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WebGIS技术在浙江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WebGIS技术在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对WebGIS技术及应用的分析,提出了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中应用WebGIS技术的系统框架,包括开发运行环境、网络结构、总体构架和主要功能等.最后分析了WebGIS应用于系统建设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主要涉及数据转换、空间数据库建设、地图服务管理等.WebGIS技术的应用,能方便用户在网站上结合地理信息进行浏览、查询和分析气象数据.  相似文献   
72.
金岭金矿埠南矿区成矿流体成分特征显示流体为有幔源流体参与的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流体。均一法测温表明成矿温度在 10 3~ 35 2℃ ,变化较大 ;通过Shenberger等和Hayashi等LogfO2 - pH图解 ,温度较低的成矿中期阶段 (2 5 0℃± )流体系统中的金明显比早期阶段 (30 0℃± )富集。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 -2 形式存在。根据含CO2 三相包体估算 ,流体压力在 5 1~ 70MPa之间。根据Sibson等断裂带流体垂直分带曲线 ,在流体压力为4 0~ 370MPa时 ,断裂带流体压力和深度之间为非线性关系 ,成矿深度既不能用静水压力梯度也不能用静岩压力梯度来计算 ,应该用特定的流体压力和深度关系式计算。通过分段拟合深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式计算出金岭金矿成矿深度在 5 .7~ 6 .78km之间 ;按照Gebre Mariam等提出太古代后生金矿深度分类 ,属典型中成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73.
为了进一步确定杨家杖子钼矿区向斜构造下部是否存在隐伏花岗岩地质体,以及隐伏花岗岩接触变质作用特征,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和钻探验证,结果显示:上富儿沟JK--1井于1 727 m、杨家杖子岭前矿南沟JK-2井于1 514. 79 m、喜鹊沟JK--5井于1 159. 92 m分别钻遇到花岗岩地质体;大地电磁测深显示杨家杖子向斜构造下部1 160~1 750 m存在隐伏花岗岩地质体,虹螺山大岩基与杨家杖子向斜构造下部的花岗岩体是连通的。以喜鹊沟JK-5井为例,隐伏花岗岩接触变质影响厚度780 m±,接触变质内带,角岩--矽卡岩带,变质程度为辉石角岩相,影响厚度约500 m,发育辉钼矿化;接触变质中带,透辉石大理岩带,角闪角岩相,影响厚度100 m±,发育含有透辉石大理岩;接触变质外带,为含透闪石微晶大理岩,钠长石--绿帘角岩相,宽度180 m,180 m以上过渡到未变质石灰岩。杨家杖子钼矿的主要矿体均产于石灰岩与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和斑状花岗岩中,属于矽卡岩-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74.
报道了东昆仑群力地区正长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群力正长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为376.2Ma(MSWD=0.25),属晚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花岗岩。岩体富硅(SiO_2=74.61%~77.85%)、富碱(Na_2O+K_2O=7.03%~7.94%)、高铁镁比(FeO~T/MgO=11.39~36.93)、贫钙(CaO=0.50%~1.01%)、贫镁(MgO=0.06%~0.20%);稀土配分模式表现为"海鸥型"分布特点,具有强烈的负铕异常(δEu=0.08~0.09);高镓含量(Ga=22.86×10~(-6)~27.06×10~(-6)),富集高场强元素组合(Zr+Ce+Nb+Y=720×10~(-6)~891×10~(-6))、亏损Ba、Sr、P、Nb、Ta、Ti等;同时岩体具有高的锆石饱和温度(991℃~1 201℃)。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群力正长花岗岩体属于A型花岗岩中的A_2型花岗岩,结合区域研究成果,认为群力正长花岗岩形成于始特提斯洋闭合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这一结果将始特提斯洋闭合后的伸展作用时限从中泥盆世延长到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75.
龙须菜是中国重要的人工栽培海藻,主要用途是琼胶生产原料和鲍鱼饵料。目前龙须菜大规模栽培采用的是人工夹苗的方式,而其孢子采苗的生产方式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人工培育的由四分孢子萌发长成的一对龙须菜雌、雄配子体进行受精,测试了雌雄配子体藻枝部位、温度、硝酸盐浓度等因素对果孢子体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须菜雌配子体藻枝的不同等级分枝表现出不同的生殖力,一级分枝最尖端新生细胞的成熟速度快于其它等级;温度对果孢子体形成有极显著影响(P<0.01),20℃为最适温度;硝酸盐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尽管近年来中国人口地理学在地理学科领域给人留下的是萧条、甚至被边缘化的印象,但从跨学科的角度看,该学科还是取得了巨大进展。人口地理学者在复兴中国的人口学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在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人口地理学者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在人口迁移流动、城镇化、人口分布、人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老龄化、婚姻模式和移民犯罪等众多人口问题的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人口迁移流动研究和人口城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中占据着领先地位。中国人口地理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社会科学领域学者间的交流互动不断增加,在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逐渐偏离主流人文地理学的倾向;今后,中国人口地理学应更多地回归地理学领域,在人口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领域间寻求健康、平衡的定位,以促进其在跨学科领域中获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中资企业的研发国际化倾向日益明显,海外专利申请数量激增。中资跨国公司的海外R&D中心区位与空间组织结构,以及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成为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案例,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据与企业访谈资料,分析了华为研发国际化的途径和成效。研究发现:华为通过在全球卓越中心建立海外R&D中心以及与国际一流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的跨境合作获得领先的研发资源,并通过总部协调实现知识由海外卓越中心向中国的流动。这种主动技术获取途径既保障华为获得全球领先的技术资源,又保障了知识商业化的成果归华为所有,是华为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8.
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创新网络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全球化、创新驱动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创新网络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在评述现有创新网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内涵和特征,论述了其类型、结构、作用机理和分析方法,并得出结论:全球创新网络与地方创新网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地方创新网络是全球创新网络的子系统,知识流是创新网络各主体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行业协会、技术联盟与成员之间的多次协商是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重要组织方式,而网络知识测量方法则能较好地实现定性分析结论与统计计算结论的融合,能较好地刻画、模拟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形态、结构、演变和机理。从服务国家建设和推动中国创新地理学发展的目标出发,有必要开展基于中国国情和视角的全球—地方创新网络机理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启动不同产业领域的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比较分析,检验网络知识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9.
对绝大多数空间目标而言,由于观测条件和观测手段的限制,测轨数据稀疏且精度较低,传统轨道确定时一并解算的大气阻力系数精度稳定性很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大气阻力系数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利用某个目标的历史大气阻力系数、轨道数据、太阳地磁指数、大气密度等信息预测该目标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大气阻力系数。仿真GRACE(gravityrecoveryandclimateexperiment)A卫星2002年的测轨数据,进行多个时间段的轨道确定与预报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利用所提模型预测大气阻力系数,再将其应用于轨道确定和预报,7天轨道预报最大误差降幅可达60%,有效抑制了最大误差,为稀疏测轨数据条件下改善空间目标轨道确定与预报精度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0.
利用察尔汗盐湖别勒滩首采我钻井采卤多孔单井抽卤试验、多孔两并干扰抽卤试验以及多孔三井干扰抽卤试采试验的两成上试验数据,选用稳定流计算法、井稳定流计算法、图解法以及降落漏斗剖面图实际度量等计算方法,系统地计算了试验区段的渗透系数、给水度、影响半径、导压系数、导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和工作成果可供其他盐湖矿产开发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