,磁化率呈逐步降低的趋势;第四阶段伴随着火山碎屑物质的出现,磁化率值突然升高.根据典型样品的岩石磁学分析以及其他证据,揭示出磁化率值的降低主要受成壤作用减弱所导致的磁性矿物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所引起.与通常气候变干冷造成的成壤作用减弱不同,该地层磁化率值的降低是由于沉积环境由河流—浅湖逐渐转变为半深湖,造成氧化环境逐步转变为还原环境,进而引起成壤作用减弱所造成.对于沉积环境变化的原因,可能由局部的构造运动造成或是气候变湿的影响.指示在相同物源环境下,磁化率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响应古气候环境变化.因此,磁化率可作为早新生代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一种有效古气候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23.
ERA方法是基于环境激励的结构振动测试的方法中重要的时域分析方法。主要由ERA算法对齐齐哈尔砌体结构居民房的基本模态参数进行测试。简述了ERA算法的主要思路和计算过程,介绍了相应的模态识别准则MAC,以及ERA算法在MATLAB中的实现。由ERA算法得到的模态参数与有限元建模分析结果分析比较吻合,为砌体结构在环境激励下用ERA方法测试模态参数提供了实验依据。最后,讨论了ERA方法与有限元建模分析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以及ERA方法在环境激励下的限制和不足。  相似文献   
24.
自主式深海浮游微生物浓缩保真取样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自主式深海浮游微生物取样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蓄电池作为电源,通过检测深海取样处压力作为取样控制的触发条件。通过简化控制系统硬件设计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发热量、减少了密封舱的体积和重量;采用程序上电复位后读取系统关键状态的方法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模拟实验和2 000 m海试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25.
贵州黔东北地区中低温热液型重晶石矿广泛发育,尤其是沿河县境内矿床分布众多,重晶石中伴生有大量的萤石矿.沿河县杨家坝重晶石矿区矿体较多、规模较大、矿石品位较高.通过对杨家坝矿区资料整理分析、研究,大致梳理了矿床特征,并对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进行了初步总结,对该类矿床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6.
芦山7.0级强烈地震砖混民居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Ms7.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民居建筑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本文通过对芦山地震中民居建筑的震害调查,系统总结了砖混民居这一量大面广建筑结构的破坏形式和损伤机制.汶川地震后的新建民居在抗震措施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比如大多具有抗震构造措施、采用240mm承重墙等,因此整体震害较轻,但是新建居民在建设房屋时,抗震构造措施的布局有很大的随意性,具体表现在平面内布置不足和竖向分布不规则,导致整体约束效果下降,进而结构发生破坏.雅安地区多处于山坡软土地带、建筑物多临近河流,同时民居建筑的基坑开挖普遍较浅,处理不当,在地震过程中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基础遭到破坏,并造成上部结构破坏.相比之下,地基得到妥善处理、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设计的民居,震害十分轻微.本文建议继续增强对居民的防震减灾宣传,普及民居抗震构造知识,进行民居的实用抗震措施和地基处理方法的研究,并针对各类民居震害情况,研究有效、经济和快速的加固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27.
陈萍  张宝明  金波 《贵州地质》2014,31(4):318-322290
黄果树郎宫风景区地热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受地质构造影响热储结构极为复杂多样。阐明区内地热地质条件、热储结构特征,对推动区内地热水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区内实际的勘探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文场特征的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在亚经济的深度范围内分别存在"带状"和"层状与带状组合"两种类型的的热储单元,阐述了各热储单元特殊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区内地热水资源勘查和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28.
本文将积分法用于岩石边坡楔形体破坏的稳定性评价中,纠正了原有的整体法及分条法稳定性评价中的不当之处,并对各种方法的精度做了科学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9.
三亚港近期淤积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小根  金波 《海洋通报》1998,17(5):51-57
根据6个沉积柱样的^14C测年分析、^210Pb分析资料,以及1987-1996年间4期实测港区海底地形图对比分析结果,揭示了近百年来三亚湾港淤和谐明显增强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表明,造成的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近期人类活动导致三亚港泻潮纳潮量减少,、人港泥沙来源增加,以及随意穿越主航道的船只大量增加等。  相似文献   
30.
西昆仑山黄土的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增强机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壤过程中形成的细颗粒的软磁性矿物被认为是导致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地区,尤其是靠近沙漠边缘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源区对黄土磁化率的影响要远大于成壤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典型黄土堆积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日前,我们在西昆仑山北侧钻取了一根长达671m的岩芯,这为研究极端干旱区黄土的岩石磁学性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本文对第一期黄土钻探得到的207m岩芯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 昆仑山黄土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针铁矿、赤铁矿;  该地区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源区粗颗粒的软磁性矿物含量的影响,成壤作用形成的细颗粒磁性矿物对磁化率的贡献极小;  磁化率、粒度在0.5Ma左右急剧升高和变粗,主要与气候干旱化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